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消失在鄱阳湖中的汉代枭阳城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枭阝阳县建于汉高祖六年,是江西最早建置的十八个县之一,废于南朝宋永初二年。枭阝阳古城遗址的发现与今后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的江西历史与鄱阳湖地理的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枭阝阳城遗址 考古
  枭阝阳城遗址位于都昌县周溪镇泗山村委会大屋场邵家以南1000米的湖洲上,地处鄱阳湖水域之中。地理坐标为东径116°21’43.4",北纬29°06’54.2"。西距都昌县城约30公里。
  一、枭阝阳县的得名与由来
  枭阝阳之名是因人事而立的。枭阝,音同枭。枭为古极刑名,即杀人斩其首而悬于木上。查阅《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就可发现,淮南王黥布就是在这里被杀的。黥布,秦末人。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他在番阳聚兵数千,跟随项羽攻秦,被封为九江王,后又叛楚归汉。刘邦立其为淮南王,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汉高祖十一年,韩信、彭越接连被诛。黥布心恐,遂举兵反。刘邦带兵亲征,黥布与百余人败走江南。刘邦令别将追之。番君吴芮曾将女儿嫁给黥布。吴芮之子长沙成王吴臣是黥布的妻弟。在黥布兵败,汉将穷追的情况下,他假意要和黥布亡走东越。黥布信而随之,结果被杀于兹乡民田舍。兹乡,《史记索隐》注释为“鄱阳,枭阝乡县之”。颜师古在《汉书注》中说:“兹乡,枭阝阳县之乡也”。枭阝阳古城遗址附近的村民传说这里有“英王坟”。可见黥布被杀于枭阝阳当确有其事,黥布被杀时,还未立枭阝阳县,这块土地归番阳县管辖。所以《史记·鲸布列传》记为“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史记·高祖本记》记为“追得斩布鄱阳”。只是汉将于高祖十二年追灭黥布后,从鄱阳和彭泽两县划出部分土地,另置一县以志其事,名为枭阝阳。这就是枭阝阳古县设立的经过和名称由来。
  二、枭阝阳县的历史考证
  最早记载枭阝阳县的史书为西汉班固修撰的《汉书·地理志》,其记曰:“豫章郡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一,口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县十八,……十六曰枭阝阳,……。”《后汉书·郡国志》记:“杨州刺史部豫章郡领二十一城……第十三枭阝阳……。”《晋书》载:“永兴元年分置浔阳郡於江州”,“ 枭阝阳属焉”。《明一统志》载。枭阝阳“汉初置县,属豫章郡,刘宋永初二年省人彭泽隶江州。”历代的《江西通志》、《南康府志》、《都昌县志》都对枭阝阳县作了记载。这说明,从西汉初至南朝刘宋永初二年止,确曾有过一个枭阝阳县,并存在623年。枭阝阳县究竟设置在什么地方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编修地方志的热潮中,有人提出今湖口县为枭阝阳县所在地,双钟镇即枭阝阳镇。此说的依据为编修的《湖口县志》中《沿革表》载:“文帝五年立枭阝阳镇,隶枭阝阳县,建武二年改隶彭泽县。”但考《汉书·地理志》,汉初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领九江、庐山、衡山、豫章四郡。豫章郡领县十八,其一为彭泽,其十六为枭阝阳,两县同时并立。而古彭泽县治始设麻藤山后迁小凰山下,若枭阝阳城址果在双钟镇,则两县治所相距只有约20公里。汉代设县,因人稀而辖地广。吴宗慈与辛际周合编的《江西省八十三县沿革考略》中说,彭泽县域为“今彭泽户口及都昌一部,安徽省之东流县一部亦属之”,那么枭阝阳县域应在何处?难怪吴宗慈与辛际周也提出了《湖口县志》这样的记载“未知何据”的疑问。
  实际上,早在宋代,乐史编的《太平寰宇记》就指出“废枭阝阳县在鄱阳县西北120里。”《明一统志》也说“废枭阝阳县城在府城(饶州府城,即今波阳县城)西北120里。”依照这个方位,枭阝阳县城址应当在今天都昌县周溪镇的辖境内。清同治年间篆修的《都昌县志》更明确指出:“古枭阝阳仔周溪司前湖中四望山,至今城址犹存。”文后还附有考证:“考汉书地理志,余水出余汗北至枭阝阳入湖汉。朱子谓湖汉即彭蠡。按余汗即今余干县,四望山前为饶河口,则俗传四望山即古枭阝阳城不诬矣。”
  三、枭阝阳城消失的原因
  枭阝阳县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是江西最早建置的十八个县之一,废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关于这一古县为什么在置县600余年后被废的原因,后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时候,人们只好归之于“神”与‘妖”。 在都昌县就流传着一个“沉枭阝阳,浮都昌”的传说:在晋代后期,一条龙孽和它的九个儿子突然飞至枭阝阳。顿时,雷鸣电闪,地面下沉,一片汪洋。在南昌西山修道的许逊急忙施展法力,捉获孽龙,接着又把宝剑一指,在松门山对面浮出一朵莲花,即刻化成一片土地,成为后来都昌县城所在地。还流传龙驹公主怒沉枭阝阳城的传说。神话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追寻一个信息:枭阝阳的消失与鄱阳湖的变迁有极为紧密的关系。据史载:长江中上游大水,水位剧升,江水与湖水顶托并倒灌。鄱阳湖哪能容纳这么多水,湖水遂向东扑入枭阝阳县南境,不少村舍田地被淹灭,人们纷纷往东、北、西方的高处迁徙。面对这种情况,南朝宋武帝刘裕废掉了枭阝阳县,把剩下部分并入彭泽。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谈论了自己的观点:枭阝阳城的消失,根据考察来看,主要是当时这里地质条件不太好,秦朝派人南征的时候,这个城建得比较匆忙,又靠湖边,当时修的时候,湖水靠城墙很近,估计原来也有城墙,但是它可能修得比较矮,另外,这里的地质是红砂岩,被湖水一冲,底下全部都空掉了。水患可能是导致古城消失的最大原因。
