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设战略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peng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了保定市的文化优势,以及现状和问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保定市文化建设战略。
  关键词: 保定市 城市文化 文化建设战略
  
  城市是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承载地,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保定市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保定一直致力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近期市政府对文化名城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发布了建设文化名城实施意见。但是文化优势还彰显得远远不够。那么如何发挥保定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就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保定市文化优势
  1.1人文历史优势。
  保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元朝在这里设郡,明代护卫京师的大宁都司驻于此,清雍正年间直隶总督署驻保。此后保定一直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的美誉。目前全市拥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6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堪称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优秀的历史造就了大批的历史名人,如荆柯、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
  1.2红色文化优势。
  保定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她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中国北方最早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的诞生地;中国北方最早农民运动“完县五里岗暴动”和“高鑫暴动”的发祥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全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诞生地。狼牙山五壮士、白洋淀雁翎队、敌后武工队、地道战等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都发生在保定辖区内。保定拥有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自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1.3文教优势。
  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西汉置郡、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培养了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蒋介石、叶挺、张治中、白崇禧等1700多名将领。清末保定被称为学生城。现在河北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均驻保定。
  2.保定市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前保定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万面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文化优势还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特色还需要更加鲜明。
  2.1城市形象推介不够。
  良好的形象是无价的资本,可以催生无穷的效益。保定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厚,从古至今文化名人灿若群星,涵盖历史、文化、经济、科学、体育等各个领域。但是,长期以来保定在形象重新定位和形象全新包装方而做得还不够到位,许多方面仍给人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2.2城市文化特色不突出。
  虽然保定一直致力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保定市的城市文化特色还不够突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城市的文化内涵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城市文化特色不突出。
  2.3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够丰富。
  受各种因素限制,保定市现在的群众文化生活并不是特别丰富,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有广泛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市民文化生活形式比较单一,市民是城市文化的创作者和体现者,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2.4基础设施不足。
  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定市文化设施偏少,种类也比较单一,还缺乏具有古城特色的,可以继承和发扬保定市传统文化优势的文化设施。尤其是群众性活动场所和设施不够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影响力不够,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具有古城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综合来看,文化吸引力和承载力有待提高。
  3.保定市文化建设战略
  3.1全面推介保定文化精品,凸显“保定制造”。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在于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必须强化文化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唐尧文化”,古代的“燕赵文化”、“三国文化”、“直隶文化”,还是近现代的“抗日文化”、“民间文化”,都是名符其实的“保定制造”。还有“保定作家群”创作的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曾辉煌全国。保定除了著名的“保定三宝”外,白沟箱包、蠡县皮毛、曲阳石雕等特产也闻名全国,保定的名吃有“驴肉火烧”、“白运章包子”、“槐茂酱菜”和“冰糖葫芦”等,做工精湛、口味独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要通过充分挖掘、整合、利用这些优势,推介文化精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提高产品的美誉度,突出地域特色,全力打造“保定品牌”,凸显保定制造,让人们不但知道保定制造的文化产品,而且知道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这对于提升保定知名度,打造以“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为标志的城市名片、建设文化名城至关重要。
  3.2激励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强化城市文化自我认同。
  提升民众城市文化意识,强化城市文化自我认同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既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又是城市文化的主要体现者和实施者,不断激励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意识,鼓励和支持他们不仅以欣赏者接受者,而且以创造者、参与者的身份走上城市文化建设的大舞台,这是城市文化建设保持持久活力的源泉。保定市近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开办空竹文化节、登山节等活动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更需要发挥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个人办文化,比如在小学校开展空竹游戏推广,组织学校和企业进行各种红歌大赛等活动,把文化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文化传播上,以诱导式取代单纯的灌注式,多举办让居民群众自娱、自乐、自我表现的文化活动,可以选派老师和赠送活动用品开展各种具有保定特色的文化活动,让文化活动在学校、企业、街边等遍地开花,把文化触角逐渐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3.3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融合。
  城市发展如果失去文化的支撑,城市建设也将失去绵延不绝的动力,城市街景、城市雕塑、城市壁画、市标等见证城市发展,体现城市标志,展示城市形象面貌,美化城市形象,进而传播城市形象。保定市近年提出三年大变样,并且恢复了古城原有名城景观,如西大街与古莲池、直隶总督署、大慈阁、淮军公所等文化古迹,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些问题也要注意。
