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张光宇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雅轩798艺术中心于2012年4月1日至4月25日隆重推出本年度第一个大展—“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图1)。张光宇先生的1000余幅艺术作品第一次全面亮相,包括漫画、水彩(图2)、水墨、素描、速写、插图、连环画、壁画草图等绘画作品;还有动漫设计、邮票设计、图书设计、家具设计等设计手稿以及张光宇先生的珍贵照片、文献资料等;再有令世人传颂的《西游漫记》、《大闹天宫》、《民间情歌》、《神笔马良》、《杜甫传》、《孔雀姑娘》、《金瓶梅人物论》、《刘三姐》、《朱八戒漫游香港记》等美术精品以及20世纪30-50年代的大量漫画原稿,均在此次展览中汇聚一堂。另外,张光宇作品中最大尺幅的装饰性绘画力作《北京之春》(图3)也在展览中展出。此次展览综合地、多元地、全面地体现了这位20世纪杰出的美术家的艺术成就,其许多作品是第一次公开展出,更显得弥足珍贵。
  3月31日,百雅轩在北京798艺术区宏源大厦举办了此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张光宇先生的4位子女张大羽、张良国、张临春、张宜秋以及黄苗子先生的三子黄大刚、展览的策划人唐薇、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书记、副社长汪家明、百雅轩总裁李大钧及相关媒体出席了发布会,到场嘉宾纷纷对张光宇先生的为人和艺术成就作了高度评价。
  4月1日下午3时,“张光宇艺术回顾展”正式拉开帷幕,众多张光宇先生的学生和追随者、艺术爱好者、媒体、艺术界人士等前来参观展览。主办方开幕式之后举办了由邵大箴、唐薇主持的“张光宇艺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分别有:梁任生、张世彦、奚静之、杜大恺、秦龙、李兆忠、贾方舟、王庸、毛佩琦、祝重寿、宁成春、邓平祥等,深入探讨了张光宇先生扎根中国文化土壤、融合中西方文化特色以形成独特的张光宇艺术风格的艺术历程。
  一、呼唤:中国应该有一座张光宇艺术博物馆
  张光宇先生(图4、图5)生于1900年,1965年去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活动家、出版家。其本人堪称研究1949年以前的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他是中国现代漫画运动中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他是中国装饰性绘画的开拓者,其作品标明了中国现代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他是中国现代设计和设计思想的开先河者,在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诸多领域硕果累累;他是中国动漫的先驱,引领着中国动漫事业走向世界。张光宇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巨匠,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思想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他在美术领域的“需要新,也需要耐看”、“土洋结合,土洋不要有先后”等告诫和“集大成而革新”的胸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索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面对如此巨大的艺术宝藏,主办单位通过展览呼吁,中国应该有一座张光宇艺术博物馆。
  二、展览筹备二年,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2012年1月去世的黄苗子与张光宇有着深厚情感,是艺术上的知音。黄老生前念念不忘对张光宇艺术的推广,引导百雅轩总裁李大钧走上了对张光宇的艺术推广之路。黄苗子的儿子黄大刚先生、儿媳唐薇教授也为展览的举办付出了许多努力。唐薇教授历经多年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张光宇文集》,为展览做好了充分的学术准备。策展方历经两年多的准备来筹措这个展览,并且制作了最具代表性的《西游漫记》大幅丝网版画合集;筹备小组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出版了张光宇评论集—《瞻望张光宇—回忆与研究》,并重印出版了《西游漫记》画集。张光宇先生的四位子女不遗余力地支持与配合,借出了包括家中正在使用的光宇先生设计的家具在内的张光宇全部作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别为展览出借了《北京之春》巨幅作品;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先生赠送了《紫石街之春》图片资料(图6)。
  三、经典美术作品《西游漫记》历史上第五次展出
  张光宇先生于1945年完成的长篇讽刺漫画《西游漫记》(图7、图8、图9、图10),创作之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在编绘故事时,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现状。作品曾于1945年冬季在重庆展出;1946年春季于成都展出于成都;1947年夏季,在香港“人间画会”主持下展出;1957年4月由全国美协在京举办“张光宇《西游漫记》画展”。此次“张光宇艺术回顾展”是有史以来第五次展出这部经典美术作品。
  百雅轩版画院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尝试和努力,终于在2012年3月完成了《西游漫记》全套63幅大幅丝网版画作品合集的出版。由于原作色彩极其丰富且是宣纸上的水彩画,制作中需要反复地调整颜色来使其效果更接近原作,每幅作品套色都用了20至40多种专版。这套作品的制作出版与展出让张光宇先生的经典漫画艺术再次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四、《大闹天宫》主题展厅纪念中国动漫前驱张光宇
