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
  I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12h—28d,其中3-5天居多。早产儿30例,足月儿90例。均经临床血象、肝功、胆红素定量、胆红素定性、尿、血培养等确诊,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生理性黄疸15例,新生儿败血症10例,新生儿脐炎22例,核黄疸5例,母乳性黄疸45例,ABO溶血15例,Rh溶血8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两组患儿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喂养、保暖、补液、纠酸、吸氧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次按体重5-8mg/kg口服,2次/天。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每次按体重0.5—1.0g/kg,1次/天。白蛋白:静脉滴注,每次按体重1g/kg,1次/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距离患儿40cm左右,治疗前,将患儿的双眼用黑色眼罩遮住,再用布将患儿的前阴及肛门遮盖,其余部位裸露。采用持续式蓝光照射,照射12h后停4-6小时,每隔3小时给患儿翻身一次。蓝光照射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判断指标:治愈(患儿黄疸消退,血胆红素降至220umol/L以下),好转(黄疸逐渐消退,血胆红素趋于正常)、无效(黄疸不消退,血胆红素无下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Excx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检验,差异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120例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蓝光治疗1周后,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治愈4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发热3例,腹泻4例,皮疹3例,不良反应率为16.67%。对照组发热4例,腹泻5例,皮疹4例,不良反应率为2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的新生儿由于其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如果黄疸指数过高就会给新生儿大脑带来不利,若引起胆红素脑病则可能对患儿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对新生儿黄疸应引起足够的临床治疗重视。此外新生儿黄疸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肝功能等,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因此,新生儿黄疸必须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1药物治疗:包括肝酶诱导剂、丙种球蛋白、白蛋白、活性炭、中药制剂等。2光照疗法:这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还可以预防患儿高胆红素血症,无严重不良反应。换血疗法:这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
  蓝光照射(波长420—470nm的光照射)治疗一直以来是临床上认可哦治疗早产儿黄疸最有效的治愈方法之一。蓝光可被胆红素分子吸收,其作用机制在于蓝光对胆红素的异构化作用,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成为水溶性的异构体,不需要與葡萄糖醛酸结合既可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使血中胆红素水平下降。目前主要使用蓝光箱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体温正常、水分充足、适当补充核黄素,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患儿的眼睛、会阴等部位的保护。
  本研究比较传统药物与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优于传统药物治疗。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传统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儿科兴起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2]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3:248-249.
  [3]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其他文献
摘要:通常使用的吸入类麻醉剂七氟醚具有促炎作用,而静脉注射类麻醉剂丙泊酚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我们比较了应用七氟醚或丙泊酚进行麻醉的癌症患者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患者和方法:将1642例在本地区手术过的乳腺癌、结肠癌以及直肠癌患者的麻醉、手术、人口统计学和术后随访数据汇集到一个数据库中。采用Kaplan-Merier法对1年和5年生存率进行评估,并比较应用丙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乳前牙反牙合的病因及影响其治疗结果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为期五年的追踪观察。结果:乳前牙反牙合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矫治乳前牙反牙合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疗效稳定,但仍有复发的可能。结论:遗传因素和口腔不良习惯既是导致乳牙反牙合的主要病因,又是影响其术后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乳前牙;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行消化性溃疡修穿孔修补术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腹腔镜组60例、开腹组60例,比较两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患者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慢性头痛的临床观察与疗效分析。方法:选择62例慢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剂量 2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阿米替林片,剂量25 mg/次,3次/d。结果: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70.9%。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3例
期刊
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肌肉、肌腱、韧带、滑膜、滑囊、软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骨质增生等等。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颈、肩、腰、腿痛。慢性积累性软组织损伤发病原因众多而复杂,其主要病理變化为机体软组织损伤后,自身分泌胶原蛋白对损伤的软组织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胶原蛋白分泌量过多,形成胶原纤维组织过多,导致机体软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软组织损伤程度不同,病理变化程度不同,分泌胶原蛋白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治疗与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8月收住的无排卵性功血患者68例,平均年龄(46.2±2.8)岁,平均病程(7.8±2.3)个月。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患者月经周期第3~7天范围内将LNG-IUS放入宫腔内,保持位置及宫腔深度正确。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炔诺酮5 mg,1次/8 h,自患者止血日算
期刊
摘要:目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检测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纳入我院小儿急性上呼啸感染患儿148例。按照病毒血清学检测与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A组,n=76)和细菌感染组(B组,n=72)。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小儿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n=70)。对比分析检测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价值。结果:B组CRP水平与WBC计数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且差异统计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足病的诊断方法、治疗途径及其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56例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足病的患者,按照药敏的结果给予病人全身抗感染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降糖方案以调整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按照患者的组织坏死程度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56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48例痊愈出院,4例进行皮瓣修复,4例进行截趾以及跖骨离断术。结论:在对糖尿病足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采取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6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者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毒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小儿多见,传染性较强,夏秋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闭合性经骨干骨折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治疗组(n=29);对照组给予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