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笑这事,会上瘾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uanch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高脚凳、麦克风,一个人,不煽情,不弘扬正能量,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笑,国内被称之为脱口秀的实际上是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
  “经常有人问我,‘你这个白头发是遗传吗’,这个问题真的很蠢,难道你们黑头发不是遗传吗?”
  话音未落,哄笑一堂。这里是苏州本土脱口秀组织——来噻喜剧的演出现场,100来人的小剧场,对来自各行各业的脱口秀演员们来讲,就是一个讲段子的修罗场,在这里,幽默即日常。从最初亲朋好友充当观众,到现在拥有自己的粉丝团,苏州人自己的脱口秀俱乐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海波,来噻喜剧创始人,这个想在苏州掀起脱口秀热浪的男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在苏州的某间茶室,记者展开了与他的对话。
  《现代苏州》:为什么想到在苏州做脱口秀?
  海波:第一次接触到脱口秀,是一档名为《今晚80后脱口秀》的节目,当时看了觉得挺简单的,只要会说话就可以上台。后来我开始在微博上寫段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线下脱口秀节目海选,感觉挺过瘾的。
  后来空闲的时候,自己也会小试牛刀,当然,段子积攒多了,也想要去分享。北京、上海做脱口秀的很多,但我又不喜欢跑来跑去的。当时苏州又没有,我就想,苏州肯定有跟我一样喜欢脱口秀的人。于是,我就试着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召集本地的相同爱好者,组建了苏州人自己的脱口秀俱乐部。
  《现代苏州》:来噻喜剧的表演和线上的脱口秀节目有区别吗?
  海波:线上和线下实际上区别很大,线上的内容比较注重传播性,线下内容则是每个人关于自己个人生活的幽默解读。
  《现代苏州》:演员皆草根,靠什么积攒人气?
  海波:其实三年前,脱口秀在中国还很小众,我们每周六晚上7点演出,2块钱一张票,通过朋友圈发布演出信息,朋友带朋友,大家图个新鲜。
  第一场是开放麦的形式,五六个演员自掏腰包包了一个古城的咖啡店,一人上去讲五到十分钟,三十几个观众,除了故意捧场的,全程没人笑,很尴尬。
  第二场都是演员带家属过去。
  第三场我们邀约了线上的一些演员,来了一百多位观众,效果也很好。
  《现代苏州》:苏州做脱口秀最难的是什么?
  海波:最大的难点在于运营俱乐部,我们都是素人,靠朋友圈转发,一场活动下来,公众号粉丝积累10几个人。
  还有就是把人逗笑其实挺困难的,尤其是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很难放下戒备,也有很多人抱着“我看你有多好笑”的心态。而且每一个笑话,实际上都是亲历过或者亲眼所见的负面情绪的东西,必须自己先消化了才能拿出来讲,所以创作过程也很漫长。
  《现代苏州》:冷场,对于演员来说算不算一种很大的挫败?
  海波:坦白讲,冷场的确很有挫败感,下场之后浑身没劲,内心会不服:明明这个段子很精彩,为什么没人笑?但其实冷场很普遍,观众的笑,对演员来说是最大的成绩,让别人笑这件事情,会上瘾。
  《现代苏州》:脱口秀演员有门槛吗?
  海波:我认为,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首先要有表达欲,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荒谬点,忍不住就想告诉别人;其次,你需要足够真诚,甚至要比自己想象得更真诚,必须要把自己暴露给观众,告诉别人太多个人的东西,反而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因为你说出了他不敢说的事情,其实你在讲段子,也是观众在讲段子,普通人的生活轨迹都会有重叠。
  《现代苏州》:介绍一下团队目前人员年龄和职业分布情况。
  海波:理工男居多,最小的演员00后,最大的80后。身份有学生、互联网从业者、老师、职业编剧等……江浙沪都有,只是过客特别多,留下的有十来个。
  《现代苏州》:表演对场地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海波:开放麦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封闭空间;演出的话,设备要求更高,需要音响、灯光、舞台。
  《现代苏州》:开放麦和脱口秀演出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海波:一周两场开放麦,一周一到两场商业演出。
  《现代苏州》:很多人好奇脱口秀到底需不需要剧本?
  海波:大部分互动都是设定好的,有技巧性,偶尔也会有一些现挂的东西。
  《现代苏州》:作为目前苏州唯一线下脱口秀表演团体,来噻喜剧是否肩负着一种传播脱口秀文化的使命?
