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mesee_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听得到花开的声音是幸福的一种极致。作为老师,我见证着花开的过程,我欣喜的看着我面前朵朵花儿在舒展着枝叶慢慢地开放,聆听着天籁般美妙的声音,并为此深深陶醉……
  ——写在前面
  “王浩,怎么分到了我们班!”看到分班名单的时候,我惊恐的大喊。
  “不行,不行,我要求调剂王浩。”我急匆匆的去找级部主任。
  “名单已经公布了,不能再做更改!”级部长坚决的一口回绝了,不论我怎么软磨硬泡都无济于事,也只好悻悻然的作罢,硬着头皮接手这个班。
  要说起王浩,我心中不知道有多少不满与担忧。他在班里是个头最高的,力气最大的,最容易冲动的,这也给他提供了调皮捣蛋的基本条件。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在我班里,我的班会变成什么样子?我难以想象。此时的王浩,也成了我心头的一颗定时炸弹,我时刻担心他无意中的引爆。我仰天长叹:苍天呀,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带着满肚子的不愿意,我也只好硬着头皮的走马上任了。
  不出所料,分班刚过两个月,王浩就早已熟悉了班里的环境,于是开始了他个人风采的展示:中午午休期间不休息,然后在班里大呼小叫,影响别的同学;在班里和同学之间闹矛盾,进而大打出手;更有甚者,趁课间十分钟,还要聚众和别的班同学打上一架;晚上熄灯了,在宿舍里高声放歌,开起了个人演唱会。有时候,趁老师不注意再玩上两把扑克…….面对接踵而来的一件件、一桩桩关于他的雄功伟绩,我头疼不已,烦闷不已,难过不已......面对这一切,我不禁怀疑到底是不是每只小鸟都能唱歌,每朵花儿都能开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可面对这样一个王浩,我该何去何从呢?
  阿尔比斯山脚下有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在我最无奈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句话震撼心灵的话语,我牢牢的刻在了心里。我开始慢慢的学着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也让孩子在我的欣赏中快乐成长着,当然也包括王浩。
  世间的事,就是那么奇妙,当你放慢脚步,慢慢欣赏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那么美妙,就连原来在我眼中不可救药的王浩,竟然也是那样的细心和温情。
  有一次,我到他们村去家访。这个村的孩子们,大约有五六个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做作业。等同学们坐定后,王浩发现桌子离一位同学比较远,于是他就不动声色的悄悄的将桌子往那位同学身边移了移。当我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一热。原来王浩也有爱心,也会关心别人呀!从此,我尝试着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他,没想到,我竟然发现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好孩子,你看班里的纯净水天天都是王浩扛的;他是一个能够为他人着想的孩子,你看哪个同学需要帮助了,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就是他;他还是一个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你看课桌上书桌最整齐的就是他…...此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那个调皮惹事的王浩竟然也有那么的优点!
  我发现,很长时间以来,我就戴上了有色眼镜看王浩。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王浩的劣行,所以一直以来看到他身上的缺点是那么明显,而优点和长处,则被尘土所掩盖。当我摘下有色眼镜看他,才恍然发现他原来也可以这样优秀。于是我开始有意识无意识的用赞赏的眼光看他,用表扬的语气谈论他,渐渐的我发现王浩不再那样让人操心了。有一天我竟然发现了他交上来的作业,这可真是让我欣喜若狂!
  虽然,在这以后的日子里,王浩还会犯错,但已日渐稀少,同学们也开始接纳他,他在班里也越来越快乐了。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
  “我似乎从一出生就开始给别人制造麻烦,也给自己出着难题。在浑浑噩噩中我已走过了13年。如今回想过去的一切,我的内心总有一种失落与愧疚。
  ……
  现在,我只想让那个不懂事的我焕然一新。也许我并没有毅力去坚持,但是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改变,哪怕是一点点。”
  看到这里,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不禁动情的写下了:
  “过去的早已过去,不用悲哀,也不要沉没于无边的追悔,也许,你还会犯错,但我相信,在你的心底里一直有一个声音:我是最棒的!你还小,一切都还来得及,好好把握,作最灿烂的自己!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浩还可能时常犯错误,但我会一直期待着他绽放花朵的那一刻,到那时馥郁的香气会在空气中慢慢沉淀,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我静静的等待着……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实现数学学习和交流,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重视设计和制作,试验和研究,教育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和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重视教学法则和方法的训练,教育学生学会描述概念,重视学生的回顾和思考,重视总的知识的复习工作,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实现学生发展的需求,教育学生学会累积知识,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教育学生学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但是,有的学校地处农村,在小学代课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社会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学生自身学习意识淡薄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得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显得极为无奈。其中的一个原因,不
期刊
到2011年为止,2001年发行的新课标,已经试行了11个年头。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相关部门反思了实施课程改革11年来在语文教育上存在的误区,对试行版本的课标做了调整。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了解课标的变化,所以对01版和11版的语文课标进行
期刊
中学历史课本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上至治国理政,下至为人处事,涵盖古今中外,容包各大领域,涉及人类社会发展整个过程。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品格修养、民主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战争启示等等。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德育的渗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与团结合作精神  在历史教材中也有许多这类的素材。比如,在中国史中: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
期刊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逐步形成好的个性和优秀的品格,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形成好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摸索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好初中语文教材,实现审美教育。教师应该重视总结一些先进的经验教训,重视形成自己的理解。  一、运用好的媒介,创造美的环境  文学作品存在好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放眼世界,正视现实,要想让教育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让多媒体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无疑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呆板教学模式,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考试的主要考查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只能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同时,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进入到自觉学习的状态中去,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形成阅读期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所
期刊
进入初四,在中考的压力下,学生表现出迥乎不同的精神状态。有的同学为了追寻梦想,如饥似渴的学习,再苦再累从不叫一声。而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上课会周公,下课似猛龙。更有甚者,自己学不进去,又无事可做,于是不停的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扰乱得大家都无法安宁,整个班级都被这几个人弄得乌烟瘴气。他们似乎总想搞出点什么状况,来吸引师生的眼球。老师想管教他们吧,又担心浪费宝贵的时间,不理他吧,又实在
期刊
改革后的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是,实践过程中,农村中 学的许多教师都反映: "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农村中学 很难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学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 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就这个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传统基础教育课程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以下特点:①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
期刊
众所周知,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兼有毕业考试和选拔性考试两项功能。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常常扮演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因而备受关注。要想中考语文考出好的成绩,就必须在作文训练上下大力气,下足功夫。那么,应当如何去实际操作呢?  作文应在平时训练中打牢基础,并辅以专题训练技巧。  让学生学会赏评美文、好文。“你现在可以不会炒菜,但至少要能分辨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写出好作文的前提,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