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塘园艺中品味虎丘“香气”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人爱花,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是代代延续的民俗传承。农历二月花朝节,谷雨三朝看牡丹,农历六月珠兰茉莉花市……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与虎丘、山塘有关。
  明代文人钱希言在诗中如此描绘人们在这里买花的热闹景象:“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楼台簇簇虎丘山,斟酌桥边柳一湾。”
  如今的虎丘,依旧繁花锦簇,魅力无限,但更鲜明的是在园艺背后彰显着的新时代文化魅力。端午节开幕的虎丘街道第十届山塘园艺文化旅游节便是最好例证。
  虎丘山脚下的园艺盛宴
  6月25日,虎丘街道第十届山塘园艺文化旅游节在虎丘景区拉开帷幕,当天虎丘花神苑景区也正式对外开放。与以往人们对“园艺”二字的想象不同,非遗集市、非遗学堂、园艺植物展、花神巡游、赏红祈福、民俗演艺 ……“虎丘三花”争奇斗艳,各种精彩活动在这里陆续登台。
  花,在活动现场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关键词。12位花神带来了汉服走秀、汉唐群舞、茶艺演出等表演,为观众展示了花神祭拜祈愿仪式,并与游客将祝福彩带系在百花枝头,共同送上美好的祝愿。游园会中,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花间行令等传统民俗活动,再现了自古以来佳节赏红的美好画面。当天下午,还有一场别具特色的花神巡游悄然上演。兩百名身穿各式汉服的盛装青年齐聚虎丘,以一场古风典雅的巡游表演,还原了古时花事习俗,展示了汉服文化、传统仪礼,为景区带来了浪漫的人文情怀。“栀子花、白兰花……”巡游队伍中,身着一袭清秀旗袍的年轻花女,向游客派送茉莉花、白兰花、栀子花,举手投足中,处处彰显着虎丘花市文化。
  而作为虎丘地区花文化的历史遗存,恢复了的花神苑也将成为虎丘山景区每年举办花朝节、花会等节庆活动的主场地。虎丘传统园艺的魅力,在这个节日里尤为浓郁。
  步入生活的传统“三花”
  在活动现场,一位花农面前的一盆盆白兰花、茉莉花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赏。他正是“三花栽培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剑。本次山塘园艺文化旅游节邀请了他为大家展示讲解本地“三花”与外地“三花”之间的区别,以及虎丘“三花”的特色与变迁。
  自古以来,虎丘山塘一带一直是苏州城乡居民进行花卉、盆景生产的集中区域。园艺伴随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承载了苏州人美好生活的浓厚记忆。在婚纱业还未兴起的年代里,虎丘山脚下,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养花为生。往前追溯,关于养花人的记载出现在宋朝,可以从平江府图上能窥得一二。
  时值夏季,正是虎丘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这虎丘“三花”最美的时刻。为了保留、彰显这一虎丘街道辖区最具代表性的园艺文化,“三花”种植更以现场呈现之外的方式,借园艺文化旅游节,带着其中的文化故事,以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化新姿态,再度“飞入百姓家”,步入了苏州人的生活圈。
  在园艺文化旅游节开幕前的6月初,虎丘街道就发动了辖区各社区各单位征集最美阳台,并以“花点时间在阳台”为主线,将精心打理的阳台、露台、庭院以照片形式参赛,之后于开幕式上集中展示了18件优秀家庭作品。
  接下来,虎丘街道还将定期推广不同月令时节的代表性植物花卉养护技巧,同时邀请黄剑走进各优秀园艺家庭,开展花卉养护培训,让“三花”实实在在地种到居民家中。
  浸润生活的文化传承
  园艺养眼,更养心。从文震亨的《长物志》,到周瘦鹃的紫兰小筑,具有深厚底蕴的苏州人,赏的是花,品的是文化氛围。
  深知此道的虎丘街道将今年的山塘园艺文化旅游节主题定为“花点时间 相约虎丘”,结合了辖区园艺、非遗以及旅游商贸等资源,融入“阅读”“非遗”等元素,推出讲座、文化体验、游艺、惠民演出、线上微信表情包等多种形式近50场主题、系列活动,组成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文化盛宴。
  其中的“花点时间来阅读”主题活动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开幕式现场,一道阅读手札签到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人们可以在签到墙上写下关于阅读或书籍中的名言名句,换取定制纪念书签。接下来,虎丘街道还将在全民阅读节期间安排“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灯彩”等非遗课程,组织辖区学校、社区居民参与互动体验。
  居民感受阅读、体验非遗,街道则持续打造辖区内的绿色健康文化环境。继“棠棠j卫队”之后,“‘非常行动’文化浸润志愿队”也在开幕式上正式亮相。这支由社区网格员、社区文体干事、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队伍,将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对辖区网吧、印刷厂、报刊亭等文化市场进行摸排,维护文明清朗的辖区文化氛围。
  赠人“三花”手有余香。身在虎丘,享受园艺,享受文化,香气由鼻尖来,更由心中生。
其他文献
如果说城市主干道是城市的一条条血管,那么背街小巷就是深入间隙的“毛细血管”,它们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形象、人居生存环境,也关系着群众的日常生活质量。  中街路是古城区中心地带一条全长1100米的道路,两侧连接了东百花巷、花驳岸、马大箓巷、高师巷、曹家巷、西百花巷、王洗马巷、包衙前、三茅观巷、宋仙洲巷等大量相当于“毛细血管”的古街古巷,其内就保留着诸多古建古宅。随着城市发展,这些狭窄的街巷内、道路旁,私
期刊
