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拼”吃经历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我们两口子是“外食族”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头上又多了一个雅号:“拼吃一族”。
  说起“拼”字,现在可时髦了。前些年说谁也不会想到,它和“吃”有缘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意义的“拼吃”,更不会想到我们还会成为这“大家庭”中的成员。
  我们俩都是客居京城的异乡人,虽不是青梅竹马的同乡,但都是大学里的同班校友。毕业后都在京城打拼,立了业,成了家,如今过着没有下一代牵累的二人世界。与一些家在京城的同事相比,我们挺孤立无援的。就说这“吃”吧,到了月末,他们都乐滋滋地回父母家蹭吃蹭喝,两嘴吃得油光光的还不掏一分钱。相比之下,我们就只能自力更生找饭局了。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当女人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就成了当然的主(煮)妇!”确实,按常规,成了家,多了口,不需要我这爷们儿操心。但我的那位在家里是个娇娇女,她父母最大的心愿是企望她能考上名牌大学,什么活都给她免了,厨艺是个低能儿。不怕你笑话,如今她煮个方便面,煎个鸡蛋还算得心应手,其他的烹饪那就对不起啰!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三餐是常规。早晨总想在床上多赖一会儿,于是早餐免吃;中餐在单位解决,尽管那盒饭不敢恭维,但毕竟是不用掏分文的工作餐;于是晚餐则成了每天的重中之重。自己不愿下厨房饱受油烟之苦那就选择了“外食”一条路,两年来我们就是如此走过来的。
  就如一个人上班会感到寂寞那样,一个人吃饭的滋味也不好受,常此也会没胃口的。有一天,我们曾经常在一家小饭馆用餐的老兄史大哥把我们引上了“拼吃”这条新路,我们在吃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可不要小看史大哥,事后才知道他不只是尝遍天下鲜的美食家,还是引领时尚的先行者。在他的引领下,我和其他几位“拼吃”走进了“主题餐厅”消费的行列。
  什么是“主题餐厅”,简单地说它是以设计各种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主题来吸引食客。在确定主题后,餐厅的环境、菜谱都与主题相配套。过去我曾经听说过的“五七”食堂、“知青”餐厅、“老右饭馆”等都属此类。这些餐馆让人们怀旧,重温自己曾亲身经历的某段历史,这是上辈人的情调,与我们这些年轻人无缘。
  现在另类的“主题餐厅”,有电影餐厅、音乐餐厅、足球餐厅,甚至还有听起来吓人的“监狱餐厅”“黑暗餐厅”“发泄餐厅”,但我去得最多的要数“足球餐厅”,因为我是十足的球迷。
  结伴而去的“吃”友,都是“足”味相投,以球会友。说起这“足球餐厅”,球味十足,在厅内设有“七人制”的一个足球场,顾客兴致所至时可以在场内切磋球技。而每个包间又以著名的足球俱乐部冠名,诸如“国际米兰”“巴塞罗那”“尤文图斯”等,更有趣的是菜名也以足球的技术术语来命名,什么“临门一脚”“假球黑哨”“黄牌”“下课”“执法如山”等等。
  我们这些“拼吃”一族一面品尝着美味佳肴,一面神侃着足球经,谈笑风生,眉飞色舞。这期间上班的劳累辛苦,工作中受到的委屈郁闷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俨然成为大众的“心灵驿站”。
  “拼吃”一族大多是白领阶层的“单身汉”,男多女少。如果有家有口,那他肯定是懒婆娘当家,或不会做饭或懒得下厨,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不过幸运的是我那位是“夫唱妇随”,经常是你干什么,她也如影随形,到“足球餐厅”拼吃也不例外。过去她是十足的“足盲”,如今也是耳濡目染成了半个球迷,至少我半夜看足球比赛,她再也不会给我脸色看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拼吃”扩大了我们的交际范围,在吃吃玩玩中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和沟通,结交了一批挚友,在遇到困难时还是管用的好帮手。
  有一次我开车在五环,突然车子熄了火,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这时突然想起拼友小黄,他曾经在汽修厂干过,对车比较在行。我试着打了电话,他真够朋友,不到20分钟车就发动起来了,三下两下就排除了故障。
  据我了解,大城市里的拼吃一族还在滚雪球似地发展。这是一种自发的互利行为,也是一种务实的消费观念,你想加入我们的“组织”吗?我和我的朋友们举双手欢迎!
