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qi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扶持 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现状与前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富宁县山瑶族的发展现状
  山瑶族是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瑶族中的一个支系,俗称为“山瑶”,又称“过山瑶”,是清朝雍正年间从广西平果、田东、德保等地迁入,也有部分从越南迁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新华、归朝、洞波、者桑、花甲、那能6个乡镇,共有93个村小组1828户8429人。
  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山瑶群众祖祖辈辈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这一群体至今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主要体现在“四低”、“五难”上。“四低”:一是人均耕地比例低。山瑶群众主要居住在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土层单薄,土地贫瘠,土地涵养水分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其所谓的耕地实为石旮旯地。二是人均收入低。人均纯收入不到伍佰元。三是生活水平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瑶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仍然没有明显变化,全县8429人的山瑶群众几乎全部处于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对贫困人口达7922人,有32户五保户和396户长期依靠民政救济。四是人口素质低。由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缺乏本民族教师,青少年教育存在语言障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难度大,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建国60年来,山瑶群众累计仅有初、高中毕业生170人,大中专文化以上的仅有9人,外出参加工作(含退休职工)仅有35人。
  二、扶持富宁县山瑶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尽快解决瑶族支系山瑶群众的温饱问题并稳定实现脱贫致富问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密切党群干部关系,促进边疆巩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云南的客观需要。因此,加大对瑶族支系山瑶群众的扶持力度,解决山瑶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决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即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历史使命。
  三、富宁县山瑶族扶持发展方式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云南省委提出的要求,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温饱、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民生保障”等“六大”工程目标,富宁县政府结合富宁山瑶群众的实际,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了以下三种扶持方式。
  一是县内易地搬迁。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难以解决温饱的人家,实施县内易地搬迁。对搬迁安置地的基础设施、基本农田、教育卫生、产业发展等,国家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使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迁出地的耕地和宜林荒山全部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林),搬迁群众仍享受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
  二是结合小城镇建设安置。主要是通过在小集镇建安居房形式转移安置。安置的原则是:以本乡镇所在地安置为主、富宁县城安置为辅,以城镇安居房的形式解决山瑶群众的住房问题。将居住在集镇的山瑶群众全部纳入城镇低保给予扶持,孩子上学免费并补助生活费,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有计划地组织山瑶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山瑶群众的经济收入,稳定解决温饱。
  四、富宁县山瑶族发展前景展望
  为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云南省委的重要批示精神,积极主动与国家和省州相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全力推进山瑶扶持发展工作,2010年1月5日,文山州委、州政府专题召开富宁县山瑶群众综合扶贫发展规划修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山瑶扶持发展工作:明确要求通过3至5年努力,使山瑶群众脱贫与发展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尽快启动实施归朝等6个乡镇的“整乡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支持和服务云桂铁路富宁段建设,抓好通达、通畅工程。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抓好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企业与群众共赢发展模式,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以上只是举了富宁县的一个典型例子,我国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上还取得了许多成效。今后,应当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坚持不懈地推进扶持发展工作,早日使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与其他民族同胞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云南农村发展报告》,云南社会科学院编,2011年6月版
  [2]《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富宁县瑶族支系山瑶群众脱贫发展的实施意见》,云贫开发(2011)2号
  (作者单位:云南文山学院思政部)
其他文献
1939年“6·11”成都被日机大轰炸那天,一位即将离开成都返回美国的美国友人德慕克(Paul Clifford Domke又译为多姆克)遭遇了这次大轰炸。他用他的摄影器材和文字记录了它。德慕克80多年前的中国之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电影资料。上世纪90年代,其家人把德慕克生前珍藏的这些照片和电影资料捐献给了他的母校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2020年,其校图书
期刊
摘 要 明治宪政体制的形成是伴随着《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而形成的,宪政改革是明治维新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过程是漫长的,天皇政权的复归决定了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政体及其政治走向,日本宪政体制下的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却是历史上的进步。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宪政体制 天皇制 民主  一、明治宪法的制定过程  日本宪法制度的建立,深受德国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德国宪法思想直接构成了明治宪法的法律与
期刊
摘 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当下中国,无数先进分子对中华振兴与富强路径的探索,揭示了中国的出路,首先在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继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要完成这一艰难的历史任务,则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要有中国共产党作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乃始自五四运动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蕴酿和开始构建,当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确立与
期刊
摘 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大陆上的几大列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交织,逐渐形成了以英德两强为核心的对立军事集团。大量史实表明,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一战之前的局势,英德矛盾的激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次次的政治危机与矛盾的升级,其中很多完全是可以调和甚至避免的,在通往世界大战的途中,有很多选择岔
期刊
摘 要 枭阝阳县建于汉高祖六年,是江西最早建置的十八个县之一,废于南朝宋永初二年。枭阝阳古城遗址的发现与今后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的江西历史与鄱阳湖地理的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枭阝阳城遗址 考古  枭阝阳城遗址位于都昌县周溪镇泗山村委会大屋场邵家以南1000米的湖洲上,地处鄱阳湖水域之中。地理坐标为东径116°21’43.4",北纬29°06’54.2"。西距都昌县城约30公里。  一、
期刊
摘 要 魏晋六朝以其在政治制度与文化精神的激烈碰撞中产生出的夺目光焰而闪亮在中国的历史中。正是魏晋时代这种开放的氛围、自由的状态,成就了魏晋时期独特的一种社会风尚。  关键词 魏晋 城市 北京 上海  放眼世界,有很多看似奇妙、充满矛盾的现象时常令人们叹为观止:一些本该相互对立或者彼此消解的事物却能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依存并立,孕育诞生,就像最贫瘠的土地能够生长出最艳丽的花朵,最炽热的烈火可以淬炼出最
期刊
摘 要 提到吕雉,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残杀戚夫人成为人彘的故事。但是就吕雉本身的女性角色而言,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吕后杀戚姬、诛功臣等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与其攻击性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早期的牢狱之灾和刘邦的移情别恋使吕雉深受挫折。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吕雉 挫折 攻击性心理 戚姬  吕后名雉, 字娥姁, 单父( 今山东单县) 人。在传统男权社会中,她却能执掌西汉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
期刊
摘 要 余华早期的先锋小说,从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这三个层面进行了革新与探索,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逼近真实,将在“文革”中被忽略、被践踏的人的主体精神不断放大,在苦难、死亡、暴力、血腥中抵制人性本身的退化。其创作特殊鲜明,究其缘由,可从作家的阅读经验、童年的记忆以及生活经历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余华 先锋小说 死亡 血腥 阅读  “先锋”一词,正如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所说
期刊
摘 要 郁达夫,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代表性作家,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更表现出与东方文化不可割舍的联系。他面对现实世界采用儒道互补的形式,建构审美的艺术世界。本文试从其作品中渗透的儒道思想分析之。  关键词 郁达夫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雨果曾经说过:“未来仅仅属于有风格的人!”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能长留人们记忆的只有那些卓而不群、风格别致的佳作。郁达夫的创作即属此种。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期刊
摘 要 中世纪晚期的英国社会阶层变动加剧,大贵族衰落,乡绅阶层崛起。而在这一过程中,婚姻是乡绅通往上层社会的重要途径,帕斯顿家族即可为例。该家族在缔结婚姻时往往在经济、政治、门第等因素上多有斟酌,以使家族地位上升、财富增加。  关键词 中世纪晚期 英国 乡绅 婚姻  英国乡绅阶层产生于12世纪末,形成于14、15世纪,16世纪末迅速崛起。乡绅是地产规模在贵族之下、约曼之上,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被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