  张光宇先生是中国动漫事业的前驱。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上海漫画》、《时代漫画》、《十日谈》、《独立漫画》、《万象》、《漫画界》、《泼克》等许多杂志创作大量漫画。张光宇先生在建国前还在香港着手拍摄动画片,可惜没有实现;但他在1945年创作的《西游漫记》为以后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图11)做了艺术上的准备。《大闹天宫》是中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张光宇担任此动画片的美术设计工作。该设计在今天看来也可谓“绝对经典”。该片的艺术风格与品味也大多参照于《西游漫记》,张光宇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塑造出不同精神面貌的人物形象,使作品获得了突出鲜明的艺术效果。该片于1962年获得第13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该片上集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上下集于1978年获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5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后决定放弃学医从事动画创作的。他后来到中国访问时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为了宣传张光宇先生在中国动漫界的前驱地位,百雅轩在筹备期间特别设计了《大闹天宫》主题展厅(图12)。展览专门展出动画片的珍贵设计手稿(图13、图14),展厅现场播放动画片,四周墙面环绕展出千幅动画片精彩截图。   五、黄苗子谈张光宇的艺术精神
  黄苗子先生撰写并多次修改的《张光宇的艺术精神》,对张光宇的艺术人生做了最全面的概括。他说:“每当我们打开张光宇的画册,或者接触他的一部分遺作,必然会感到好像置身于锦绣万花之谷,会接触到流露真纯的那种飘渺的梦境。这种境界,只能以激动的心情,用悄悄的语言或高歌朗诵去表达它。因为这些作品,一下子就触动到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和作者共鸣的艺术心灵。”
  张光宇的艺术精神,可概括成以下几点。
  (一)他是为祖国人民抗争的斗士。现实迫使张光宇不能不想一想当时的世界,想一想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前途。由此,这个具有正义感的画家,就开始用画笔发表自己的感想。光宇想的和画的是什么呢?当时《十日杂志》每期的封面以及那个时期的漫画作品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他用忧伤的感情观察时局,用同情的态度对待请愿学生,用轻蔑的笔调嘲弄那时的当权者”。
  (二)他是杰出的艺术家、漫画家、装饰艺术家。“光宇把他的装饰画风应用到漫画——揭露黑暗、打击坏人的武器上,这似乎是与艺术互不相容的,但是正是由于他有深湛的艺术修养、有丰富的表现技法能够充分地为内容服务,所以,不但不妨碍漫画的战斗性,相反,正好是深刻地表现内容、感动观者的重要手段”。“时代环境迫使张光宇成为一位杰出的漫画家,然而归根到底,光宇还是一位杰出的装饰艺术家。”
  (三)他从民族传统中吸取营养并面向世界的方向,“我们不但在他的壁画和《孔雀姑娘》等插图中看到,而且,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之所以轰动世界,之所以能够把人引入仙境,除了造型之外,色彩的美妙更是重要因素。光宇不但在艺术上消化能力很强,而且吸收的方面广。除了自己民族和民间的精华之外,欧洲的古典及现代流派,马蒂斯和毕加索以后的各种绘画形式,只要对他有用,他都能采纳过来,丰富自己的技法。除了首先要有深广的生活源泉之外,丰富的艺术借鉴,对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是必要的条件”。
  总而言之,张光宇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集大成”的,他在艺术上有了不起的选择、吸收和消化能力。这是天分和功力的结合,也是时代变迁和民族文化觉醒给予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他的艺术是美和艺术性的高度集中。
  六、一代设计大师,中国现代设计的旗帜,他的艺术意见被国徽设计采纳
  此次“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展出千余幅精美艺术作品,近乎涵盖了其艺术创作的全部领域,接近于艺术纪念馆规模的的统筹规划和展品阵容将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
  展览除了展出以《西游漫记》为代表的漫画,以《民间情歌》(图15、图16)、《神笔马良》(图17、图18)为代表的插图,以《北京之春》为代表的装饰绘画作品,之外还全面展现了张光宇先生在美术设计领域的其他成就,如张光宇先生早年曾设计过被称为“Modern Chinese”的家具,还有6件家具实物组合展现(图19、图20);另如一组珍贵的邮票设计原稿及实物,是张光宇1957年参加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邮票设计和1959年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一组、第三组)设计。据国徽设计者张仃先生说,“我作为设计者,提供艺术意见者为张光宇、周令钊,助理绘图者为曹肇基。张光宇对祖国、对美术事业有几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参与了国徽设计,他参与提出了一些设计意见。他不同意梁思成先生以‘璧’为基本形象,坚持以天安门为基本形象的构思,而且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张光宇艺术回顾展”是百雅轩推广艺术大师计划的一项重要工程。2011年,黄苗子先生曾在病房中对百雅轩总裁李大钧说,“我们国家文艺界的许多问题,尤其文艺方向上的问题,和重不重视张光宇有很大的关系。要是有一个文艺界的诺贝尔奖,用张光宇的名字命名,就会好很多”。展览组委会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弘扬这位一代艺术宗师的艺术精神,呼吁社会重视张光宇的研究,设立张光宇艺术纪念馆。希望将此次展览延续成全国巡展,并走向国际。
  七、亚洲的骄傲—推广张光宇的艺术刻不容缓
  为了推动对张光宇艺术成就的研究,唐薇、黄大刚主编的《瞻望张光宇—回忆与研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展览期间出版。研究文集收录自1918年以来的有关张光宇研究文章70多篇,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张光宇的杰出成就。(图21)
  1965年,张光宇先生以65岁的年龄过早去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误会,张光宇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原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画家叶浅予曾说:“我最早认识的漫画家是张光宇。他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有威望的艺术家兼大哥。30年代,对上海同仁画报支持最力、功勋最大的人就是张光宇。张光宇是属于全社会的,应该让社会给予他应有的评价。”“既然他影响之下已经形成一个流派,就应该开始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对他的大力宣传也是刻不容缓。”
