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初探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开设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计算机 教学 方法
  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之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呢?如何教好这门新兴学科,我们首先要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敢”动;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激发探求兴趣,使学生“爱”动;发展特长兴趣,使学生“乐”动,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些个人的方法。
  一、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敢”动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与交流,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能接触、了解计算机,但由于计算机相对比较贵重,各校都制订了严格的操作、使用制度,老师对学生的使用作了严格要求,使学生不敢动。这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之前,我告诉学生:只要我们正确使用,不仅不会损坏,还能为我们服务。然后讲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开关机按照一定的程序,不要频繁地开关机等。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开关机的方法。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操作得认认真真,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信息技术是小学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条普遍的教学原则,在小学信息课教学中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计算机课中的操作更是举不胜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仅仅学习计算机的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拦路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达到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操作,遇到困难疑惑主动提出,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激发探求兴趣,使学生“爱”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儿童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认识键盘”一课中仅仅让学生进行键盘练习,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不能产生兴趣。但教师制作一些多媒体游戏课件,在情景游戏中完成特定任务,这样不但锻炼了指法、熟悉了键盘,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四、发展特长兴趣,使学生“乐”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兴趣小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乐土,它不仅打破了教学中全体学生齐步走的局限性,更使部分学生通过互相探讨、交流和学习,获得更广更深的知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在兴趣小组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根据知识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发展他们的特长。像漫游Internet网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学校计算机与因特网连接,通过网络查询、浏览、下载有关信息,讨论有关“话题”,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了结实的实践基础。
  总之,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而且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应用上。选择、编制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适应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其他文献
文章对社会公平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机会均等放在公平问题的首位,收入不平等有两种情况,发展生产,辛勤劳动,以富助贫,是解决公平问题根本办法。
暮年时,多少人已忘记了过去种种零零碎碎的琐事,多少人已模糊了在其一生中形形色色的过客,唯独小时候背诵过的一首首诗歌还一直留存在脑海里。《让我们荡起双桨》《字典公公家里
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一味传授那些知识造成学生们兴趣平平,在练习习作时更是抓耳挠腮,很是苦恼。如果换个角度,把学生当做主体,教师转变成一个辅佐
【摘 要】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目的在于通过迁移实现对读与写的共同促进。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并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能力 迁移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人类应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意见等比较高层级的一种方式,既是人类掌握自身语言功能的水平体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会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重视和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就像一棵棵刚出土的禾苗,正是生长的最佳时期,非常需要知识雨露的灌溉,因此,从小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引领他们在书海中漫游,为其成长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付出辛勤的汗水。下面就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怎样诱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近日,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共浙江省委主办的以“汇聚中华情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2013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暨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
《纲要》明确指出了教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
基于能力、能力测评的定义以及能力测评项目(CAPs),结合高校考试的功能,提出采用能力测评计划(CAPs)替代传统单一的考试方式,使考试从知识导向变为能力导向。通过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首要问题。只有
基于新课程的环境下,体育教学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传统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对体育运动乐趣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目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一、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竞技为主,这就使体育教学变成了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