  四、枭阝阳城址的考古调查
  为揭开枭阝阳古城的神秘面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都昌县博物馆对枭阝阳古城的探索工作一直没有停止。1982年开始当地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调查。枭阝阳城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址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城墙土筑。城址最南端的城头山留存有土城墙,长20米,高2米,宽4米。城内文化堆积分布厚度深浅不一,有的达一、二米。几何花纹砖,卷云纹瓦当,万岁瓦当,绳纹筒瓦,各种器形的陶片俯拾皆是,其中还有篆体刻写的“永元七年三月十四日”的纪年砖。在城址西部和北端邻近的山丘及沿湖高地上,布列有大量的砖室汉墓,许多墓室已遭破坏;在修筑周溪圩堤和枭阝阳圩堤时,一些窖藏的“五铢”铜钱,四乳蟠螭铜镜等相继出土并被居住在附近的农民捡拾收藏。城头山前有横港河(古河道)。涨水季节,全部淹没在翻阳湖水中。   从地名来看,这里有城头山,当地群众传说城头山是在沉枭阝阳以后这里仅存的一城头而得名。这一说法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就“城头”名字来看,对城址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此外,这里群众很久以来一直传说城头山下叫“瓦屑坝”,即瓦砾堆积成坝的地方。这就证明很早以前这里是建筑集中区。该城址由于时间久远和地理变迁,现已淹没于鄱阳湖水之中,只是在退水季节才露出水面。根据现在的水位观察,每当鄱阳湖水位涨至十八点五米时,即全部淹没无存。
  从墓葬及收集的器物来看,该城附近周围几华里内的山岗或高地,发现有不少汉墓群,近城址的几个村庄村村都有。这些墓葬经考察多为东汉砖石墓,多用对角纹或网纹砖所砌。因此,人们认为这么大的墓葬区亦证实在东汉以前这里就是密集的人群居住区,应系西汉建的枭阳县址所在地。1968年水利时,曾在附近发现一窑藏,出土一箩筐汉五铢钱,疑为高贾豪门所埋。同时,群众还说城址内东侧有一“打金街”,曾有不少人在这里淘到金屑,1945年至1946年的退水季节,每天来这里淘金的人很多,有时每天多达2000余人,并多有收获。这些金屑,有剪斫痕迹,有的两头尖如鼠粪状的颗粒,有的大如算盘子。当地人疑“打金街”系该城的工业区,乃手工制作工艺器皿斫削的碎屑。在城址处还有人挖得铜盆等器皿。曾经在靠近城址附近的村子中就收集到有西汉“五铢”、王莽时的“货泉”、四乳蟠螭镜、昭月镜等,这些铜镜均系西汉产物。这些都证明当时的枭阝阳古城手工业非常发达。
  从城址的地貌来看,枭阝阳城址西北面有王家山、窑洞山、官山、朝山作天然屏障,东南有横港河面临鄱阳湖,中部开阔平坦,地势相宜,适于建城。由于该地延伸接近鄱阳湖中心,为古代交通要道。这里东接鄱阳湖,南望余干、南昌、新建,西通永修、星子,北往湖口、彭泽等地,四通八达有着极为方便的水运条件,也是过去兵家必争要地。据记载明代这里曾驻“巡兵寨”。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来看,他的地理位置俱皆重要,有良好的建城条件。
  三、结语
  枭阝阳城址实地虽然查明,但城址确切范围的大小,因文化层堆积部分延伸到湖中,加之城址常有湖水淹没和冲击,表层破坏较大。有着632年历史的这样一个古县,却没有留下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记载,枭阝阳古城镇的布局、村落的分布等也无文字和实物上的有力解说。虽然它的存在和消失都是真实的,但它的真实面目的内涵仍然是一个罩着厚重面纱的谜。该城址是汉代豫章郡少数县城城址之一。古遗址,大多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它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战略资源。枭阝阳古城遗址的发现与今后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的江西历史与鄱阳湖地理的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博物馆)
其他文献
2020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谢桃坊先生的《国学谈录》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文集约26万字,传统32开本,硬皮精装,古朴典雅,是一本外出都会放进背包的“学术小书”。《国学谈录》一书信息体量充实,脉络清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作者同时又在形式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不仅谨遵学术小文的通行习惯,又努力将较为晦涩困难的学术问题用简明、流畅、通俗的行文方式表述,意在方便读者,阅读流畅,总之
期刊
历史将记住这个改变中国命运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到今年7月整整是100年。  百年风云,百年沧桑,百年巨变。今天,重温百年历程,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百年的历程波澜壮阔。中共建立时仅有50余名党员。100年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已经拥有9190多万党员,正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行进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当年的“一大”代表现在都已先后作古。他
