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物练习的形式比较固定,主要是课后习题和课外练习卷,其内容主要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和迁移,评价标准单一,主要是以分数来体现。而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和动脑,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在性质、内容、类型和评价上都要有显著变化。
  一、新课程背景下设计课堂有效练习的策略
  1.通过设计生活型练习,使生物学知识得到“活化”
  教师教学的活力在于课堂,而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正是由于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关注生活,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通过设计生活型练习,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就能把生物课堂生活化。
  例如,在讲授“酶的特性”时,我设计的练习是让学生了解超市的商品有哪些是添加了生物酶,这些生物酶有多少种,并认真阅读和思考这些商品使用说明中有哪些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
  经过分析,学生认为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讨论、探究:(1)某些加酶洗衣粉为什么不能用于洗涤丝质、毛质、皮革服装?(2)加酶洗衣粉为什么用温水洗涤效果最好?溶解时为什么必须倒入低于60℃的水中?从而对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从蛋白质的结构、理化性质着手,进行理论性综述;有的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比较洗涤的效果,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最后,我又以“嫩肉粉”(主要成分是从番木瓜中提取的蛋白酶)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产品说明书,加深对酶特性的理解。
  在学生亲身体会到的生活化的知识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它不仅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生物学知识得到“活化”。
  2.通过设计实践型练习,使生物学知识得到“活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生物知识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衔接起来。
  在学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之后,我设计了题为“调查如皋城乡地区环境污染”的实践活动。我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活动小组,并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以下任务:(1)确定本组调查活动的目的和内容;(2)制定本小组活动的详细计划和具体步骤;(3)在调查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设计调查表格、走访有关部门和人员、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各小组的书面调查报告。
  最后汇总,学生总结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秸秆燃烧等。学生从理论上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如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排污和净污的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秸秆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定点存放处理等。
  这次实践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坚定了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和责任心,而且实现了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了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再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向社会”的一次飞跃,使学生真正“活学”了生物学知识。
  3.通过设计创造型练习,使生物学知识得到“活用”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创新教学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创造型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以遗传与优生为核心,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的常识性知识,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而是设计创造型练习的好材料。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遗传病知识编写一遗传病剧本,并且尝试角色扮演。结果学生突发奇想,创意无限,他们编写了《新编红楼梦》、《大话智障》、《雷雨后传》等剧本。这样的学习效果远远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学生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
  当然,在高三生物复习中设计创造型的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其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我曾经设计过这样一道创造型练习题:“假如你是农场主,该如何利用生物知识提高农作物产量?”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活,封存的记忆迅速被开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材中涉及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内容很快就被归纳、总结出来,并且部分学生还提出要建立以沼气为纽带,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工程。类似这样的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提取、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智慧和灵感,使生物学知识得到内化、“活用”。
  二、对新课程背景下设计课堂有效练习的反思
  1.练习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和趣
  长期以来,传统练习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练习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事实上,学生在练习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才是学生完成练习的本质所在。因此,新课程练习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和趣,注重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次练习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2.练习形式应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合作性练习将成为学生练习的重要理念和教学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3.练习过程应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究者,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精心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有效练习,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探究过程,享受探究樂趣,养成探究习惯,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同位素指纹溯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及有机成分指纹溯源技术被认为是追溯农产品产地来源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这三种技术在农产品中的研究现状,为农产品产地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对于我们的教育,“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因此问题就是课堂的生命,课堂的灵魂.教师掌握好提问的策略,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常常能营造出一种积极、热烈、竞争的课堂气氛,创造出求知的灵感. 
语文教学融德育、智育、美育为一体,因此,语文课以其知识面广、情感性强而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语文教学的德育基础点    l.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教师可把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基本篇目分为几个教育点。如通过爱国教育篇《记念刘和珍君》可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雄、对前辈的敬仰
高中数学在培养和锻炼人的逻辑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唯一性作用,同时它也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而出现一些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因此,高中数学要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因材施教策略,避免出现两极或者多极分化的现象。    一、高中数学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的现实意义    1.分层次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以生为本”原则的具体化  因材施教是分层次教学的根本指导,主要在于每位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知识、智力的发展和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古人用春华秋实的不同说明不要浮夸的外表,而应讲求实际的道理。任教以来,看过很多学生的平时习作,也改过不少的考场作文,觉得现在的学生作文里充斥
自主学习通常指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者苏格拉底希望教师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婆”,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激发其思维,使其主动寻求答案,引导出内在的主体性。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可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最关键的特征就是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
在脑血管疾病中,无症状性脑梗死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年化的到来及医学的进步日渐受到重视.文章就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部位与类型、临床表现、预后及中医药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