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中的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及各种感官活跃起来,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面对课堂生成这个每位教师都经常遇到的问题,应该怎样选择?是为避免节外生枝,把它一棒子打死?还是积极引导,让它绽放独特的光彩?“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的课程理念为教学指明了方向。
  学生是人,是人就有享受生活的权利。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看看语文试卷,知识越来越活,涉及面越来越广,只靠死记硬背根本适应不了考试的需要。生成源于质疑,深加工的疑问,永远是学生生发语言、陶冶情趣的焦点。从质疑出发,便能让文本离学生更近,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教学《群鹤翔空》时,学生都沉浸在鹰鹤大战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时而为鹤群的遭遇痛心,时而又因鹤群团结对敌而庆幸,学生都对鹤群的精神非常敬佩。这时,有个学生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老师,我觉得鹰的精神更美”一石惊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有赞同,有反对。这个学生的看法是教师课前没有想到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团结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的,更何况本文的中心的确是赞美鹤群团结合作的精神。于是让学生思考鹰鹤分别美在哪里,在片刻思考后,有的学生说鹤在遭遇危难的时刻,凭借与生俱来的生命属性,依靠同伴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壮勇剽悍的苍鹰,鹤群的团结协作精神不正是人类所急需的吗?所以鹤不仅外形美,精神更美。这时马上有学生反驳,鹰的体格强健威武,从不与俗鸟为伍,独自傲然徜徉于天际,张扬自己作为空中王者的生命原动力,单枪匹马闯敌阵的勇气和胆略,足智多谋脱险境的机敏和潇洒,鹰的雄姿和气概让人敬佩,所以鹰更美。一时间大家争论不休,这是教师没有预想到的。借这机会,教师马上引导大家: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样才能获得多种审美愉悦。鹰鹤大战,正是作者怀了这样的态度创作出来的,他理智冷静的描写把矛盾双方的不同魅力尽数展示,才能让读者站在人的角度客观地看清动物的喜怒哀乐和生死命运。所以,大家绝不应抱有丑鹰美鹤的态度。
  学生的心灵是多么纯洁美好,一句质疑,引发了一场精彩的生成。以智启智,以情唤情,课堂在师生心灵交汇的平台上,生成旁逸斜出。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有了一颗关爱生命的心灵。
  这样的课堂里,生成的不仅仅是语言,学生在语言的演练中,自然地进行着人世间最崇高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他们的精神将更加富有、灿烂,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必将更加丰润、厚重,语文课堂也必将充满智慧的灵光。生成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永恒追寻的美好。一片蓝天,一缕清风,一块秦砖汉瓦,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知识积累、文化底蕴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做事的方式、做人的风格也不同。但是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重要的是每个人的生命里要涌动着思想和活力。
  幽谷清泉,浩瀚蓝天,春雨绵绵,天高云淡,不管怎样,千万别忘记,教育事业是一个生命对生命的事业,要培养的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这是教育的真谛。竹丝萦绕,佩环叮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润物又何需声,学生绽放的微笑将是教师全部的甜美。
  激发生命的动力,张扬生命的个性,凸显生命的灵动,扬起生命的风帆。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预设的东西往往很僵硬,临时生成的东西才是最美的。
其他文献
改革后的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是,实践过程中,农村中 学的许多教师都反映: "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农村中学 很难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学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 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就这个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传统基础教育课程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以下特点:①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
期刊
众所周知,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兼有毕业考试和选拔性考试两项功能。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常常扮演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因而备受关注。要想中考语文考出好的成绩,就必须在作文训练上下大力气,下足功夫。那么,应当如何去实际操作呢?  作文应在平时训练中打牢基础,并辅以专题训练技巧。  让学生学会赏评美文、好文。“你现在可以不会炒菜,但至少要能分辨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写出好作文的前提,是
期刊
能听得到花开的声音是幸福的一种极致。作为老师,我见证着花开的过程,我欣喜的看着我面前朵朵花儿在舒展着枝叶慢慢地开放,聆听着天籁般美妙的声音,并为此深深陶醉……  ——写在前面  “王浩,怎么分到了我们班!”看到分班名单的时候,我惊恐的大喊。  “不行,不行,我要求调剂王浩。”我急匆匆的去找级部主任。  “名单已经公布了,不能再做更改!”级部长坚决的一口回绝了,不论我怎么软磨硬泡都无济于事,也只好悻
期刊
“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也就谈不上持久的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确立的大语文观,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很重要,可以这样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就没有生活,就没有完美的人生。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应注重课内阅读的点拨方法,并在课外为学生精选有益的读物,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课外阅读是认识生活的钥匙  现代社会,信息是载体。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最便捷、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
期刊
《关雎》流传两千余年而不衰,是一首对后世文学和爱情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古老恋歌。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纵观全诗,真切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因此,作品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特点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那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合理引导学生解决此重点,成了课前
期刊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近些年来在中考中,一套试题有三分之一的题目均是阅读分析题,分值占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由此可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  一、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教师应
期刊
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的图画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翻开语文课本,那赏心悦目的背景图让孩子爱不释手,他们仔细地观察图画,尽情地欣赏图画,认真地读好图画背后的故事。教师应该把握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把绘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欣赏绘画美的同时,品味语言文字的美,体验思想情趣的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绘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找春天》一课时,不用急于让学生去读课文,
期刊
语言是记录、传承人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向学生传播知识信息的有效载体,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境与氛围。教学中一旦出现生动局面,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使教学进入一种教学艺术较高的境界。探究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
期刊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儿,应细心地为孩子浇水施肥,修枝剪叶,让这些花儿尽情地开放,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但为什么教师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而这朵朵花儿开得却不尽如人意。就以作文来说,孩子面对作文,内心是痛苦的,作文面容是枯槁的。  这是因为:没有给孩子一个开花的时间。  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的、自然化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这个性化、自然化的世界,投射到孩子的心
期刊
写作文是师生都头痛的事情,通常是学生抓耳挠腮地写,教师头昏脑胀地改,双方都苦不堪言,教学效率极为低下。请看八年级学生的作文——《会呼吸的痛》的片段:“我发现时间在冻结,心也在冻结,甚至气息,成了会呼吸的痛。当阳光一点一点地射进我的心窝里,我才发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流泪了。”思绪尽情发挥,内容却是很空洞。这“痛”是什么?痛苦?抱怨?牢骚?郁闷?前面加上“会呼吸的”进行修饰,诗意难说,歌味倒很浓。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