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诗我自作”到“我手写我口”说开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宋湘和黄遵宪分别是清代中叶和晚清的著名诗人。作为同为梅州籍的诗坛大家,他们彼此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世人关注。本文侧重从两人在清代诗坛的地位、获得的评价、诗学见解和若干具体诗作表现的艺术风格入手,对宋、黄的传承关系作了评析。
  关键词: 宋湘 黄遵宪 诗学见解 传承
  
  晚清著名梅州籍诗人黄遵宪在我国近代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著名主张。他的这一主张,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提出“我诗我自作”的清代中叶著名的另一梅州籍诗人宋湘。
  
  一
  
  宋湘,子焕襄,号芷湾,生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于道光六年(1826),广东梅州人(今广东梅县白渡象湖村人)。他自幼进学,聪敏过人,勤学不辍,学识渊博。他曾出任惠州丰湖书院和广州粤秀书院院长,远赴云南人曲靖、大理知府,终卒湖北督粮道任上。经他校编入名为《红杏山房诗抄》,传世的有《燕台剩卷》、《南行草》、《滇蹄集》、《楚艘吟》、《丰湖漫草》、《汉书摘咏》、《后汉书摘咏》、《诗试》等多卷,共900多首诗,此外还有后人辑录的宋湘佚诗一百六十多首。宋湘的诗,不仅以卷繁、篇众、体杂闻世,更以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题材、出众的才华、圆熟的技巧、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诗学见解,在清代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获过如潮的好评:
  《清史列传》不仅为宋湘专门立传,还认为宋湘是岭南诗坛的“巨擎”,其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
  光绪《云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九《循史·宋湘》说:“湘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得,落笔就成,时人称为奇才子。”
  光绪《嘉应州志》卷二十三《宋湘传》说:“湘襟怀豪迈,下笔具倜傥雄奇之慨。诗磊磊落落,从真性情岔涌而出,自成一家言。”
  宋湘和他的诗享有如此隆高的声誉和赞评,当然和他的诗学见解密不可分。
  首先,对诗歌创作持说十分通脱,他主张“作诗不用法”,诗人应自出机杼,直抒胸臆,从所见所闻所感中摄取创作素材,表达真性情真思想,“做自己之诗”;反对亦步亦趋因袭古人。比如他曾在诗中说:
   纵不前贤畏后生,名山胜水本无情。
   唐翻晋案颜家帖,几首唐诗守六经?
   一生心醉陶彭泽,暗地师资杜少陵。
   毕竟要还真面目,人豪才是戒来僧。
   ——(《与人论东坡诗二首》)
   三百诗人岂有师,都成绝唱沁沁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涂脂傅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
   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是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
  ——(《说诗八首》之一、二、五)
   中夜不能寐,起来读我诗。
   我诗我自作,自读还赏之。
   赏其写我心,非我毛与皮。
   人或笑我狂,或又笑我痴。
   狂痴亦何辞,意得还自为。
   历历湖上山,又是夕阳时。
  ——(《湖居后十首》之八)
  
  二
  
  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东嘉应州人(今广东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人),生年后宋湘92年。他曾任中国驻日、美、英、新加坡参赞、总领事等职,因参加康、梁变法维新活动,推行新政,“维新”失败罢官回乡,从事地方教育。作为晚清大诗人,他留下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集外诗辑》等共计1100多首诗。他的诗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多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不名一格,不专一体”,形式多变,力图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风格明朗畅达,多能独辟意境。一些用通俗语言写的新诗,以日、欧、美、东南亚等国的政治、历史和科学文化入诗,更是别开生面,在我国近代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近代文学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清史稿》为黄遵宪立了传(但没有评其诗歌成就)。同宋湘一样,自《人境庐诗草》问世之后,黄遵宪的诗曾获时人和后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譬如:梁启超在其《饮冰室诗话》中,不惜以八九页的文字,将黄遵宪的诗放在古今中外的名诗之中,纵论黄遵宪诗歌的风格、特色、构思、遣词等,盛推黄诗“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
  吴宓在《跋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云:“黄公度先生,为中国今十大诗家,《人境庐集》,久已流传,脍炙人口。二十余年前,梁任公尝称其最能以新思想新事物熔铸旧风格,推为诗界革新之导师。”
  古直在《黄公度先生诗笺自序》中说:“诗至晚清,疲惫益甚,曹蜍、李志,厌厌欲绝。风雅不亡,是在善作。黄公度先生于是崛起其间焉。先生一代霸才,逢时之厄,郁勃之气,一发于诗。观其熔均百家,斟酌乐府,有语皆铸,无能不新,屹乎如华岳倚天,浩乎如百川赴海,阴阳开阖,千汇万状。虽不遂云上薄风、骚,下掩杜、韩,盖棺论定,则固旷世独立,绝于等伦矣。”
  黄遵宪和他的诗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在诗坛上获得如此地位,同宋湘一样,和他的诗学见解密不可分。
  在古今的关系上,他在年轻时就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以后他又提出学习古代诗歌遗产,必须“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要善于从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中吸取艺术营养,因而要“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为我诗。”
  在诗的内容上,他提出作诗应“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即作诗必须反映“我”的感遇见闻,体现“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他认为不应受时人的限制,“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著,皆采取而假借之,……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主张融合古今语言于一炉,只要“切于今”。
  
