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吧 中华儿女》的艺术特性和社会价值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电视台联合社会各界组织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文艺晚会,晚会上的主要表演节目是一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该节目于2019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上演,总导演是杨笑阳。《奋斗吧 中华儿女》内容主要是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艰难成长历程,讲述了从党成立到当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演出内容十分丰富,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再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成立史和发展史。
  一、内容概述
  《奋斗吧 中华儿女》在表演中被划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是“浴血奋斗”,包括《南昌起义》《井冈山》《延安颂》《渡江》等精彩的艺术节目,艺术再现了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艰难历程;第二章是“艰苦奋斗”,包括《东方红》《赞歌》《我的祖国》《为祖国献石油》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带领人民热火朝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场景,让观众受到节目中积极向上氛围的感染;第三章是“团结奋斗”,主要节目包括《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情况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同时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让观众在艺术作品中再次感受那段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第四章是“奋斗吧,中华儿女”,主要节目是《强军战歌》《我的绿水青山》《不忘初心》等,再次表达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情感,充满豪情壮志。
  二、艺术特性
  (一)艺术性再现奋斗历程
  《奋斗吧 中华儿女》中的所有节目都以时间线连接起来,再现了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争取独立、建立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的历史过程。
  第一篇章节目是“浴血奋斗”,所有节目都艺术性地集中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艰难奋斗历程,节目从数百人合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始,这首合唱节目充滿强大的气势,让观众感受到党的成立对于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所以歌唱者身着两种颜色的衣服,一种是颜色鲜艳的黄色衣服,一种是颜色亮丽的红色衣服,这两种颜色衣服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五星红旗一样,艺术性地展现了党的重要性。此后,第一篇章的所有节目都围绕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故事,再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进程。
  第二篇章围绕“艰苦奋斗”展开,所有节目都围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欢乐之情以及对于新中国的称赞,然后集中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以其中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为例,该节目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石油工人为了开发油田而在冰天雪地里进行艰苦奋斗的过程,让人不禁想起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以及那段开发石油的艰苦历程。
  第三篇是团结奋斗,用艺术节目的形式再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故事,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21世纪之初,所有节目都围绕这一历史阶段的一个故事展开,让观众在艺术表演活动中再次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的种种历史事件,包括改革开放的故事、与长江大洪水战斗的故事、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故事、北京奥运会的故事等,让观众在表演活动中再次感受到21世纪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四篇章是“奋斗吧,中华儿女”,这一篇章之下的表演节目都是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的历史故事,艺术性地再现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二)艺术性表现奋斗情感
  《奋斗吧 中华儿女》以艺术形式再现了党成立以后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为了建设美好新中国而持续奋斗的过程,节目中的四个章节都以“奋斗”为主题,所有节目内容也围绕“奋斗”展开,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群众的奋斗情感。
  以第一篇章中的节目《起来,起来》为例,该节目首先再现了当时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场景,所有演员都低着头、弯着腰,让观众感受到每个人被压制的精神。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人们看到了新希望,开始高喊“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喊出了内心想要建设新中国而参加奋斗的强大情感。第四篇章中的节目《强军战歌》展现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强军愿望,数百名人民子弟兵统一着装,再现了军队艰苦训练的场景,展现了军纪严明、精神强大的士兵形象,让观众感受到当代军人的奋斗者精神。
  (三)艺术性体现奋斗精神
  《奋斗吧 中华儿女》中,所有节目都是精心编排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属于艺术精品。它们都是由专业人员经过长期的专业排练来完成的,舞台美术、演员服饰、背景音乐、故事情节和演员动作都经过专业设计,艺术效果突出。
  1.借助演员服装体现奋斗精神
  演员的服装打扮都与特定历史阶段相符合,展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军民形象。以第一篇章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为例,农民子弟兵统一身着当时特有的军装形象,而民众则身着当地传统服装,双方一起为了建设根据地而奋斗。第二篇章中的《赞歌》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喜悦,感谢党做出的贡献,演员身着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服饰。
  2.借助演员动作体现奋斗精神
  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为例,该节目表现了藏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喜悦,舞者都表演着藏族人民特有的民族舞蹈动作,如颤、开、顺、绕等。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例,为了展现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节目中的主要舞蹈动作直接取材于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动作,部分舞者弯下腰在田间播撒种子,部分舞者挥舞着锄头在田间地头劳作,舞台现场一派欣欣向荣的劳动场景。
  三、社会价值
  (一)实现了红色文化的开拓创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奋斗吧 中华儿女》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时代的历史发展历程,为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开创了新形式,促进了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持续发展,并以艺术表现的形式使其深入人心,感染每一个观众。《奋斗吧 中华儿女》充分证明,红色文化依然是新时代珍贵的人文精神,需要加以重视和创新。