  海波:脱口秀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苏州脱口秀俱乐部尚处于萌芽状态,摸索阶段。来噻喜剧立足苏州,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带给苏州观众一场演出,而是给生活在苏州的每一个人提供一个舞台,人人都可以登上去的舞台。
  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们会提供给新人更多机会,只要你对脱口秀感兴趣,欢迎加入来噻喜剧,这里有免费的培训课,体验课,改稿会,演出机会。
  听说善良的人不适合讲脱口秀?韩大狗,95后审计师
  韩大狗直言自己是杠精,“杠”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时常憋得慌,想要输出观点,尤其在网上的表达欲非常强。他说善良的人不适合讲脱口秀,因为包容性太强。
  高中和大学阶段,他就开始看国外的脱口秀专场片段,觉得特别好笑。回国后,去上海听了开放麦,他找到俱乐部报了名,开启了人生中第一场开放麦。
  “当时花了一个下午不断计时,表演需要控制在6分钟,一开始讲段子完全凭感觉,渐渐地发现这需要学习,脱口秀在美国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完整的教学方法。”在韩大狗看来,一个段子至少得经过10场以上,才能验证它的好坏。
  消解的过程就是治愈的过程STRONG,95后创业者
  Strong在国外上学的时候接触到了脱口秀,他非常喜欢脱口秀演员乔治卡林,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机会上台表演。去年十月,他在微博上搜哪里可以讲脱口秀,搜到了来噻喜剧。
  一场十分钟左右的开放麦,大概需要准备两千字的文本,一开始上台特别紧张,也非常尴尬,Strong调侃自己上台了20次过后心跳还是很快。虽然段子越来越多,但表演始终有包袱,放不开。   Strong的素材通常来自于父母、自己、女朋友以及平日里的一些观察,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父母信佛吃素的段子,观察别人发生的事……基本上围绕害怕、愚蠢、困难、奇怪四个负面情绪。
  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了很多临时想到的点子。疫情期间,他积累了很多和女朋友真实发生的事情,“我身高1米85,女朋友1米6,有一次我背起她,她趴在我肩上说了句:‘哇!原来这个视角是这样的!我都恐高了!’”Strong就把这个故事写成了段子,从此有了经典语录是:身高,可以增加眼界和格局。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掌握脱口秀表演的精髓,他还特意拜读了英文版的喜剧圣经,研究文本,反复推敲。对他来说,写段子的意义是需要反复地去回忆小时候发生的不开心的事情,他说:“消解的过程就是治愈的过程。”
  除了脱口秀演员,Strong还是B站UP主,他坦言自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想为自己写一份抑郁症备忘录,通过视频的形式,记录与抑郁症相伴的日子。“你的个性一定会有共鸣。”他笑称经历三十次开放麦之后,实力就快可以上商演了。
  脱口秀没有借鉴,没有致敬庆凯,90后IT
  “素材来源于生活,你看到,想到的,社会反馈给你的。”对于庆凯来说,脱口秀没有借鉴,没有致敬。“脱口秀很自由,就是做自己,大部分演员很享受这个舞台,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尴尬时刻。只有你的热爱把你的不好意思和不够勇敢压下去,你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谈起“刻骨铭心”的表演经历,庆凯用颇具喜剧效果的语调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苏州某长租公寓地下室,段子讲着讲着,门被踹开了,一位遛弯的老大娘好奇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探着头说了句:“这啥呀!”
  在苏州的第二场脱口秀,庆凯最后一个上台,射灯打在脸上时,人一下子懵了。他调侃自己没赶上第一场,人生污点被延后了。
  庆凯直言想变专业,必须得逼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这一行,对舞台永远要保持略带紧张的状态,一个段子可以讲两年,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观众挑演员,你也在挑观众梅洋洋,年龄不详无业
  “第一次开放麦是近十年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对着诸多陌生人讲话,紧张、发抖、忘词……写了五分钟的稿子,大概讲了两三分钟。”梅洋洋是来自杭州的脱口秀演员,高铁两小时,表演五分钟,这种热情来自哪里?他直言自己有天赋,表演脱口秀是来兑现天赋的。
  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段子手,杠精,他调侃成向来都是讽刺小能手,“一切按逻辑说话,逻辑不通的我都会质疑,当然也会遭到无法反驳我的人斥责。”如此喜欢抬杠,该如何与观众共情?梅洋洋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在意,他说:“观众在挑选演员的时候,你也在挑选属于自己的观众。”不过结合自己一年多的表演经验,也能总结出一些套路,比如尽量说贴合自身真实发生的事情,和自己强相关的,一般都能引起些共鸣。
  小知识——什么是开放麦?
