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镇:李约热建构的文学故乡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约热《人间消息》虚构的八桂大地上的野马镇标志着其艺术世界的形成,创造出的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学空间标示出其卓异的艺术个性。一篇篇作品互构成野马镇的复调,由此带来的人间消息汇成语言的浊流,弥漫着独有的南方气质。多声部的野马镇以其对抗荒芜的野性、野气为中国文学地图绘上奇异的一笔。
  关键词:文学桂军 李约热 野马镇 文学故乡
  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文学作品作为独特的精神生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现象”a。因此,作家个性的形成对于他在文学地图中的独特存在至关重要。而作家个性不是抽象空洞的,文学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呈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作家的成熟或者说艺术个性的形成往往有着展现其独特存在的艺术形象,而这种艺术形象最为瞩目之处在于其独特艺术世界的构建,正如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红高粱世界。李约热历时五年创作的小说集《人间消息》,从世俗功利角度看其瞩目之处在于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但是其艺术上的成功才是之于李约热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获奖的光环在时间的淘洗中可能褪色,而艺术的价值却会在时间的磨洗中越加闪亮。这部作品虚构的八桂大地上的野马镇标志着他的艺术世界的形成,创造出的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学空间标示出其卓异的艺术个性。
  一、安顿荒芜的野马镇
  野马镇文学故乡的构建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地方在于李约热是出于乡土的怀念。因为这一野气横生的世界的确寄寓了作者的温情与悲悯。如果我们因此就确定李约热构建这一世界的动因,很容易过滤掉《人间消息》中的情感与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大的方面看,《人间消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近乎野马镇独特的风俗志,一类反映社会转型阶段知识分子身心的安放。只有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野马镇构建的动因。回到创作主体本身,不要忘了李约热的身份本位——寄寓都市的知识分子。从大的创作脉络看,他的创作动机与新文学之初的乡土文学创作遥相呼应。对于现代乡土文学的诞生,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b侨寓都市的李约热有着怎样的生命感呢?
  细读《人间消息》中的《南山寺香客》《美人风暴》《人间消息》《二婚》等城市人生小说,我们会对他何以将其中《人间消息》作为小说总集名称的原因有着会心,由此领悟其创作的现实意味。这些作品骨子里透出寄寓城市的生命荒芜感,而与之相对的是只有野马镇才能带来安顿内心的烟火气。
  作者将视角對准城市底层生命。面对刚出生、身患先天性脑积水的儿子,初为人父的男人痛苦而迷惘,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乞求医生把他的孩子处理掉。和他同样痛苦的妻子打算把孩子扔给远在几里外的宣城福利院。“深夜两点,女人给孩子喂最后一回牛奶。男人下车,狗跳了起来,在他脚边嗅来嗅去。男人打开汽车的后备厢,取出装孩子的竹篮提到车门边,铺上毛毯。男人打开车门,从女人手中接过孩子,放在篮子里,再盖上小棉被。男人提着篮子往福利院方向走,那条狗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着”。在都市空间里,道德与生存的拉锯战尤为激烈。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带来的是浓重的生命荒芜感。于是,那个与生俱来的乡土在这一刻便具有返本的意味。
  从整体结构看,野马镇是针对都市的荒芜感生存而建构的。在这一点上,它与沈从文的湘西有着类似的原理,只是沈从文的重心在于开掘新鲜透明的生命泉水,而李约热则是于荒芜中寻求身心的安顿。
  二、留在记忆的野马镇
  如果作品仅停留于这一层面,那么《人间消息》带给我们的生命气息还不够丰沛。乡村真的能安顿身心的荒芜吗?真的是与都市对立的家园吗?李约热开篇就把我们带进另一个荒芜的世界。乡土逼人的真实,与“我”记忆中的野马镇大相径庭。更为巧妙的是,作者采用“扶贫”这一视角展开叙事。而扶贫实则是城市对乡村的观照。乡村在扶贫者的视野里,展现出另一种荒芜:一种“生老病死都过于波澜不惊”、平庸循环近乎荒诞的自闭圆环。这一视角《人间消息》讲述的是在封闭的环境里人性与命运苦苦纠缠的故事。
  《村庄,绍永和我》中的“我”是单位派去扶贫的干部,村庄是驻扎点。村庄远看清新迷人,近观肮脏混乱,不仅野性不足,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沉麻木。十几年前的一起群体中毒事件像一把尖刀,层层剥开村庄的真面目。老实巴交的海民农药中毒,老婆美雪深夜送他去医院,庆幸捡回一条命,请朋友们到家中喝酒吃饭庆贺。谁知道这一顿酒饭又把七个朋友直接送进了医院,冠远的儿子忠发还因此送命。后来才发现,海民的酒是罪魁祸首,他不小心把断肠草的根当成八角树的根泡在酒里。更为深刻的是,悲剧并非偶然,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其必然性在于村庄的孤独,以连环死结的方式锁住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
