让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预设]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品读悟情,反复诵情,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进行到互换角色呼喊“再见了,亲人”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感发自肺腑。
  [生成]
  突然教室一角传来“哇”的哭声,所有同学都转过去看他(生1)。原来他的爸爸几天前刚刚过世。
  师:(深情)亲人啊,你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快乐,感到幸福。目睹此情此景,相信大家对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
  生2:亲人给予我们爱,给予我们温暖,我们也应该去关心他们,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吧。
  生3:亲人啊,你们无私的爱将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
  生4:生1,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都会帮助你的……
  师:生1不要哭,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我们会和你一起努力学习,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勇往直前的!
  生1:(擦干眼泪)爸爸你放心走吧,我会坚强的。因为我还有老师、同学——我的亲人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掌声为他响起,也为我们全班同学响起!
  教学中生1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真情流露,给了全班同学非常大的震撼。如果置之不理,教学则难以再续。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度过了对话生命、感悟生命的一节课。
  片段二:
  [预设]
  设计《草船借箭》一课时,让学生形象感知课文重点,再根据重点提炼阅读专题,通过“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诸葛亮的‘神’?”引领孩子们揣摩重点词句。其中预设课文第二节的朗读训练,是通过学生分角色来进行的。
  [生成]
  在课堂演练正热闹时,突然一学生提出疑问。
  生1:老师,周瑜和诸葛亮的话没有提示语,老是“周瑜说”“诸葛亮说”的,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感觉太单调了。
  师:(一防)是呀,提示语包含了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神情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和个性,读起来感情丰富多了。(师露出失望的表情)可惜,这篇文章没有。
  生2:老师,那我们一起给它加一些提示语吧!
  师:同学们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着读一读、加一加,看哪一组加得最恰如其分。
  (生积极读文、思考、讨论、交流)
  生3:他故作忧愁地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生4: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说:“用弓箭最好。”
  生5:周瑜满脸堆笑地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生6:诸葛亮站起身来郑重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最后,在分角色朗读中,每个“周瑜”“诸葛亮”都个性分明、活灵活现。
  “对话太单调”,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的顿悟,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巧妙点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生成质量在有效的资源整合中得到了提升。
  [反思]
  一、课前充分预设。让课堂把美丽留住
  曾看到过这么一则寓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不停地游,克服常鱼所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某一天到达了唐古拉山脉。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结成了冰。事隔多年,一个经过此地的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队员们认出它来自渤海,于是惊叹它的勇气,但其中的一位老人却说:“它固然勇敢,却只有伟大的精神,没有伟大的方向。”老人的话意义深远,耐人寻味,提供给我们语文课堂很深的启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追求课堂上生成的绚丽之花,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明确目标,关注学情
  理念引领一切。教师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情感,我们应该预设怎样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预设过程中,要从“教师怎样教”转到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上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在预设时,除了要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外,更要在课前预设教案时考虑学生的起点,以不同的起点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
  2.挖掘教材,匠心独具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作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忠实的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再创造能力。在预设教案时,对教材上的素材要大胆挖掘、适当延伸,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材内容或呈现方式,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抓住非预设生成契机,让课堂延续精彩
  
  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这些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延续精彩,避免尴尬?
  首先,要正确看待、处理预设与变化、与突发的关系。教师的备课应充分。但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生命体,总是会有许多预测不到的突发情况,这就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面对课堂变化,教师应沉着冷静,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创异思维,鼓励学生“不惟师、不惟书、不惟经验”的胆识;对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判断,态度真诚,语言委婉地因势利导,巧手串珠,妙语连珠;确实无法作出判断的情况,和学生平等商量解决,注重学生的发展,不“惟一节课”论成败。
  在教学《委屈》时,笔者问:“你们认为阳阳觉得委屈吗?”大部分同学都说“不委屈”。突然有个学生提出与文本结尾(我不后悔。奶奶、妈妈不是常常拣不好吃的东西吃吗?今天,该让她们甜甜地吃一回了!)相反的话题:“我觉得阳阳还是很委屈!”并有四、五个同学附和。我没有直接作出评判,而是引导正反双方就此问题深入读书,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孩子们认真读书,反复体会,细想深挖,积极准备。经过一番互不相让的唇枪舌剑,我再稍稍引导,他们恍然大悟:阳阳是经受了委屈,但最后不委屈;以“委屈”为题是为了表达阳阳的谦让和对长辈的尊敬。是线索,不是目的;一方找出了事情经过的要脉,一方把握了文本的写作目的,两者结合才能更深入理解文本内蕴。