  · 人人都可以参加的线下脱口秀活动形式。
  · 新老演员在这里打磨段子,锻炼表演,见证爆梗诞生。
  · 有別于商业演出,演员阵容未知,演出效果不定。
  · 准备3-5分钟的稿子,你也可以报名上台。
  Know More——论脱口秀演员的基本素养
  1、找生活中荒谬的事情变成段子,更多的思考。舞台上演的就是自己。
  2、足够真诚,观察东西足够细腻。
  3、和自己和解,去表达自己。
  4、只有当热爱超越了一切,才有可能不怕冷场。
  5、脱口秀的技巧和结构可以学习。
  Tips:
  来噻喜剧演出资讯
  时间:10月6-7日 每天两场
  下午场:16:00-17:30
  晚间场:19:30-21:00
  地点:黑盒剧场-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
其他文献
“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琴棋书画”的中国传统文化四艺也以琴为首,苏州更有吴门琴派、怡园琴会的传承。  说到古琴,许多人都会想到一位老者端坐在园林之中、山水之间,悠然抚琴。但如今的都市中,年轻人正在成为古琴爱好者的主力军。住在双塔街道第四联合工作站辖区内的90后创业者邱洪鸣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半路出家”成琴痴  学琴,邱洪鸣算是“半路出家”。他并非从小练习,
期刊
说实话,知道余山岛,是因为自己很喜欢的一个民宿品牌“大乐之野”在这里落地,才关注起这座四面环水的苏州小岛。  驱车驶进太湖风景区,雾气早已消散,远处的湖面上仍有点隐隐约约的水汽,天空已经变成了蓝色,湖水也呈现淡蓝色,湖边的树上开满了花。  余山岛在太湖的东南水域,隶属于东山镇,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处于东洞庭山半岛与西山岛之间,东南是东洞庭山半岛,西为西山岛,南与白马庙相望。余山岛,又名移山岛,
期刊
垃圾分类听起来并不算复杂,但要在人群中实施起来,并保证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它的针对对象细化到了每一个人,且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必须有改变、有妥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约3800余人,为让垃圾分类工作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开始了一场全面大行动。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服务”  有住宅15幢计1765户的虎池苑小区,常住居住人口约3800余人,今年5月8日正式启动“三
期刊
城市文明是什么?文明既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一座文明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安全的城市。特别是疫情之后,苏州各个辖区在城市治理上摆出了新态度。  端午前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发动社区、物业、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青年团员的联防联控力量,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在每个防盗门上张贴排查返苏四类人员告知书。各社区社工以网格为单位,与网格员和志愿者进行逐户排查
期刊
“老王,我家里电热水壶又坏了,我拿来你帮我看看吧。”“王师傅,你空了能上门来检查一下家里的电扇吗,怎么转起来风力那么小呢?”有事就找王明猷,已成为吴门桥街道象牙社区居民默认的生活解决办法。这是一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退休老人,更是大家眼中的“活雷锋”,多年来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乃至各式各样的家用物件,他喜欢修,别人有需要,他觉得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  常年為居民修电器,不收分文还搭钱  做一件好事容易
期刊
作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手段,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  2016年初,苏州高新区启动了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以东部“实验链”品牌学校为主体,探索将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导入西部苏州科技城片区;2018年,高新区出台《苏州高新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确定了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出首批4家教育集团,形成了东西部联动的优质教育资源集群
期刊
苏州人爱花,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是代代延续的民俗传承。农历二月花朝节,谷雨三朝看牡丹,农历六月珠兰茉莉花市……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与虎丘、山塘有关。  明代文人钱希言在诗中如此描绘人们在这里买花的热闹景象:“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楼台簇簇虎丘山,斟酌桥边柳一湾。”  如今的虎丘,依旧繁花锦簇,魅力无限,但更鲜明的是在园艺背后彰显着的新时代文化魅力。端午节开幕的虎丘街道第
期刊
6月16日到19日,为期4天的2020盛泽时尚周暨第七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云展会,引来八方关注。短短几天时间里,以“丝韵东方,时尚盛泽”为主题的时尚盛宴乘风破浪,共吸引了200多家企业参加云展会,通过18个品牌发布秀、4场设计赛事、2场行业大咖高峰论坛。时尚创意与东方文化交相辉映,专业论坛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顶级设计师与新生代新锐设计师同台绽放,“丝绸古镇”向“时尚之都”华丽转身。  时尚盛
期刊
你试过用耳朵去聆听江南吗?当江南的文化幻化成音律,那沃野千里、湖河密布、山清水秀、粉墙黛瓦、流水烟雨……都汇聚成了最柔情的音符,展现着江南的典雅情趣。苏州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江南声音和独有的音乐文化。  苏州昆曲如同水乡之水,滋养着代代江南人  清钮琇《觚剩》说:“明崇祯末,流氛日炽……而大江以南,阻于天堑,民物晏如,方极声色之娱,吴门尤盛。”说的是明天启、崇祯年间,而北方和中原地区战争不断,那里的地
期刊
6月28日夜晚的观前街新艺广场上,一场“夜经济点亮繁华姑苏,红动力领航精彩平江”迎七一主题活动吸引住了许多人的脚步。党建“夜经济,红动力”、“四亮”行动、4个为民服务载体与2个夜经济服务项目集体亮相。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拙政园片区(平江街道)献上了一个特殊的“4+2”服务大礼包。  红色精神内核注入新“夜”态  夏季里的平江之夜,在人们的心中是与繁华联系在一起的。为服务夜经济,引领夜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