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阅”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当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它不仅是各类英语测试中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更是学生接触、理解、掌握英语的有效工具。小学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宜采用过于理论性、技术性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失去兴趣。在小学教学阶段,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内心的体验才是更重要的。
  一、设置情境导入阅读,开启阅读“心”体验
  一次阅读教学当中,良好的课程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开端。根据阅读内容设置相应情境,让阅读自然而然地开始,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阅读训练,增强阅读兴趣。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的阅读教学前,我先设置了一个关于农场的话题与学生展开讨论。“Have you ever been to a farm?What have you seen?What can you see on the farm?”农场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个话题,大家马上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从影视片段中看到的样子展开了讨论。牛、猪、鸡、鸭等各种动物及苹果、梨、橙子等常见水果自然而然被提了出来。于是,我便带领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开始了本单元的Story time的阅读训练。在关注对话内容的同时,cow、pig、chicken、duck、pear、apple、orange等重点词汇也被学生快速记忆了。
  通过具体情境的建立,学生的内心状态与阅读内容达成了一致,在接受阅读材料时也容易了很多。由于情境的设置贴近生活,让学生从中找到了共鸣,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内容也兴趣倍增。无需刻意要求学生读什么、背什么,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重点开始阅读,加强阅读“心”体验
  虽然阅读是一个过程、一种习惯,但是,课堂上的阅读仍然具有“训练”的性质。教师除了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由阅读的平台之外,还应当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定重点,让阅读训练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生阅读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单元中的Story time之前,我向学生划定了这个小故事的阅读重点:把握故事当中的When,Where,Who,Why,How。在这五个重点词的指引下,学生成功在文章中找到了“When does the story happen?”“Where are the people?”“Who are in the story?”“Why does the boy help the girl?”“How does the boy show the school for the girl?”等重点内容。抓住了重点,这个小故事的主旨大意及相关细节也就自然把握住了。
  课堂上的阅读训练,不仅需要激发兴趣,更需要讲求实效。找到阅读的重点,学生便可以将注意力放在更有价值的部分,加强其应当获得的阅读体验。
  三、带着问题主动阅读,深化阅读“心”体验
  主动阅读,是对学生阅读训练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学生喜欢阅读的基础上,由教师针对希望学生关注的文章重点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可以有效深化学生在阅读当中的内心体验。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单元中的阅读内容,故事性不是很强,语言形式更趋于平铺直叙,学生不容易从中自主发现兴趣亮点及阅读重点。因此,在阅读开始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What couldn’t Mike do six year ago?What does Mr. Brown use during his work?How does Mike’s grandpa get news then and now?Which way of shopping do you like better?Why?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的阅读便不是漫无目的地开始了。与其说是阅读,倒不如说是学生带着问题到课文当中去找答案。答案找到了,我所预期的阅读重点也自然而然被学生细致研究过了。带着问题开始阅读,成功地使学生在阅读中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直击课文重点所在,练习效果很好。
  有了问题的指引,学生的阅读开展得更加有的放矢了。很多学生也表示,带着问题去阅读,对于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关注也比从前全面了很多。
  四、迁移内容延伸阅读,升华阅读“心”体验
  一篇好的阅读材料,其价值不仅仅停留在阅读本身。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拓展延伸的空间,将教学内容适当迁移,使学生通过一篇阅读材料得到能力的全面锻炼,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8 How are you单元的课文阅读完毕后,我没有让教学内容就此结束。Story time当中是以Yang Ling与Miss Li的电话对话形式将故事予以呈现的。对话形式恰好可以作为一个小剧本,于是,我鼓励学生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完成后,我又指导学生将该对话改写成一段叙述形式的小故事。学生们改变思路,以“One day, Yang Ling has a cold and a fever, she calls Miss Li…”的叙述形式展开了故事写作。简单的训练形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完成阅读训练的同时,同步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以阅读材料为基点,在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迁移拓展,既没有偏离原始的阅读内容,又通过新的形式培养了学生新的能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也优化了。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从小学英语教学开始,逐步渗透,坚持练习。完善英语阅读的每个细节,增强学生的“心”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插上了阅读的翅膀,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英语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长沙小学)
其他文献
如今,教学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学什么”和“怎么学”成为广大研究者和教师探讨的核心和重点。“学什么”探索的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怎么学”研究的是数学教育中教与学的有效性问题。而我们常说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正是“怎么学”所探究的问题。去年有幸听了余桥中学陈红伟老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让我记忆犹新。课中呈现了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不仅改变了常规学生的学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开始尝试《泛研究化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包括这样几个步骤: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延伸。即在每次学习新课前都要制定一个导学提纲,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导学提纲自学预习,上课的时候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师生在课堂上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课上还要根据学生的问题或者教师预设的问题展开研讨。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能最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的数学概念要经过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获取。围棋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棋类艺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启迪思维,锻炼头脑。围棋子作为一种低结构材料,就和普通积木一样,玩起来没有负担和压力,孩子可以随便摆弄、拿取,是小班幼儿喜爱的操作材料。自推行原本化的围棋课程研究以来,根据《指南》对幼儿数学认知的要求,作者尝试将围棋与小班幼儿的数学认知有效结合,在激发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习英语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小学英语也越来越受重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那么,在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呢?英语教师经常会问:“英语的最佳教学法是什么?”在课堂上究竟应该选择什么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尤为重要。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教师也并未考虑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因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展现学生的个性,才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特点和体育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有效途径,因势利导
期刊
【案例背景】  古人云写文章要:“凤头、熊腰、豹尾”,说明了对开头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教学过程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形式多样,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基础、首要环节,便是先帮学生建平台、创途径、找方法、用手段积累语言,让多数学生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古人云:“厚积薄发”,说的是积累的效果。只有大量地积累并形成自身的记忆储备,甚至成了自身精神的一部分时,才会适时喷涌而发。虽然教师在
期刊
骨干教师展评课,有人认为就是一种形式,完成任务休矣;有人认为就是样板课,无须再评;有人认为评价重心理应在教师,学生的发展在一节课难以显现;有人认为评价是专家的事,自己只有学习的份。结合扬州市“百千万”现场展示活动,笔者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点应为生“长”,即评价课堂教学应遵循三维度: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生“长”。  一、 前言  近日,扬州市师能“百千万”现场展示活动在我
期刊
虽说新课程改革好多年了,但思想政治课的应试教育味道仍很浓。教师为了分数,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读背和掌握,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功课多,压力大,为了成绩,对于政治学科大多采用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进行死记硬背,加上教材内容常滞后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学生也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政治课的热情,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要破解这一困境,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贯彻实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期刊
本文就针对合作探究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如下:  一、实践应用合作探究模式基础  实践应用合作探究模式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划分小组,对小组的划分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就近组合,或者由学生们自由组合等等,但这些都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最基本的课堂合作方式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就近进行组合,同桌两个学生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