  作品道出了内在的悲凉:“这个村庄的每一家每一户,所有的苦难都自己消化。每个苦难都有来路和归途,像雨融于土地……这个孤独的人间。我以为自己已经怀揣这个村庄的心事。如果把这个村庄当成一个人,那这个人也可以是我。”正如李约热自述亲身扶贫的感受:“驻村两年时间里,我切实挑起担子,扑下身子,真正进入到第一书记的角色中去,和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道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全过程。驻村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的真实场景,也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贫困户尚未确定时,我在村里见到的是一种眼神;贫困户确定后,我看到了两种甚至是三种以上的眼神,这些眼神常常令我彻夜难眠。”
  而记忆中的那个野马镇在哪里呢?那个美丽迷人而又野性十足的野马镇在哪里呢?伴随着又一重荒芜感,作品进一步敞开了另一个维度。
  三、坚韧顽强的野马镇
  面对双重荒芜,李约热更深入地走进爱恨生死,最终感受到一个伤残但依然葆有傲气的野马镇,一种热烈而坚韧的民间精神依然顽强。这是野马镇的底层灵魂,于此他体验到超越荒芜的精神维度。   《人间消息》推出的《龟龄老人邱一声》《情种阿廖沙》《幸运的武松》《你要长寿,你要还钱》等作品将我们带进烟火人生的野马镇。从乡情、爱情、友情、亲情的角度,重返野马镇的精神源头。
  《情种阿廖沙》以“我”的回忆呈现出野马镇人奇特的情感逻辑。和“我”同一天入职的年轻同事阿廖沙跟如春米粉店老板娘夏如春相爱,而夏如春丈夫刘铁和警察冲突,失手杀死对方,正坐牢等待判决。夏如春为丈夫的案子四处奔波,拖着她和刘铁所生的三岁儿子艰难度日。阿廖沙与夏如春此时相爱,阿廖沙的父母强烈反对。身为妇联工作人员的阿廖沙的母亲以同为人母的名义跪在地上求夏如春放过她的儿子。夏如春经不住求饶,答应与阿廖沙分手。然而,意外出现了,阿廖沙喝了事先准备好的农药,经过抢救才死而复生。阿廖沙的母亲在儿子以死相拼之下让步,夏如春也收回对阿廖沙母亲的承诺。阿廖沙之所以爱上夏如春是因为配合公安抓捕刘铁时,看见夏如春在刘铁被抓后声嘶力竭哭喊的场面。他被她对丈夫的爱感动,进而爱上她。夏如春既要对刘铁尽一个妻子的责任,也不放弃和阿廖沙的爱情。由于死者家属不肯饶恕,夏如春和阿廖沙所有的努力白费,刘铁还是被判死刑。一年后,阿廖沙和夏如春结婚生子。多年后刘铁的儿子也结婚生子,阿廖沙顺利当上爷爷。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表面上看似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内里作者所要展现的却超出情爱本身。在民间底层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的野草般的生存里,一切回到了源头:据说祖辈是石达开部队伤兵的野马镇人坚韧的生,勇敢的死,决绝的恨,热烈的爱,尤其那种在重压之下宁折不弯的生命力。
  《龟龄老人邱一声》中的孤寡老人邱一聲,因为长寿和失忆,竟然活成野马镇的骄傲。“邱一声是我们野马镇年纪最长的老人,7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阿牛跌河死了,从那时起他开始失忆。野马镇的人喜欢跟他对话,他们问他今年高寿,他永远都这么回答:今年70。”此时的邱一声以“上帝”的形象将野马镇每一个人的苦难尽收眼底,却不做任何评论,以冷静的旁观视角,将众人的苦难层层叠加,最终烘托出虽受尽凌辱但仍坚韧顽强的野马镇。
  于此,《人间消息》有了新文学史的一种贯通,相类于沈从文湘西世界里的水手、莫言红高粱地里的土匪的原始生命力凸现出来。高度的现代文明固然精雅,但也失去了丰沛元气,底层民间固然粗粝,但野马般的野性闪动着生命本能的强力,正是这种本能才护佑着人类绵延不息。如果说沿此还有艺术发展空间,那么便是将这种野性升入一种形上的生命体验,正如沈从文于湘西世界构建后进入“超越言说,超越时间与空间,带着天启般的顿悟与迷狂”c,但那也许是未来的李约热。
  总体来看,《人间消息》中的一篇篇作品互构成野马镇的复调,由此带来的人间消息汇成语言的浊流,弥漫着独有的南方气质。这八桂大地上的多声部的野马镇以其对抗荒芜的野性、野气为中国文学地图绘上奇异的一笔。
  a 钱中文:《文学原理——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b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刘运蜂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c 唐东堰:《论沈从文的思维特质及其对创作与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期以来广西乡土作家群创作实践多维研究”(17BZW001)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宋辉,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这个崭新而又充满挑战的时代,各种基础教育课程都在不断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理念倡导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应首先注意精神环境氛围的创建,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突出其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工作。  关键词:关系;精神管理;班级管理  一、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每一位幼儿