期刊
九里堤街道位于成都市区西北方向金牛区境内。上世纪末,这里基本上是田园农村,只有西南交大坐落于此,显示该区域有交大校园文化。交大东门就是诸葛村。之后城镇化建设加速,各式各样的多层现代建筑林立起来,九里堤路、交大路、群星路等陆续修建,林荫道路随之形成,九里园、青少年科技公园(现改为成都青少年活动中心)先后建成市民休闲的森林公园。九里堤地区似乎正在成为与成都其他街区无差别的、同质化的、缺少文化特色的街区
期刊
摘 要:  《四川民间文化大典》以四川区域为对象,对其民间文化做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描述,尤其是在民间文化的分类中表现出很大的学术创新。《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的出版,不仅促进了民间文化的学科建设,而且也为推进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源,从而为文化强国、强川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四川;民间文化;学科建设;文化强国  当翻阅沉甸甸的《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后掩卷而思:文化强国离不开对根深叶茂、家
期刊
在我们的《家谱》中,不仅收录有一世祖周敦颐的诗,还收录有二世祖周焘的诗,其中《合江亭》诗两首和《和吴栻暑雪轩》诗一首是后者作于他成都任上的。成书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的《成都文类》这本书也将周焘的这三首诗收录了进去,这真要感谢袁说友、扈仲荣、程遇孙等九人的好意,他们将上至西汉下迄宋淳熙的千百年间文人墨客写成都的诗与文精选其中,不仅让今人还能了解到千年前成都长啥样,也让像周焘这样的历史文化名
期刊
唐宋时期,蜀中酿酒业进入兴盛期,尤以唐代剑南道汉州绵竹县所产“剑南烧春”名闻遐迩,为晚唐李肇载入《唐国史补》名酒一目。本文从唐宋时期华夏名酒酿造业的兴盛,特别是蜀中“剑南烧春”创制出世界最早的蒸馏酒谈起,对唐宋时期蜀中酿酒业的产销方式、专卖制度以及宴饮习俗作一论述。  一、在酒香扑鼻的唐代社会中,“剑南烧春”究竟是什么酒?  酿酒和宴饮是华夏文明的古老习俗和传统,先秦时期就风行域中。蜀中气候暖和,
期刊
1939年“6·11”成都被日机大轰炸那天,一位即将离开成都返回美国的美国友人德慕克(Paul Clifford Domke又译为多姆克)遭遇了这次大轰炸。他用他的摄影器材和文字记录了它。德慕克80多年前的中国之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电影资料。上世纪90年代,其家人把德慕克生前珍藏的这些照片和电影资料捐献给了他的母校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2020年,其校图书
期刊
摘 要 明治宪政体制的形成是伴随着《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而形成的,宪政改革是明治维新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过程是漫长的,天皇政权的复归决定了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政体及其政治走向,日本宪政体制下的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却是历史上的进步。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宪政体制 天皇制 民主  一、明治宪法的制定过程  日本宪法制度的建立,深受德国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德国宪法思想直接构成了明治宪法的法律与
期刊
摘 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当下中国,无数先进分子对中华振兴与富强路径的探索,揭示了中国的出路,首先在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继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要完成这一艰难的历史任务,则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要有中国共产党作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乃始自五四运动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蕴酿和开始构建,当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确立与
期刊
摘 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大陆上的几大列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交织,逐渐形成了以英德两强为核心的对立军事集团。大量史实表明,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一战之前的局势,英德矛盾的激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次次的政治危机与矛盾的升级,其中很多完全是可以调和甚至避免的,在通往世界大战的途中,有很多选择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