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像”光环背后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们而言,EXO、BigBang、f(x)、岚、AKB48、TFBoys这些名词一定不陌生。他们都是被称为“偶像”的艺人组合。只要随便在互联网上看看,就可以发现,偶像的消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韩流席卷亚洲,EXO、2PM、Bigbang在中国掀起阵阵热潮,百度的EXO吧和Bigbang吧分别聚集了211万名和130万粉丝;2014年日本女子偶像组合AKB48的单曲总选举,不仅在日本本国引起巨大关注,也由于中国粉丝的疯狂应援而在国内引发争议;国内少年组合TFBoys拥有强大的粉丝团,但是不爱他们的人几乎跟爱他们的人一样多。在看到粉丝为偶像做出种种疯狂举动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使得那么多人痴迷的偶像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们又为什么会引人疯狂?当我们真正知道偶像是什么的时候,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此“偶像”非彼“偶像”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偶像是什么。在我国的语境下,“偶像”一词通常是泛称,影视界、音乐界、体育界、文学界等不同领域杰出的人士,甚至是普通人,只要得到大家的喜爱、有一定的受众,都可以被称为“偶像”。但是在日本和韩国,“偶像”有着更为独特的定义。根据维基百科,偶像是日本演艺圈中职业类别的一种,泛指在歌手、演员、艺人(特指主要在电视节目演出的艺人)、声优这四大领域中,受日本当地青少年喜爱的年轻艺人。而韩国演艺界的“偶像”也有着特别定义,是指经过经纪公司的多轮选拔、严格训练多年的K-pop名人。总而言之,如果说歌手的本职是唱歌、演员的本职是演戏的话,偶像的本职就是进行各方面的娱乐活动,以此来取得观众的喜爱。
  杰尼斯系 VS AKB系
  目前,偶像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均发源于日本。
  第一种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发源于日本著名偶像经纪公司杰尼斯事务所。如今亚洲地区多数偶像经纪公司都采用这种模式,培养出一系列知名的偶像团体。经纪公司通过星探或比赛,甄选适合培养的苗子。被选中进入公司的人就是练习生(日本杰尼斯事务所的练习生会被称为“Jr”),他们将接受公司的一系列训练,为以后出道做准备。这段练习生时期通常是十分艰苦的,要接受大量高强度的舞蹈、歌唱、乐器、体能训练,非本国的练习生还需要接受语言训练。在韩国,练习生通常每天只有三到五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练习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韩国有一套十分严苛的考核制度,能从层层筛选中留下来的,才有机会作为偶像出道。
  练习生阶段是每个偶像必经的磨练阶段。这段岁月不仅能够保证偶像都具有相当的舞台实力,更进一步来说,这将为他们赢得更多粉丝的追随和喜爱。首先,最明显的是,在偶像出道走红之后,曾经的惨淡和艰苦与当下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让这个看似轻飘飘的偶像头衔多了一分重量。粉丝们了解到偶像今日的成功来自当年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对偶像的感情便容易从浅层的喜爱(喜欢这个人的相貌、衣着等外在表现),发展为深层的喜爱(对这个人的性格、经历等内在的欣赏)。
  另外,在杰尼斯事务所,还没出道的Jr也有机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Jr会被安排为前辈伴舞,或者参演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由于Jr们通常在小学或者初中就已经加入事务所,通常要到将近二十岁的年龄出道,所以观众几乎是目睹了他们成长的过程:看着他们如何从小演员成长为如今的主角、如何从在前辈身后伴舞的小Jr成长为站在舞台中央歌唱的偶像、如何从一个小孩子成长为一个男人——是的,最大的奥秘在于“成长感”。练习生制度使得粉丝能够见证偶像的成长和蜕变,对偶像的感情也更坚固。
  第二种偶像培养模式可以简称为“AKB模式”。AKB48于2005年成立,是由日本著名制作人秋元康打造的女子偶像组合。在很多方面,AKB48都不同于以往的偶像,她们的培养方式也在日本国内及海外引起很大反响。
  首先,最大的特点是人多。虽然名为组合,但AKB48更像是一所小型的偶像培训学校。假如你觉得韩国的Super Junior和EXO这种十多人的组合已经足以让人无法分清每个成员的样子,那么AKB系绝对让你眼花缭乱。AKB48分为正式成员TeamA、Team K、TeamB、Team 4、Team 8,加上姐妹团体如SKE48、SDN48、NMB48等,以及另外一批被称为“研究生”的预备成员(与练习生类似),总共有两百多人。
  第二,AKB48的理念是打造“可以面对面的偶像”。过去的偶像几乎是神坛上的人物,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为了保持其神秘感,也为了能够将粉丝对偶像的喜爱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经济效益,杰尼斯事务所甚至规定旗下所有艺人都不能使用社交软件,对艺人的肖像权进行严格的管理,粉丝只能通过收费的会员网站等有限的途径得到偶像的照片和消息。但AKB48不一样,从一开始,秋元康就将她们打造为每天都可以见面的偶像。在AKB48的发源地秋叶原,她们有自己的专属剧场,每天都会在剧场进行公演。
