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 采用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 阅读中要善于提出明确的目标, 阅读后加强巩固和训练,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对于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变得更加重要。
二、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翻译文章 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中,英语教师过多地重视英语词汇的运用及英语语法的理解方面,过分的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时教师也只要求学生达到翻译出文章的含义就可以,而不进一步的讲授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类的试题。
2. 单一的阅读教学手段 高中的英语教学时间有限,而讲授的内容又非常的繁复。因此大多数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过简单的翻译之后就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这种机械的应试训练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缺少创新,而且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阅读课的教学中调动方法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1. 授之以法,课前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題。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
2.设计提问,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例如在导入SEFC Module 2 Unit 3 Who Am I?一文时,作者就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问:“In what ways are computers used today?”通过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的情绪即刻被调动起来。回答出电脑的种种用途。然后接着问:“Do you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让学生自读文章,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层信息,边寻找他们所要的答案和发现他们的疑问。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问:How computers have changed our lives? 让学生积极地体验阅读、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意识 目前的阅读课堂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创新性”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回避“无暇深思的活动”,要像画家一样巧妙地留有“空白”。学生的创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体现与培养。怎样设计“留白”问题并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问题必须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因为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也正是在这时得到真正的发挥,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例如SEFC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 在了解完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后作者问:What does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t sleep” mean? 解答这个问题除了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第二、问题又要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还是以 Earthquake 为例,在上课文之前,作者问“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it right away. You ha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What will you take? Why?”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及生活目标、价值观等,展开丰富的联想。丰富多彩的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使得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解释,同时也达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
4. 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譬如SEFC Module 1 Unit 5 讲述了黑人Elias 在黑人领袖 Mandela 的帮助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Why is Mandela a great person? 引导学生谈谈帮助身边贫困学生,为希望工程献爱心、为灾区人民出力、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情况等。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校 031600)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对于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变得更加重要。
二、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翻译文章 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中,英语教师过多地重视英语词汇的运用及英语语法的理解方面,过分的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时教师也只要求学生达到翻译出文章的含义就可以,而不进一步的讲授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类的试题。
2. 单一的阅读教学手段 高中的英语教学时间有限,而讲授的内容又非常的繁复。因此大多数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过简单的翻译之后就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这种机械的应试训练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缺少创新,而且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阅读课的教学中调动方法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1. 授之以法,课前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題。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
2.设计提问,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例如在导入SEFC Module 2 Unit 3 Who Am I?一文时,作者就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问:“In what ways are computers used today?”通过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的情绪即刻被调动起来。回答出电脑的种种用途。然后接着问:“Do you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让学生自读文章,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层信息,边寻找他们所要的答案和发现他们的疑问。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问:How computers have changed our lives? 让学生积极地体验阅读、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意识 目前的阅读课堂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创新性”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回避“无暇深思的活动”,要像画家一样巧妙地留有“空白”。学生的创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体现与培养。怎样设计“留白”问题并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问题必须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因为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也正是在这时得到真正的发挥,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例如SEFC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 在了解完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后作者问:What does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t sleep” mean? 解答这个问题除了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第二、问题又要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还是以 Earthquake 为例,在上课文之前,作者问“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it right away. You ha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What will you take? Why?”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及生活目标、价值观等,展开丰富的联想。丰富多彩的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使得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解释,同时也达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
4. 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譬如SEFC Module 1 Unit 5 讲述了黑人Elias 在黑人领袖 Mandela 的帮助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Why is Mandela a great person? 引导学生谈谈帮助身边贫困学生,为希望工程献爱心、为灾区人民出力、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情况等。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校 0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