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开窍 废水变活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矽钢片厂的热水供应,真是源源不断。大浴室里成天的雾气腾腾,两只大池里满是清爽的浴水,打开莲蓬头和洗脸盆龙头,也都热水畅流。在托儿所里,不仅小宝宝洗脸洗澡随时有热水,而且洗衣服,也都有热水供应。至于厂里工人理发、饭前饭后洗手,也都用上了热水。
  他们哪来这许多热水呢?成天的用煤电烧热水吗?不是的。原来是厂里的主要车间——热轧车间那个加热炉,每天要排出大量冷却钢管用的废水。这些废水,一般都有七十度左右热度,以往,这种废水每天要耗费六十度电力,用马达排出去,偶尔疏忽一下,水排不出去,还会影响生产。
  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工人们开了窍,机修车间管道组利用旧水管,把这些废水引到厂里的生活区去,仅仅装上一些旧水管,就使废水变成活水,不仅减轻了车间排水负担,而且替生活区节省了大量用煤,这样水也省了,真正做到两全其美。
  也许有人会问:冷却钢管后的水移用于生活,是否清洁卫生?请放心,他们早把这种水送到上海自来水公司化验过,经鉴定:这种水不仅可以用来洗东西,而且还可以吃。
  (1961年3月5日《新民晚报》)
  ◆点评:思路决定出路。对于21世纪的今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需要有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经常不扣衣服纽扣,被妈妈看见了,就说:“像卖牛佬(牛牙郎)式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无论是猪牙郎,还是牛牙郎,都把外衣的纽扣解开,成为职业标志。  20世纪70年代,每逢家乡浙江浦江的郑宅市日,邻县前来采购猪仔的小贩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后面挂着两只猪篰(bù,竹篓),一趟可以贩运8只猪仔,也有用麻袋装的。遇到闲日,小贩只能到农家买猪仔,人生地不熟,需要通过消息灵通的中介人——猪牙郎。  
在湖南隆回县北面有座文化名山,叫做“望云山”,因给秦始皇炼丹失败而隐入此山的方士卢生,遥望隐居在第六十九福地“云山”的侯生而得名。山这边的鸭田乡和山那边的罗洪乡,在民国以前都属于新化县,出了两个为建立民国立下赫赫功勋的同盟会员,一个是鸭田的谭人凤,另一个是罗洪的邹代藩。论革命功绩之巨,谭人凤更胜邹代藩一筹,而且谭氏比邹氏年长一岁,但是,邹氏却是谭氏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邹代藩,字价人,1861
在台湾同胞重点祖居地闽南,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有吃“薄饼”的节日食俗。“薄饼”其实并不薄,它是用面粉烙成圆状的面皮,像一张剪裁的圆纸。卷食时,加上事先做熟、切细、碾碎的馅料,有甜有咸,有素有荤,就像吃自助餐似的。  对于这种“快餐食品”,台湾现代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兰人》一书中记叙了其独特之处:“最重要的佐料是海苔,使春饼别具风味……”这里说的海苔乃是闽南和台湾沿海盛产的浒苔、虎栖等食用海藻,是名
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说文解字》曰:“臣,像屈服之形。”郑玄注说:“臣谓囚俘。”意思是说,“臣”是被抓获的战俘。抓获的战俘如果不杀,就成为奴隶,所以“臣”就专指男性奴隶。  《说文解字》还说:“臣,事君者。”值得说明的是,清朝的典章制度规定,满族官员在上奏章时,可以自称“奴才”,汉臣上奏章时只能称“
黄公望(1269-1354)是我国元代伟大的画家,其晚年巨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兰亭”,但是,这位伟大的天才画家仕途却是非常坎坷,在元朝政府一次反腐的行动中,连科举考试的机会都丧失了。  原来,元朝作为一个马背民族,在1279年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民族分为四个等级进行统治,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区别。黄公望属于南人,
这个标题虽然有些八卦,却是张爱玲书信中真实记录的,相信也是张迷们感兴趣的。  看完收有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往来书信的《张爱玲私语录》,感觉宋淇、邝文美真是值得托付的、有古风的人物,想不到香港还有这样的人物。张爱玲与这夫妇二人在香港美国新闻处、电懋电影打了3年交道,从此视为知己。张爱玲自云:“越是跟人接触,越是想起Mae(邝文美的英文名)的好处,实在是中外只有她这一个人。”  自从张爱玲1955年赴
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是晋朝王祥 (今山东临沂人)侍亲至孝,一年冬天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便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将冰暖化,捕到两条鲤鱼回家孝敬母亲,王祥由此被尊为孝悌典范。  无独有偶,在湖南东安县民间也流传着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当地广为流传的“孝子潭”的传说讲的就是东安人李文珍版的“卧冰求鲤”。  据清康熙《永州府志》载:李文珍,南宋咸淳(
湖南东部有一座连绵几十里的大山,叫共同岭,取两县共有之意,山脊中分,北属醴陵,南为攸县所辖。我的老家便在岭南的攸县坪阳庙乡雄寨村。靠山吃山,雄寨方圆几十里都是油茶林。大山北面的醴陵人,历代都有来雄寨捡油茶果的习惯;收摘季节,跟在摘油茶的身后,找树上漏摘的果儿。  20世纪60至70年代,全国粮食紧张,食油奇缺,雄寨周边几十里的人都涌来捡油茶,漫山遍野人群如蚁,浑水摸鱼顺手牵羊的事时有发生。每到收摘
明代英宗时,有一天英宗出外打猎,群臣赋诗祝贺。某祭酒(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在诗中竟将“雕弓”写成“弓雕”,一位监生(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就作诗讥讽道:“雕弓难以作弓雕,似此诗才欠致标。若使是人为酒祭,算来端的负廷朝。”故意把“标致”“祭酒”“朝廷”等词的字序颠倒,这也是倒语诗。“诗才欠致标”(标致)意即诗才不佳。“端的”就是“真的”,祭酒是全国最高学官,任务是培养英才;让这样的人来担任此职,
從前,我的老家湖南攸县盛行演傩戏,每晚人们都相邀结伴去看戏。后来禁演古戏,戏迷们就像断了奶的娃。接踵而来是一个连着一个的政治运动,上批黑主子,下串活靶子,于是有了连续不断的斗争会。  “文革”中的斗争会,即一人或站或跪于高台中央,众起攻之,诬陷、辱骂、殴打,各种刑罚别出心裁,台上台下一片互动,比傩戏更有看头。斗争会上表现积极者,即是那个年代招工、入党、提干的优先选拔对象。那时我们村里只有一个孤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