  3.3.1城市建设要突出地域特色。城市建设的每一条适路、每一块墙角石、每一盏街灯、每一座凉亭、每一张桌椅等都要能体现城市的文脉及文化特色。建议评选市花,以乡土品种为主,形成本地特色的园林文化,以展示本地特点、人文、资源、材质和艺术的雕塑文化,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资源,着重体现当地居民、民俗的街区文化。
  3.3.2旧城改造要着重保护既有文化,新街区建设要以文化延续为主,避免出现文化断层。旧城区要有明确标识、建筑年代和简介,新建部分要突出特色,实施精品工程,努力创作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精品佳作。新城区建设要尽可能地避免与当地特色文化不相适应的、反差较大的建筑和设施,给人们视觉和感官上造成过大的冲击,使旧城区与新城区的文化构架做到既一脉相承又相互协调。
  3.4弘扬保定精神,提升凝聚力。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城市通过历史积淀而成的精神品格。城市精神以观念形态、心理状态等形式存在于城市居民的大脑中。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保定人民逐渐凝聚成以“重诺守信、不屈不挠、兼容并蓄、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奋发自强”为主要内涵的“保定精神”,这是保定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奋发自强、振兴保定的内在动力。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把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有机结合,把独具特质的城市核心理念,纳入全民教育内容,融入到市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之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论坛,把这一源于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发展的城市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而貌,为提升保定市竞争力提供深厚而强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强,吴齐.从城市文化定位中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
  [2]林利琴.浅谈城市文化建设[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3]藏毅,徐小龙.城市文化与塑造城市形象[J].作家杂志,2010,(1).
  [4]司存喜,赵其国.提升保定“软实力”的思考[J].领导科学,2007,(13).
  
  本文是2010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市文化建设战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1002063。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凡优秀的论文都做到了言之有益、言之未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人有理、言之有序。本文以五篇博士论文为例,对其在论文六个特征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优秀博士论文 六个特征 解析    大凡优秀的论文都做到了言之有益、言之未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人有理、言之有序。这些要素也正是论文的价值所在。论文需言之有益,只有对社会有价值、有益处,能够给社会带来社会效益的论文,才是值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又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学校自身发展、学生本人条件及社会原因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九个方面的对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
摘 要: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属于最为震撼人心的形象之一,其表现出来的情感力度亦是最为人所称道,“神勇”与“忠义”的高度结合既让他拥有神化般的光辉成就,又是他最终走向死亡的矛盾原因,其情感具有深刻内涵。  关键词: 小说《三国演义》 关羽 忠义 神勇    《三国演义》作为反映乱世的历史演义小说,贯串始终的是处于历史事件核心的人物形象。清代小说评论家毛宗岗于《读〈三国志〉法》中道:“吾以为三国有三
摘 要: 本文作者对本院“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了解和分析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分析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入党动机 调查研究    从2008年开始,“90后”大学生,即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加入高校新一届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将逐渐取代“80后”(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
摘 要: 在职业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文本为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应以专业为融入点,多元化解读经典;以育人为出发点,与经典同行。让学生触摸经典的温暖,让经典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 “走近《红楼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思考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
摘 要: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国古代儒家治学求进的道理。在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汲取儒家之教学精华,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功效,以此创立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 教学专业 治学求进    一、引言    何为教学?教学乃是教与学的合体,以求达到教学相长之
摘 要: 育人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本体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构建活跃高雅、上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以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成效显著。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 育人 实效性    一、概念的界定  我们把承载并能传递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或手段称为载体。[1]作为载体,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较为繁芜琐碎,处理起来要讲方法,求成效。对于如何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的管理效率,本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方法 管理经验    班级管理较为复杂,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各异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班主任难免要处理一些繁芜琐碎的事情,处理事情要针对实际讲方法,求成效。我总结了自己的管理经验,罗列出八条方法。  一、以身作则法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摘 要: 不少学生对鉴赏诗歌存在畏难情绪。诗歌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诗歌的灵魂,作者结合阅读经验和教学积累,提出几种剖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关键词: 古典诗歌的鉴赏 “情” 剖析诗歌情感    古典诗歌鉴赏是较难的阅读、鉴赏、再创作活动,对阅读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敏感度要求甚高。不少学生对鉴赏诗歌存在畏难情绪,对诗的理解常常与创作者的意旨相去甚远。“诗者,根情”(白居易,《与元九书》)从这个意义上讲
摘 要: 文章以郑州大学《世界遗产》课程为例,阐述了文化素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文化素质课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素质教育中,要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要更加重视学生“做人”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就是要在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