  (二)提升了主旋律在艺术领域的影响
  《奋斗吧 中华儿女》以一场精心打造的艺术表演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到主旋律在艺术表演中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许多艺术从业者和相关机构开始认识到主旋律的重要性,开始主动更新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价值观念,开始认识到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依然要遵循主旋律的要求才能让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艺术创作者应该深入现实生活,深入人民日常生活中,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同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在艺术作品中表达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将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成为可流传的经典,这样的艺术创作才是成功的,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结语
  舞剧《奋斗吧 中华儿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蕴含很强的艺术性,成为国内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时代的历史发展历程,为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开创了新形式,极大提升了主旋律在艺术领域的影响。
  (运城市盐湖区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作者简介:张金燕(1986-),女,山西运城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舞蹈。
其他文献
张爱玲文学研究著述颇多,但结合作者和时代特性,有一处仍被学界忽视:其笔下的女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智”特征,既与张爱玲的知性才气迥然不同,又和其周围知识女性如母亲、姑母、同学等大异其趣。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傳奇》可以看成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女性的社会问题大全。女学生这个群体作为当时社会的潜在知(当时一般写作异体字“智”)识分子,亦和张爱玲本身的身份背景相契合,是《传奇》这一张氏经
期刊
荆州地区地处江汉平原,西接天府之地川蜀,北通军事要塞襄阳,顺长江而下可达中国经济重心地区,在赵宋一朝平定武平、后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荆湖北路是两宋时期重要的财政军资供源地之一,而在该地发挥指导作用的官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对北宋时期荆州地区知府的研究整理过程中发现“知江陵府”和“知荆南府”并存或者交替出现的现象。“府”产生于唐代,发展至两宋时期,其不仅是一个政区地名称呼,也代表中央政府对当
期刊
在如今的美国文坛,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可谓是独树一帜。作为美国当代大师级作家,她擅长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女性特有的敏锐情感挖掘社会诸相,其作品以性与暴力著称,但并没有停留在一味揭露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层面,讽刺与批判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于人性复归的期盼。由于夹杂着哥特式的元素,欧茨作品往往带有空灵、神秘的气息,她所描绘的人物也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虚无主义,但在这种后现代的表象下隐含着她对于人性的关怀。本
期刊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9月30日,卒于1995年9月,是中国现代文學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1928年,张爱玲开始读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对她的影响最为深远,对其研究达到了“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的程度。张爱玲笔下的卑微女性身上影影绰绰展现着红楼女性的倒影,在时代、命运的捉弄下,她们由觉醒走向反扑及至毁灭。本文立足于文学意识,从女性批评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的研
期刊
广西散文园地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一直呈繁茂景象,老、中、青几代散文作家的有序传承意味着广西散文的持续发展。与老一辈散文家的宏大叙事不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青年散文作家显然更注重个人体验和个人写作,在散文中寄托他们的情感、事业、思考、喜怒哀乐,时刻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努力调整节奏,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仫佬族何述强与瑶族林虹两位少数民族散文作家在《民族
期刊
关于小说《大地》的研究起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呈阶段式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可知,国内外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呈现出较大差异,国外研究以传记和对赛珍珠本人的评论居多,国内则先后经历了褒贬不一—全面否定—重新认识—平稳发展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对赛珍珠及《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早期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赛珍珠本人上,后期的研究焦点则放在其作品上,研究成果丰富,但仍有新颖的视角值得学者探究。
期刊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是英美诗歌的先驱诗人,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艾略特的母亲也是一名作家,撰写过不少作品,而这其中,艾略特曾经协同母亲一起编辑过部分作品。艾略特一家在17世纪从英国搬到新英格兰,1906年,艾略特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哈佛大学的校长正是他的远房亲戚查理·威廉姆·艾略特,艾略特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哈佛大学,开启了自己的诗人时代。在进入
期刊
中国现当代小说多倾向于采取宏大历史的叙事,比如,茅盾开创了社会剖析小说,当代作家莫言、李锐、阎连科、韩少功、刘震云、张炜、毕飞宇、刘醒龙、尤凤伟、铁凝、阿来等作家都在新的历史时期创作出有影响的叙述乡村历史的小说。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宏大叙事受到作家们的重新审视与多向思考,不少有文学使命感的作家不断探索如何让宏大叙事摆脱僵化的创作模式,融入新时代的质素,进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出生于1954年的湖
期刊
在“十七年”这个有着特定的政治氛围与学术环境的时期,朱光潜运用其独特的美学话语方式,在既定话语成规的制约下艰难地进行学术探索。在文学高度政治化的时期,朱光潜展现了自己美学的独特价值和对美学理想的坚守。  朱光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其学术历程超过六十年。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学兴起,到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再到80年代的“美学热”,朱光潛都参与其中。可以说,朱光潜的学术生涯正
期刊
一群不再年轻的女人,在袅娜低垂的柳树下,昏黄的灯影里,忽红忽紫的夜色霓虹中,伴着热辣的网络情歌,忘情地在扭来扭去。  她们的腰身不再柔软纤细,动作也不很灵活,神情却十分投入,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她们的脸,在斑驳的光影中,呈现出被岁月磨砺的痕迹。一瞬间,一个可怕的念头,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藏在黑暗里的忧伤。  她们是逐渐年老的母亲,已经色衰的妻子。每个人,都在蹚着自己复杂而又漫长的人生长河。脸上横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