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回声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我们的疯狂和喜爱的花独处
  我们看见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甚至,有必要去写同样古老的事物
  以同样的方式,一遍遍重复同样的事物
  為了让爱继续,并逐渐变得不同
  蜂箱和蚂蚁必须时时检查
  日子的颜色几百次地加进来
  并从夏天变化到冬天
  为了慢下来,慢到一种可信的萨拉班舞步
  拥挤在那里,生动而静止
  只有那时,我们生命那慢性的疏忽
  才能抚慰地裹住我们
  用一只眼睛盯看那些茶色奢侈品的长影子
  如此深刻地陈述我们无准备的自我知识
  我们日子的谈话引擎
  荐诗|李小建
  刚刚过世的美国诗人约翰·阿什贝利,曾是“纽约派”三巨头之一。阿什贝利的诗含混复杂、机智幽默、抽象深邃,他是继艾略特和史蒂文斯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1975年,他的诗集《凸镜中的自画像》曾一举夺得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美国书评奖三个奖项。
  有一种观点说,阿什贝利的每一首诗都是关于诗歌的——世界、生命、经验、感受如何通过书写变成一首诗,这个变形的过程是阿什贝利最为看重的。在阿什贝利看来,经验和知识有时候是陈腐的,每一个瞬间“被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每一个瞬间都是短暂的,倏忽即逝,也是珍贵的,因此每一首诗都是唯一的,记录这意识的唯一瞬间。阿什贝利生活在“慢性幻想”中,在怀疑和反复确认中,重新了解、感受、认识、沉思一切,这是一种类似于“心流”的意识状态,而现实生活只是他在头脑中进行的一切的中断。
  《迟到的回声》也是一首关于诗歌的诗,事物如何在反复观察、书写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内心和诗歌中得到回响,这是阿什贝利的兴趣所在。当事物一遍遍被重复观察、书写,每一个瞬间叠加在一起,就像“日子的颜色几百次地加进来/并从夏天变化到冬天”,就会产生变化,“慢下来”,“拥挤在那里,生动而静止”。而事物也缓慢进入诗人的眼睛、内心,并转化为文字进入诗歌。在阿什贝利看来,如果有什么使“知识的碎片、瞬间的感受和纷繁复杂的事物”呈现美妙的秩序,并使“钟声鸣响”,发出回声,那就是诗歌。
其他文献
原文  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日:“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日:“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驭骡、任太守民
期刊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傅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著有《小畜集》。  诗漏院记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
期刊
我下面要说的院校合并故事,并不能算有趣的故事,乃至带有一些悲剧色彩,用英文单词来说,应该是interesting story而非funny story。因本人香港史科目以及本科毕业论文均与中文大学有关,下面涉及的一些事件有一定可信度。  总之,谨以此篇献给我挚爱的中文大学。  前言:  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于1963年由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崇基学院三院合并成立,是香港第二所公立大学,打破了只允
期刊
一成不变的事物使人乏味,要使之富有吸引力,一个好的方法,是出奇。此所谓“奇”,是指那些打破常规逻辑的、出入意料的现象。平淡的现实生活把真相隐藏在表面的肌理下,不易为人捕捉到,必得有所激扬才能显山露水。文艺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与启迪正在于它超越了生活表象,既深入肌理又凌驾其上——这样的效果足以让人们惊叹而啧啧称奇,“传奇”于是成了吸引人们眼球并挑拨生活真相的手段。  传奇的方式有多种,它们在共同目的的
期刊
风雅颂不仅属于诗经,离骚也不仅仅是屈原的楚辞,当风骚结合,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你走入诗的领域并爱上诗歌。  精确的痛苦,模糊的欢乐。我在想,  人们在医生面前描述自己的痛苦是多么精确。  即使不曾学会读写的人也是精确的:  “这儿是抽痛,那儿是绞痛,  这儿是挤痛,那儿是烧痛,这是刺痛,  那个——噢,是隐隐作痛。
期刊
有时候太急了  而事情本就不该  生长成你要的那个样子  就像冬天会有天狼星  夏天会蓝蓝的  我们悄悄呼吸  去巷子口吃饺子  或大杯红茶冰  就过了一个季节  又一个季节  初春的苗  这么长高了  又长高了  一点一点点  我们常会发现  大部分我们却不在意  而你不用去为我画一个我不想  在夏天看到天狼星  就算冬天  偶爾也会蓝蓝的  荐诗|黄路兔  前天读完这首诗后,我很高兴地发给朋友
期刊
虽然因为一次见面和几条信息就“被交往”,但我毕竟是对林穗说过那个“好”字,不能不对姑娘和自己负责,只能暂时按着台本兢兢业业地走下去,直到找到合适的机会开溜。这并不是证明我不解风情,只不过日子已然并不轻松,我并不愿为了打破生活这摊死水就真的陷入泥潭。  比起在姑娘们的自拍照下点赞,我显然觉得攻读阳明理学更有意思,然而内心的小恶魔却总是做了相反的事情。这不,我不仅给林穗晒美食的朋友圈点赞,还留言了:“
期刊
“这是一条关于宿命的河流。”  合上小说《深河》后,脑海中浮现的句子就是这个。而在谈小说《深河》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者远藤周作有一些认识。  远藤周作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他以透过独特的基督徒观点对东西方关系所作之探讨著称。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浓厚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这部小说《深河
期刊
放弃了阿尔卑斯山顶远眺的景点,  已经永远地感到轻松。  尼泊尔从来没有诱惑过我,新天鹅堡,  对我只是一个噩梦。  我曾经是一只鹬鸟,与孩子们,  彎着腰,一步挨着一步。  哎,我迷失的葡萄牙,你,  西南海岸令我惆怅。  再也不能以欧洲的困倦抽着烟斗,  跳舞摩洛哥沙漠的方向。  只能用于指头在地图上旅行,  没有护照也没有行李。  秋日般的痛苦。因为在桤树丛的远处  红帽菇亭亭玉立。  放弃
期刊
《水浒传》创造了一批猛汉,虽然纷纷难逃被逼上粱山的命运,但大多是他们在自己面对压迫时,沉不住气而闯下祸来,作者也故意如此来突出他们身上的“草莽味”。如鲁达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李逵救宋江劫法场,抡起板斧,将一街男女老少一斧一个,切菜般排头砍去;武松更是凭着神威横行天下,醉打蒋门神,反遭其害,一怒之下“血溅鸳鸯楼”,砍人砍得刀口缺。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这是英雄气概的不讲理处,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