  第三,对一些粉丝来说,AKB48就是一场真人版的养成类游戏。如果说杰尼斯事务所的练习生制度让粉丝参与了偶像的成长,那么AKB模式则直接让粉丝决定偶像的命运。与练习生制度类似,AKB也有极其残酷的培训和淘汰机制。但最不一样的是,练习生制度下,练习生能否出道仍然是公司说了算;但AKB模式下,谁能成为进入核心队伍、谁能成为Top(组合中人气靠前的几位成员)和Center(演出或影像中站中间位置的成员),都是靠粉丝投票产生。粉丝和偶像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偶像给予,粉丝索取”的关系,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对粉丝而言,偶像更加像是朋友或战友般的存在,当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能够影响到偶像时,他们便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责任感。
  偶像——娱乐工场的产品
  偶像之所以出现,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人们有寻找崇拜对象的冲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崇拜的对象也逐渐发生改变。一位德国学者研究发现,在20世纪前20年,人们崇拜的对象多数是来自工业、商业、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功人士。但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人们的崇拜对象渐渐转移到体育界、艺术界和娱乐界。   在电视普及之后,娱乐工业得到飞速发展,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娱乐节目和艺人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电视也帮助了艺人走进干家万户、获得高知名度。艺人的表演如歌舞、电视剧等,逐渐走入每个人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娱乐工业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艺人出现,简单的歌手和演员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偶像崇拜的需求。无论歌唱得再好、戏演得再棒,单纯对唱功和演技的喜爱只会带来理性的欣赏。只有在激起了共鸣、满足了人们想象之后,才会掀起更深层的,甚至是狂热的追捧和喜欢。娱乐工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大的需求,于是,“偶像”这种细分类别就应运而生。究其本质,偶像是极度成熟的娱乐工业的产物。从前文也可以看出,现在已经有了一整套完善的偶像培养模式,市场对偶像的广大需求使得偶像已经成为流水线上的产物。
  贩卖理想人生
  在吸引粉丝这件事情上,偶像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贩卖的是众人想象中的理想人生:是永远的青春和光鲜亮丽,是爱与梦想,是即使历经艰辛也必然能得到成功的童话。人们把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偶像身上:偶像是完美的化身,他们代表是普通人一直追逐却永远无法达成的梦。
  前文也提到过,偶像不同于普通的歌手或演员,唱歌和演戏不是他们的本职,只是手段。可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娱乐观众而存在的。演员歌手可以专心于演戏和唱歌,但偶像则需要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部喜闻乐见的舞台剧。偶像需要以粉丝喜欢的形象出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永远没有办法严格区分。
  例如,在舞台前,每个偶像的性格特点都是有设定的。谁是吐槽腹黑,谁是天然卖萌,谁是成熟稳重,这都经过精心安排。同一个组合里出现相同性格的话会分散人气,而毫无亮点的人则无法得到粉丝的喜爱。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设定不至于跟偶像本人的性格有极端的差别,但偶像在镜头前面呈现出来的样子,一定跟所谓的“真实”有差距。吊诡的是,粉丝希望看到偶像真实的一面,但偶像又正是为了取悦观众、增加人气而不遗余力地扮演着设定好的角色。
  再例如,恋爱禁止条例。这条看似十分无理的要求,却几乎对所有偶像而言都是必须遵守的禁令。在日剧《海女》里有一段话,解释了为什么偶像要禁止恋爱。这段话的大意是,对粉丝而言,偶像就是自己的恋人,如果偶像恋爱了,那就等于几千个几万个粉丝都失恋了。
  我们还有理由喜爱偶像吗
  也许有人会觉得,当认识到偶像不过是消费社会制造出来的完美假象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去喜欢他们了。但也许并不然。不如说,破除了偶像的光环之后,我们才能更理性地对待他们。