“为什么立春要吃春卷,秋分要竖蛋?”“大寒、小寒谁更寒,大暑、小暑谁更热?”“燕子什么时候开始衔泥筑巢,春笋经历多少努力往地面上突围?”没准儿作为老苏州的你也被问倒了,其实答案就藏在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二十四节气里头。  节气,曾经是我们对待自然最温柔细腻的感受,它不仅仅是对一年时间的划分,还有我们身处其中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我们同自然之间交流的记录。将节气更好地融于校园、家庭、社会生活,是
期刊
玄妙观文昌大殿中,“拜文昌、助文运”祈愿仪式开启,朝拜祈愿、供状元灯、光明灯、文昌塔者络绎不绝;状元博物馆探访状元文化,全国状元看苏州,苏州状元,就看钮家巷潘宅;体验当年金榜题名时状元巡游、面圣天子的庄重仪式……6月20日,由苏州三六六教育集团、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集团、姑苏区平江街道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苏州市状元文化节”如期而至。本次状元节共分四场活动,学子们充分体验到状元文化的洗礼,圆一个
期刊
曾经有一位辗转于多个城市的公益人,最终将苏州作为“根据地”。在她眼中,苏州人热情包容,许多人都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苏州的志愿者队伍也在日渐壮大。在苏州,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不是一幅遥远的图景,而是正在实现的生活日常。  这些日子,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大街小巷,涌动着一股“红色力量”,有一群志愿者,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小区,将楼道广告一一铲除,将乱涂乱画的墙面粉刷一新,按规摆放非机动车,
期刊
“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琴棋书画”的中国传统文化四艺也以琴为首,苏州更有吴门琴派、怡园琴会的传承。  说到古琴,许多人都会想到一位老者端坐在园林之中、山水之间,悠然抚琴。但如今的都市中,年轻人正在成为古琴爱好者的主力军。住在双塔街道第四联合工作站辖区内的90后创业者邱洪鸣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半路出家”成琴痴  学琴,邱洪鸣算是“半路出家”。他并非从小练习,
期刊
说实话,知道余山岛,是因为自己很喜欢的一个民宿品牌“大乐之野”在这里落地,才关注起这座四面环水的苏州小岛。  驱车驶进太湖风景区,雾气早已消散,远处的湖面上仍有点隐隐约约的水汽,天空已经变成了蓝色,湖水也呈现淡蓝色,湖边的树上开满了花。  余山岛在太湖的东南水域,隶属于东山镇,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心岛,处于东洞庭山半岛与西山岛之间,东南是东洞庭山半岛,西为西山岛,南与白马庙相望。余山岛,又名移山岛,
期刊
垃圾分类听起来并不算复杂,但要在人群中实施起来,并保证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它的针对对象细化到了每一个人,且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必须有改变、有妥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约3800余人,为让垃圾分类工作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开始了一场全面大行动。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服务”  有住宅15幢计1765户的虎池苑小区,常住居住人口约3800余人,今年5月8日正式启动“三
期刊
城市文明是什么?文明既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一座文明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安全的城市。特别是疫情之后,苏州各个辖区在城市治理上摆出了新态度。  端午前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发动社区、物业、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青年团员的联防联控力量,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在每个防盗门上张贴排查返苏四类人员告知书。各社区社工以网格为单位,与网格员和志愿者进行逐户排查
期刊
“老王,我家里电热水壶又坏了,我拿来你帮我看看吧。”“王师傅,你空了能上门来检查一下家里的电扇吗,怎么转起来风力那么小呢?”有事就找王明猷,已成为吴门桥街道象牙社区居民默认的生活解决办法。这是一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退休老人,更是大家眼中的“活雷锋”,多年来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乃至各式各样的家用物件,他喜欢修,别人有需要,他觉得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  常年為居民修电器,不收分文还搭钱  做一件好事容易
期刊
作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手段,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  2016年初,苏州高新区启动了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以东部“实验链”品牌学校为主体,探索将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导入西部苏州科技城片区;2018年,高新区出台《苏州高新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确定了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出首批4家教育集团,形成了东西部联动的优质教育资源集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