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疫情契机加强诚信教育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在展开一场全民抗击疫情的斗争,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果。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然而,个别人隐瞒病情的行为也给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公众的极度愤慨。
  事实上,日常社会生活中失信行为普遍存在,只不过疫情这面“照妖镜”暴露、放大了失信行为的丑恶面目和危害。造成失信行为泛滥的原因多种多样,诚信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过,辩证地看,疫情也为诚信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资源。因此,作为应对疫情的本职工作,学校应抓住时机,优化策略,对各级各类学生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置身教育场域,实现情感认同。学校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抗疫所制造的教育场域,及时、积极地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认识到当前形成的教育场域的优势,引导学生关注抗疫斗争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及其危害,同时组织学生联系自己、联系周围的人和事展开讨论,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剧烈冲击,促使他们深刻体认作为道德原点的诚信品质对己对人的巨大价值,坚定他们对诚信的强烈认同。而这将为学生的诚信信念和行为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础。
  巧用社会事件,优化教学材料。抗疫过程中发生的多起失信事件及其造成的严重恶果尤其刺眼,引起了公众普遍的愤怒和谴责。如果把这些失信事件作为诚信教育的教学材料,应能获得学生对公众心理的深刻认同与反响,从而在內心形成对失信行为的根本否定、拒绝。因此,这些失信事件是很好的诚信教育素材,应当尽可能地纳入诚信教育的教学资源库。
  对这些材料的改造既要符合教育性原则,也要遵循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利用抗疫中的失信社会事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该对原生态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增删、拼装、组合,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差异及道德心理发展特点的需要。例如,小学阶段诚信教育应以筑牢学生对诚信的认同为主要目标,中学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非功利性诚信信念教育和诚信行为践行教育,利用抗疫中失信社会事件时应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对抗疫中的诚信社会事件进行辩证分析,即要让学生痛恨、谴责失信行为,也要引导他们关注正面的守信社会事件,避免引起学生对人性的恶意揣测甚至丧失对社会的基本信任。
  开展线上教学,创新教育途径。首先,线上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特定时空场域的约束。其次,学生临场感强,声音和画面的同步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线上教学通过图文、视频报道帮助学生“入境”,相比传统面授中的单纯说教更能促使学生共情。最后,学生参与度高。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更愿意畅所欲言。当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预防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不足,比如网络的匿名性可能会使课堂“失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等等。但是,瑕不掩瑜,学校若能主动利用抗疫所形成的场域和契机,积极优化诚信教育材料,努力利用线上教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必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诚信的种子,这对于提高诚信教育的成效、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水平很有意义。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20日第二版;作者:赵蒙成马雷鸣)
其他文献
山西省高三学生同上消防安全课  3月25日、26日,山西省400余所中学的25万余名高三学生和教职员工同上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接受消防知识培训。  为全力做好我省高三开学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积极应对全封闭管理带来的安全风险,近日,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省教育廳拍摄制作了“开学第一课”课件视频,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向全省高三学生和教职员工集中推送。此次线上授课,集中向学生讲解了安全防火常识以及校园消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201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2020年伊始,受新型冠状肺
期刊
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自1985年建校以来,招收的学生主要是患有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言语障碍和多动症等病症的青少年儿童。近年来,校长要王芳将“用心施教、以爱筑魂”作为办学精神,率先在全省特教领域发出“做最美特教人”的倡议,引领特教人树立四个理念,即“特教人当自信,特教人当自强,特教人当自豪,特教人最美丽”。如今,学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山西省特殊教育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校在
期刊
在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有这样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她叫齐媛,人们提起她的时候,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是因为她在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更重要的原因是计算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她与三尺讲台的不解之缘。在齐媛20余年的摸索和努力下,小南坑小学不仅是阳泉市最早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之一,而且信息技术一直是该校的办学特色。这些成绩都与齐媛密不可分。一枝独秀春悠长  1998年,齐媛带着一张中
期刊
“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这是一位教师躬耕杏坛的一枚枚勋章,也是她显赫战绩的见证。她是李喜青,今年57岁,承担着原平市实验中学的英语教学任务和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2002年以来,她所任班级的总成绩和英语单科成绩均位居全市前列,她也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传奇”人物。开启新的教学历程  1982年,19岁的李喜青成为原平市王家庄乡的一名小学民办教师。19
期刊
3月11日召开的太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要通过实施七项改革措施,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設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校长行政级别,设置四级九档的职级体系,定期对符合资格条件的校长进行综合评定、聘任交流。设立“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2020年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任务。  实施“局管校聘”“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期刊
她是中国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员,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只是日复一日地伴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披着落日的余辉离开校园,年复一年地在教育园地中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育人的累累硕果。她说自己很庆幸选择了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的努力奋进只为让娇嫩的生命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她叫杨晋娟,是清徐县集义乡中辽西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在1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深深扎根于农村
期刊
众多优秀学校的办学实践证明,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之魂。那么,什么是文化力呢?通过对学校文化定义的梳理,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氛围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的学校价值观、规章制度、教学目标、物化环境等。但学校文化又不等于学校文化力,只有当学校办学理念为全员认知、认同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后,学校文化才能转化为文
期刊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太原晋商博物馆!晋商博物馆建于2008年……”步入太原市迎泽公园,时常会听到这样热情而稚嫩的声音。这是太原市迎泽区东岗小学的“小小义务讲解员”在太原晋商博物馆“打卡上班”时的激情讲解。  迎泽区东岗小学是一所具有70年建校史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当一份始于十九大报告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命题摆在眼前时,这所老牌学校里吹起了阵阵清风,树起了劳动育人的新风
期刊
自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教师培训工作已由过去的浅表性、碎片化培训发展到了以内涵性、系统性为特征的“研训一体式”培训。所谓“研训一体式”,即指研究和培训的融合。其中,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是指管理主体针对教师专业素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类型化问题等实施指导,帮助其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研训一体式”就是要将这两个过程高度融合,在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