其他文献
管理城市是管理社会的一部分。管理社会不但要有出发点,也要有落脚点,也就是说要有底线,要有坐标。  有些城市管理者的差距,不是头脑里的智慧不够,而是心头上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真、不深。  管理的底线要充分考虑贫困阶层的利益,管理的坐标要设定在底层群众的生存线上。“穷人”的生活有保障了,民心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某地一位新上任的市长,雄心勃勃,真心要干一番事业。  俗话说“新官上
期刊
平生记住的第一个地名是瑞丽。  童年时,父亲在讲述我的往事的时候,总是要说到瑞丽这个地名。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瑞丽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些鲜丽的东西,比如,一个有鲜艳图案和花体英文字的铁皮饼干筒;比如,一床暗红色的有阿拉伯花纹的提花毛毯;比如,妈妈给我洗澡的那个铝质的大盆,还有一个我曾经戴过的花环。在父亲的讲述中,我的脑袋里还显影一样地出现了我家房后面茂密的芭蕉树,还有缠在我身上的那一股菠萝的蜜香味
期刊
诗的净土    3月中旬,古道热肠的周明给我打来电话,说月底他要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操办一本新书的首发式,作者是陕西一所民办大学的校长,希望我届时能去捧场。到了26日下午,他又突然打电话通知我,29日陕南的洋县举办梨花节,邀请他和阎纲、雷抒雁参加,正好与那新书首发式冲突了,他的几个陕西乡党都无法重返故里,只得请我去“救场”。周明在京城的作家圈里有“文坛基辛格”之称,尽管早就从岗位上退休,但仍身兼多个“
期刊
近些年,一些地区立足自身的历史文化,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纷纷发展地方学,如温州学、扬州学、徽学等,使得我国地方学蓬勃兴起,发展态势迅猛,呈现百花竞艳的局面。鄂尔多斯学,这支祖国北疆的地方学后起之秀,因特色独具而日益受到瞩目。  入夏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地上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各项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鄂尔多斯市作为自治区“金三角”之一,更是迎庆的西部主会场。在鄂尔多斯采访的日子
期刊
关于散文我已经说过很多的话。每每看到一篇散文,或一本散文集,我都力图有新的话语表达。但这样的情形终究越来越少了。对于当下的散文,似乎可以用五光十色来形容,这当然也可以视作散文繁荣的表象。我喜欢那种能让我震住,能在纸页上停留片刻,以至于能让笔在上面再画上一些标记以示重要的散文。可惜,这样的作品不是很多。原因在哪里?我以为关键是对散文的基本认识。    我反对将散文过分地泛化。就相近的文体而言,诸如杂
期刊
搬家的时候,凡是能够搬动的东西,几乎都搬走了,需要处理的家什,也全部处理掉了,唯一留下了一棵树,一棵好像长了七年,也许是八年头上的枣树。本来,家人是打算带上它的,与其他家的成员和东西一道搬往新院子,后来却不得已,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和念头。一方面缘于母亲。母亲找人掐算的搬家吉日,临近春末夏初,比原来预想的晚了一段时日。另一方面,缘于枣树自身。不知是这个春天回暖快、雨脚密,还是枣树萌生了一份别的什么心思
期刊
看了国风先生的文集《文心夜耕》,对于读多了小男小女们耍嗲发腻、矫情强愁的文字,听惯了名流名嘴近乎戏谑、任意发挥的各类讲坛高论的我来说,犹如进入一个别样的新天地,充满惊喜和陌生感。正像久不闻黄钟大吕,充耳只有瓦釜雷鸣,令人恹恹欲绝。忽听得幽谷传来清越的水声泉咽、鸟啭莺啼,不禁怦然心动,赞之曰:郁郁乎雄且奇猗,洋洋乎大而文哉!    这便是我读这部文集后的初步感受。  抛开具体内容,仅看目录,便领略了
期刊
说起我和画家郑宏涛先生的交往,始于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他。本来,我在国家机关,他在一个单位做工会工作,行当不一,完全可能萍水相逢,各自东西。事实上,15年来,我们不仅一直保持着联系,还成了忘年交。    在我心目中,琴棋书画都是雅事,文人的事。我只是一介公务员,虽然心底里敬重文人,毕竟差距很大,所以只能敬而远之。没想到,和郑先生的交往改变了我的这个成见。他的平易、随和、朴实、家常,使
期刊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管哪个时代的将军,只要能有一些,哪怕几首较好的诗作,都可以为其一生的业绩抹上一种更耀眼的色彩,烙上一重更厚重的印记。      我与田瑞昌将军的相识和相交,须远溯到三十多年前。  那时,我还是入伍刚刚一年多的新兵。由于被所在部队评为“五好战士”与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先进典型,遇到了需要整理文字材料的事情。  这使我原先平静的生活中,平添了一份摆脱不掉的烦恼。尽管很不情愿,极力推脱,
期刊
当秋风吹尽最后一片落叶,当冬日的暖阳融化着凛冽的寒意,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艺术市场》杂志迎来了五周岁生日。12月12日,《艺术市场》杂志创刊五周年联谊会在京举行。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2007年8月为《艺术市场》杂志创刊五周年欣然题词:“艺术百花争艳,市场海阔天高。”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出席活动并讲话。文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殷福、陆耀儒、熊远明出席会议。艺术界、企业界和读者代表杜廼松、石玉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