  其次,因生制宜,适度修改、拓展教学计划。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对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质疑,既不可一棍子打死,也不可不分情况地一味依就。课堂总是难以预测的,学生的临场情绪、课文的难易、备课没有考虑到的情况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整课时计划。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突然有个孩子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说话特别有味道。”我一怔,马上因势利导,让学生细心品读,小组讨论文中哪些话有什么味道。虽然完全改变了教学计划,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体会到有些对话看似平常,实则设计巧妙,可见人物性格:周瑜的步步进逼,绵里藏刀,表面客气,暗藏杀机;诸葛亮的妙言巧答,举重若轻,胸怀磊落,大智若愚等。 再次,有意识地在课堂生成新的内容。课堂决不是备课的展示.也不是同一堂课的重复,而是一次新的生成,非预设生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三、平衡预设和生成,让美丽与精彩成为可能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结合是教学的必然,是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反映教育目的性和人本性的统一。预设是重要的,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保证。虽然生成可以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但绝不要误以为生成就是随意的。生成既偶然又必然,精彩是可以预设的。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如果教学完全按照预设进行,将严重约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预设重在引导,正如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
  要取得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又是一种艺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一味追求生成,可能会导致教学失控、低效,致使语文教学迷失自我。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为教学设计一幅蓝图。然而预设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作者单位:金华市澧浦东湖小学。浙江金华,32104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我在讲授到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8章第3节《合理膳食》内容时,让七(5)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了《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这个活动。每个同学根据测量出的身高和体重(为了精确,由专门培训过的小组长进行测量,且每项指标都要测量3次,取平均数作为自己的身高体重数值),按照公式: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计算自己的体质指数,再对照评价指标(体质指数<18.5为营养不良,体质指数在18.5~25之间为正常,体质
期刊
[编者按]2006年12月20日,广西教育学会与本刊在南宁市举办了“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研讨会”,共有38个本刊理事单位代表与会。会上代表争相发言,有理论上的阐析,有具体措施的介绍,也有对前景的展望,从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精神。本刊特刊发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林 红(广西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
期刊
因材施教是班主任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实施的思想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往往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班主任只有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高和转化,才能使所有学生真正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想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应当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期刊
责任障碍,是各种不负责任心理和行为的统称。这些障碍,有的表现为某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有的表现为某些行为的失常。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责任障碍,如破坏公物、乱扔纸屑、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等。责任障碍,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学校和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责任障碍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生责任障碍的主要表现    1.对自己不负责任
期刊
摘要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倡导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不管教学的实际情境,为了生成而生成。这是对生成的误解和滥用,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是在应有的预设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对教学主题的升华。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是实现生成性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生成性课程 开发 冷思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反映到具体的课堂
期刊
语言积蓄的问题,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下了功夫,为什么没有成效?为什么学生积蓄的语言缺少活性,会成为僵硬、冰冷、沉睡的石头?学生对于积蓄的语言为什么难以融会贯通,常常发育不良,成为无奈的侏儒?要提升语言积蓄的品质,增强语言积蓄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启用“三化积蓄”——多样化、活动化、恒常化的积蓄范式。    1.归类图式型积蓄。乔姆斯基认为,小孩子的语言中枢内先天就具有一种接受与识别千变万化的表层语法
期刊
愉快教学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摆脱乏味的学习,让学生走出一个惟有“四角的天空”的狭窄的天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一个广阔的世界里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走进了“情境教学”的实验田。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教师,要借助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可以使声、形、色融为
期刊
北京市十一学校2004级初二(1)区的近300个孩子,都是青春迷茫、躁动成长着的少男少女。在家校联系中,老师听到这样的故事:父亲出差半年之久,回家推门进屋,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儿子,只抬头看了他一眼,一句问候的话也没说,就接着看电视。一个男生在打球的时候跟同学产生了磨擦,来校参与解决问题的母亲“护犊”心切,而站在一旁的儿子却一脸冷漠。这些发生在家长与子女间的问题,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严重的。通过一
期刊
今天下午是作文课,题目是《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作文收上来了,有两封信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位叫晓梦(化名)的女孩这样写道:亲爱的妈妈:  您在那儿忙吗?女儿好想你呀!  今天给您写信是想说说我的心里话。您还记得吗?从我1岁起您和爸爸就把我扔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抚养我。条件虽好,但是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呀!我知道您在北京工作很辛苦,您是为了让我们过幸福的生活,为了让我和弟弟长大后能考上大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厌烦心理严重,教师也有“束手无策”之感,现有各种方法大都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虽然学生写作水平受自身知识技能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但我想更多的是与指导的失误有关。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特性,一味地强调技巧,而对学生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写作技巧都受制于材料、语言的匮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越教越差,越学越差,是语文教师停下来反思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