  三
  
  从上述宋湘、黄遵宪两人在诗坛的成就、取得的地位、所获得的誉评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诗学见解对比联系中,我们可以窥见,尽管宋湘、黄遵宪相距九十多年,然而,作为同是我国清代诗坛著名的梅州籍诗人,在诗论的通脱方面在不少具体的诗歌见解方面,在诗歌的风格面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比如:黄遵宪提出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著名口号,主张“举今日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做到“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为我之诗”,不正是宋湘所主张的“作诗不用法”、“我诗我自作”,诗人应自出机杼,直抒胸臆,从所见所闻所感中摄取创作素材,表达真性情真思想,做自己之诗,反对亦步亦趋,因袭古人的诗学观点和创作实践,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吗?
  对比一下两人的一些具体诗作,他们在如何把自己的诗学见解融汇在自己的诗歌创作方面,则可更能窥见彼此的传承关系。比如:
  《今别离》是黄遵宪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以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数事,而向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著称。如第一首:
  钟声以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均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悠不见,烟波杳悠悠。去亦一何速,归定留滞否?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寄书惠州去》是宋湘诗中颇有特色的诗:
  寄书惠州去,寄书到何处?寄书惠州去,妻子惠州住。惠州方用兵,问客岂不仁者,草草难具陈。客不能耕田,客不能商贾。客不能登坛,客不能负弩。前者客不能,妻子归何凭?后者又不能,客何为不行?客行别妻子,而今一月亦。一月有几何?愁心无可。忆我初别时,城中鸣鼓。鼓将落日,家家到城眷。城眷复城头,天寒吹。贼子来不来,不来心已催。贼子幸不来,前军唱凯回。凯回良可喜,却道行复止。借问止何为?羽书如流水。惠州永安县,将军夜传箭。贼势浩如山,博罗无此变。博罗剧可怜,血水涨如天。昔时万家屋,今吹一缕烟。材棺盛如此,鼠子何敢尔?
  如细细体味黄遵宪的《今别离》和宋湘的《寄书惠州去》及上引其《湖居后》诗作,除黄诗中的某些新名词、新概念为当时的宋湘所不可能外,黄诗与宋诗的语新思活、畅达明快的特点,是何等的相像!再如,黄遵宪的《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可以说是黄诗乃至晚清“新派诗”的杰作,其异想奇思堪称前无古人。但如拿宋湘《杜鹃花盛开堆满庭院作歌》等诗相参较,两人诗歌共同体现出的那宏大的气势、超乎的想象、丰富的设喻、长短句的错综句法及抑扬开阖的力度,又有谁能说宋黄之间没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呢?
  
  参考文献:
  [1]《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宋湘》:“湘负绝人姿,又肆力于古,为文醇而后肆。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擎。”
  [2]《红杏山房集》(宋湘撰,黄国声校辑1988年中山大学出版)附录《评论选辑》P381、P394/P386/P387/395.
  [3]宋湘.答李尧山詹薄寄画竹.
其他文献
2006年苏州市中考数学继续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办法,这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命题原则从本市的教学实际出发,继承与发展并重,稳定与创新结合,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并具有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现简评如下
期刊
摘要: 大学生责任感的强弱关系重大。了解责任教育兴起的现实意义,把握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主要方面,进而探索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规律和途径,是当前高校德育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责任教育,从理论上论证了实施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并就中国高校责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西方国家 责任教育 启示    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但是,当代人文教育较之古典或传统人
期刊
摘要: 随笔写作有着一般的作文教学所无法企及的长处:写作时间不受限制,写作题材不作要求,写作思路可任意发散,写作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随笔写作教学同时也适应了当前考试中“不受体裁限制”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所具有的正确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随笔 写作    随笔具有不同指标的取向、佳作的自我分析以及写作心声的吐露,既可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其观察、表达水平,又
期刊
摘要: 如何在管理学双语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案例是工业工程本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业工程专业的MANAGEMENT双语教学案例的特点为基础,进一步探索MANAGEMENT双语教学案例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 工业工程 MANAGEMENT 双语教学 教学案例    随着双语教学日渐成为高校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模式,在工业工程专业中开展管理学的双语教学就成为了塑造专业特
期刊
摘要: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提高职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日后的求职发展、立足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职业学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职业学校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更科学、更有效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    1999年11月,省教委安排了一次“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其中松阳一中语文教师程继伍在仙居中学上了一堂观摩课。上课
期刊
摘要: 英语听力在英语学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英语教师应运用语音辨析法、精泛结合法、听说一体法、听写并进法、以读促听法等训练方法, 并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听力。  关键词: 语音 精泛结合 听说 听写 听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英语作为重要学科之一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听力。“听说读写”听力占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2008年苏州市中考英语在听力分数上又增加了2分,占总分值的
期刊
摘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找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与在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学习自主性    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明确了
期刊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专题,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探究、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努力将化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融合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然而,在长期的高校化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认
期刊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与通讯技术(ICT)迅速渗透到我国的教育领域,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技术支持,在深刻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的我国大学英语改革,也相应地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框架、教学构件,以及教学进程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局部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IC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在ICT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和网络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