  偶像当然不是神,但他们也并非毫无意义。偶像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很多粉丝,如果他们能够为粉丝带来正面的影响,那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每一个粉丝都曾经感受过偶像带来的正能量,也许是难过的时候被他们的音乐所感动,也许是软弱的时候被他们的坚持所激励,也许是苦闷的时候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如果年少时期有那么一个偶像能够支撑着自己,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偶像成名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真实的,他们所带来的快乐和感动也是真实的。说到底,无论有多少光环,偶像不过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艺人。如果有幸有一位偶像曾经打动过你,不妨把他们视为远方的朋友,保持着理性的距离,去喜爱,去欣赏。这对偶像对粉丝都是最美好的事情。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傅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著有《小畜集》。  诗漏院记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
期刊
我下面要说的院校合并故事,并不能算有趣的故事,乃至带有一些悲剧色彩,用英文单词来说,应该是interesting story而非funny story。因本人香港史科目以及本科毕业论文均与中文大学有关,下面涉及的一些事件有一定可信度。  总之,谨以此篇献给我挚爱的中文大学。  前言:  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于1963年由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崇基学院三院合并成立,是香港第二所公立大学,打破了只允
期刊
一成不变的事物使人乏味,要使之富有吸引力,一个好的方法,是出奇。此所谓“奇”,是指那些打破常规逻辑的、出入意料的现象。平淡的现实生活把真相隐藏在表面的肌理下,不易为人捕捉到,必得有所激扬才能显山露水。文艺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与启迪正在于它超越了生活表象,既深入肌理又凌驾其上——这样的效果足以让人们惊叹而啧啧称奇,“传奇”于是成了吸引人们眼球并挑拨生活真相的手段。  传奇的方式有多种,它们在共同目的的
期刊
风雅颂不仅属于诗经,离骚也不仅仅是屈原的楚辞,当风骚结合,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你走入诗的领域并爱上诗歌。  精确的痛苦,模糊的欢乐。我在想,  人们在医生面前描述自己的痛苦是多么精确。  即使不曾学会读写的人也是精确的:  “这儿是抽痛,那儿是绞痛,  这儿是挤痛,那儿是烧痛,这是刺痛,  那个——噢,是隐隐作痛。
期刊
有时候太急了  而事情本就不该  生长成你要的那个样子  就像冬天会有天狼星  夏天会蓝蓝的  我们悄悄呼吸  去巷子口吃饺子  或大杯红茶冰  就过了一个季节  又一个季节  初春的苗  这么长高了  又长高了  一点一点点  我们常会发现  大部分我们却不在意  而你不用去为我画一个我不想  在夏天看到天狼星  就算冬天  偶爾也会蓝蓝的  荐诗|黄路兔  前天读完这首诗后,我很高兴地发给朋友
期刊
虽然因为一次见面和几条信息就“被交往”,但我毕竟是对林穗说过那个“好”字,不能不对姑娘和自己负责,只能暂时按着台本兢兢业业地走下去,直到找到合适的机会开溜。这并不是证明我不解风情,只不过日子已然并不轻松,我并不愿为了打破生活这摊死水就真的陷入泥潭。  比起在姑娘们的自拍照下点赞,我显然觉得攻读阳明理学更有意思,然而内心的小恶魔却总是做了相反的事情。这不,我不仅给林穗晒美食的朋友圈点赞,还留言了:“
期刊
“这是一条关于宿命的河流。”  合上小说《深河》后,脑海中浮现的句子就是这个。而在谈小说《深河》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者远藤周作有一些认识。  远藤周作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他以透过独特的基督徒观点对东西方关系所作之探讨著称。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浓厚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这部小说《深河
期刊
放弃了阿尔卑斯山顶远眺的景点,  已经永远地感到轻松。  尼泊尔从来没有诱惑过我,新天鹅堡,  对我只是一个噩梦。  我曾经是一只鹬鸟,与孩子们,  彎着腰,一步挨着一步。  哎,我迷失的葡萄牙,你,  西南海岸令我惆怅。  再也不能以欧洲的困倦抽着烟斗,  跳舞摩洛哥沙漠的方向。  只能用于指头在地图上旅行,  没有护照也没有行李。  秋日般的痛苦。因为在桤树丛的远处  红帽菇亭亭玉立。  放弃
期刊
《水浒传》创造了一批猛汉,虽然纷纷难逃被逼上粱山的命运,但大多是他们在自己面对压迫时,沉不住气而闯下祸来,作者也故意如此来突出他们身上的“草莽味”。如鲁达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李逵救宋江劫法场,抡起板斧,将一街男女老少一斧一个,切菜般排头砍去;武松更是凭着神威横行天下,醉打蒋门神,反遭其害,一怒之下“血溅鸳鸯楼”,砍人砍得刀口缺。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这是英雄气概的不讲理处,也是
期刊
与我们的疯狂和喜爱的花独处  我们看见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甚至,有必要去写同样古老的事物  以同样的方式,一遍遍重复同样的事物  為了让爱继续,并逐渐变得不同  蜂箱和蚂蚁必须时时检查  日子的颜色几百次地加进来  并从夏天变化到冬天  为了慢下来,慢到一种可信的萨拉班舞步  拥挤在那里,生动而静止  只有那时,我们生命那慢性的疏忽  才能抚慰地裹住我们  用一只眼睛盯看那些茶色奢侈品的长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