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lbw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论语·述而》中的一句,其中“述”是指传述旧闻,“作”是指创作。该句的意思是只阐述而不进行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有人说孔子复古,有人说孔子保守,也有人认同孔子是改良主义者,但他的改良是“以复古为革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进步”的时代,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再走失却不自知,一再迷路却固执认为那是太阳的方向。回观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发展,其中尤以阅读为重。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解读文本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学生透过文本究竟应该学会什么呢?在笔者观摩了众多语文课堂教学以后,结合自身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大体总结出两个方向:一是学会阅读技巧。所谓阅读技巧指的是如何在考试中答好阅读题目的方法和能力,换言之,就是答题技巧。二是追求文本解读的与众不同。紧抓文章细节重新解读语文课文。显然,这两种教阅读的侧重点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前者是以分数为目标,语文教学作为母语习得的过程,其教学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获得并学习,不单单只有考卷上的试题。换句话说,学生学会答题技巧就真正学会阅读了吗?后者看似是重视了阅读本身,然而过分强调文本的细节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文本整体的感知能力。一些教师更是将学者挖掘的带有启示性的深刻观点植入中学语文课堂,这一点是否妥帖还有待商榷。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所谓的阅读技巧是帮不上忙的,过于深刻的学者观点也不是在帮助孩子树立价值观,反而让孩子对既有的价值观感到迷茫。所以教师要从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孩子心智发展的程度,对文本做出适当的解读,即述而不作。将文本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妄加创作,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充分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本。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同样一篇文本不应该只有一个被规定好了的中心思想。对于文章每一个学生理解的层面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学生或许只能看到主旨的某一个方面,这都很正常。在课上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所有的观点教师都不给予正误的评判,只负责接收和引导,遇到值得商榷的观点就让大家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对标准答案的依赖,自然会开始思考。有了要思考的愿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然会努力感知并认真体会,此时的文本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一个可以与之交流的鲜活的生命。学生能从中得到理性的启示或者感性的审美体验,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在发表观点之前,学生会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上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朗读了这首诗,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诗中描绘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她让你想到了谁?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们都做得很准确,大体可以概括为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后一个问题学生们就众说纷纭了,有说白素贞的,有说冷清秋的,有说林黛玉的,有说李清照的……从这些形象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把握和联想都比较准确:首先这些形象都是美的,其次她们都是或多或少地结着愁怨的,再次这些形象中有的是在作品中撑过油纸伞的。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答案让我感到意外,他说这个形象让他想到了玉墨——《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一个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我觉得这个联想有些不妥,所以追问了理由。他回答说:“因为玉墨是江南女子,举手投足间带着些许忧伤,而且她身处1937年的南京,日本侵略中国,首都南京淪陷,面对国难她惆怅,面对死亡她彷徨,她的笑里都带着凄婉的哀伤。”这样的答案让我震惊,联系背景我们知道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作者用《雨巷》来纾解自己苦闷的情怀。读完这首诗能够联想到一个带有这样时代背景的女性形象,作为语文教师的我都很难做到,但是我的学生做到了。即使他试卷上阅读部分的分数不高,但谁能说他不会阅读呢?至于“丁香”这个意象,我并没有作为教学重点来突出它与愁怨的象征关系。因为丁香是本市的市花,它的花期是4、5月份,每年一到丁香的花期,全城到处都是盛开的丁香花,春风里都带着迷人的香气,那不是一个愁怨的氛围。所以讲到“丁香”这个意象的时候,我只是告诉同学们自古以来诗人们都喜欢借丁香来象征愁怨并举例说明。这样既不破坏学生对丁香花的既有印象,又丰富了学生对丁香花的了解,也讲授了文学常识。这样就做到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尤为重要。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教师也并未考虑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因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特点和体育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有效途径,因势利导
期刊
【案例背景】  古人云写文章要:“凤头、熊腰、豹尾”,说明了对开头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教学过程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形式多样,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基础、首要环节,便是先帮学生建平台、创途径、找方法、用手段积累语言,让多数学生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古人云:“厚积薄发”,说的是积累的效果。只有大量地积累并形成自身的记忆储备,甚至成了自身精神的一部分时,才会适时喷涌而发。虽然教师在
期刊
骨干教师展评课,有人认为就是一种形式,完成任务休矣;有人认为就是样板课,无须再评;有人认为评价重心理应在教师,学生的发展在一节课难以显现;有人认为评价是专家的事,自己只有学习的份。结合扬州市“百千万”现场展示活动,笔者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点应为生“长”,即评价课堂教学应遵循三维度: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生“长”。  一、 前言  近日,扬州市师能“百千万”现场展示活动在我
期刊
虽说新课程改革好多年了,但思想政治课的应试教育味道仍很浓。教师为了分数,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读背和掌握,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功课多,压力大,为了成绩,对于政治学科大多采用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进行死记硬背,加上教材内容常滞后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学生也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政治课的热情,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要破解这一困境,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实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期刊
本文就针对合作探究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如下:  一、实践应用合作探究模式基础  实践应用合作探究模式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划分小组,对小组的划分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就近组合,或者由学生们自由组合等等,但这些都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最基本的课堂合作方式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就近进行组合,同桌两个学生组合
期刊
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当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它不仅是各类英语测试中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更是学生接触、理解、掌握英语的有效工具。小学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宜采用过于理论性、技术性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失去兴趣。在小学教学阶段,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内心的体验才是更重要的。  一、设置情境导入阅读,开启阅读“心”体验  一次阅读教学当中,良好的课程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开端。根据阅读
期刊
摘要:初中的体育课堂要进行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开发可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花样跳绳是一个很好的体育项目,在初中的课堂上引进此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更能体现快乐教学的理念,同时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总之,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以自主合作为视角来对花样跳绳进行教学创新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初中体育;花样跳绳  跳绳是一
期刊
我在2009年踏上了富有挑战性的教书育人之路。短短的5年间,我犹如一颗春天的种子,经历了夏的成长,秋的收获,冬的憧憬。  一、春的种子  大学毕业之后,我不断地在各个学校面试教学,一次次总结上课中的得失。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加入了澧溪小学的教师团队,在自己曾经的母校担任教师工作,真是无比的激动。  我满怀期许,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堂教学,因为先前参与过很多教学活动,因此自己在上课时一
期刊
一、初中语文“三问导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1.“三问导学”的概念  “三问导学”是以导学为载体,通过课堂所形成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它是以问题设计为基础,把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以教材为蓝本,自主学习,二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三是举一反三,拓展研读。  2.“三问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