摘 要:写好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也是小学生最头疼的难题。在习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帮助孩子树立真诚的表达态度和生活态度,能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也能达到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言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
摘 要:参照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揭秘的高考化学命题思路,联系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论述,针对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Ⅰ卷第28题,结合试题内容和具体真实的解题过程对试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涉及的必备知识、考查的关键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考试题;关键能力;逻辑推理;新课标   本文以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Ⅰ卷第28题为例,给出题目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然后评析试题考查关键
摘 要:目前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效果不明显,不能实现阅读教学对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阅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对学生未来更好地从阅读中提高自身是大有裨益的。针对阅读教学现状,通过教学例谈讲述如何通过故事引导,带领小学生快乐地阅读。  关键词:快乐阅读;故事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快乐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
摘 要:推理是数学三大基本思维方式之一,是“科学发现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思考”这一过程性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合情推理;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小学数
【编者按】:终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均称“2011版新课标”)千呼万唤始出来。“2011版新课标”是经过长达十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磨练出来的课程改革文件,其中既有对前期课改的继承与发展,也有许多的修改与完善,各种教学的思想和理论融合其中,因此,就有着它很难读懂的一面。为此,我们邀请了参加过课标修改的部分专家,以及没有参加过课标修改但却始终关注这个工作的学
北川的过去与北川人的回忆都埋葬在这里。不过,除了清明节等特殊时间点,当地人很少再回到这个伤心之地。  “要不是为了祭拜妈妈,我一点都不愿意重新回到这里。”不止是小艳,晓凤也从未回过现在的北川中学,“那里都变成博物馆了,学校都没了,没什么好看的。”  映秀镇漩口中学广场上的时针停在14时28分,十年没再动过。2008年的大地震,带走了87150人的生命,超过37万人受伤,它不仅是灾区的一场浩劫,也成
【中考真题】  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  题A:毕业前夕,班委会决定去牵手共建班级——某小学三年级2班开展联谊活动。你的任务是从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选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讲给小学生们听。为了讲好故事,你写了一篇讲稿。  题B:商量给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们送什么礼物时,同学之间发生了分歧:有些同学认为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正方),还有同学认为要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反方),双方各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认真听课;习惯培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活、生产的各方面都有联系,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提炼,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数学思维的影响很大,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中,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数学知识,锻炼
他每天穿着雪白雪白的衬衣和时髦的黑马甲,西装裤子上的火车道笔直笔直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头发,留的是中分,每天都梳得很整齐,而且还打着亮亮的头油。下面对应的是一双锃亮锃亮的皮鞋。大家猜猜,我描述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他就是我教过的成百上千个学生中能记得名字的少数中的一个:初二(4)班的支华震(化名)。现在想起来好像他也不是那么的不可理喻,只不过是最爱打闹罢了。可这些对于当时年轻气盛的我来说是不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