  著名漫画家廖冰兄认为张光宇是“辟新路者”,他说:“光宇过早地走了,这自然要令后人叹息,但更令人感慨的,还是对这样一位启后来者端绪的大家至今没有一种公正、全面、客现的评价。辟新路者,为真正的大师,光宇于此是当之无愧的。”
  张光宇先生的故交张仃认为:“张光宇是亚洲的骄傲。全世界都知道《大闹天宫》,却不知道人物造型的创作者是他。他在美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播撒了装饰艺术的种子,开创了装饰艺术的学派。”张光宇是厚积薄发,牛刀杀鸡,举重若轻,真正是“由技进道”大艺术家。他的艺术最鲜明的特点是,造型观念与他的思想和本人的体型一样,“内方外圆”、“圆中寓方”、“方中寓圆”。这是中国青铜器、玉器、金石书法的美学规律,被张光宇继承下来,加上他的现代艺术修养,又加上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天才地发扬光大了,形成了“张光宇风格”,也成了“装饰风格”的代名词。张光宇是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他逝世多年,但他的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我一直认为张光宇作品的影响力绝不小于齐白石、黄宾虹,他在漫画、装饰画、艺术设计上是一面旗帜。我认为张光宇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功绩可以与齐、黄并举。”
  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说过:“张光宇比我大16岁。张光宇与我的关系,不在于他怎么教我,而在于潜移默化。我的欣赏趣味,完全是受他的影响。张光宇是个纯粹的艺术家,对做官没兴趣,对成名不在乎,来不来钱也无所谓。我想,只有高格调的人品才能创造高品位的艺术。张光宇对我来说,就是一所学校。”
  著名画家袁运甫认为:张光宇是“大美术”事业家,是中国20世纪最具重要影响的杰出艺术家之一,是永远是旗帜。“当今的中国,适合社会审美消费量与质量激增之形势,装饰艺术欣逢其时,我们备感研究、学习、倡导光宇老师艺术精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百雅轩总裁、艺术推广人李大钧认为:“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是一个民族危亡和民族抗争期,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包括张光宇先生在内的一批文化巨匠、艺术大师。在那个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刚健有为的时代,光宇先生就像一面旗帜。了解那个时代,光宇先生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毫无疑问,光宇先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面对张光宇的时候,我们还应知道,张光宇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边有一群人;张光宇不是一个点,他是一座桥,一条路。希望社会掀起张光宇研究的新风向,呼唤艺术大师的回归。”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流经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的三大河流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条北冰洋水系的国际河流。每年4月至6月的春汛期,境外下游的哲罗鲑、细鳞鲑、西伯利亚鲟、贝加尔雅罗鱼等洄游性鱼类纷纷上溯至我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产卵繁殖。这些北冰洋冷水鱼因其珍贵的种群资源、极佳的品质和跨国际的生活史而闻名于世。因孕育着多种珍贵的鱼类,又拥有丰富的野生鱼种质资源,阿勒泰享有“塞外渔乡”的美称。  近年来,由于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高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特对重庆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深入调研,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从中小学生对科技创新概念的理解、科技创新教育的引导力度、中小学实践教学的课堂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现状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实施
“我是你的眼——带盲童识地学”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自行策划、组织、实施的系列科普活动,主要是基于博物馆现有岩矿化石等地学标本资源进行的校外延伸性科普教育,活动对象主要为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盲生。活动旨在通过博物馆丰富的地学藏品资源及专业的科普教育人才对这群特殊孩子进行科学普及,增强他们的科普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科学探索及想象创造精神。  设计思路与内容  本项目分为2大模块4个环节(聆听
由英国医生描述的COVID-19 病案就这种疾病可能对大脑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中风、困惑及精神错乱被发现于由125 名病患组成的医疗组中,这些患者都感染了SARS-CoV-2,这种冠状病毒是导致此次全球性流行病的幕后黑手。  这些在6 月25 日出版的《柳叶刀·精神病學》上描述的结果来自于一组严重患者身上,因此他们无法回答这些神经学症状在普通患者中有多常见。但这些细节依然令科学家能够更
研究背景  大多数的动物细胞具有纤毛。纤毛主要由外层的膜包覆中心的微管所组成,中心的微管称为轴丝,轴丝是由母亲中心粒当作基体作为地基,向上构筑成双联体九排的微管,并环绕成圆柱形的构造,而基体上的远程附器和细胞膜结合,使纤毛向外长出细胞表面。纤毛发生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原发性支气管炎、肝脏和肾脏的多囊性增生等,由此可看出纤毛对于许多细胞的功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纤毛的生成路径有2 种:细胞内和细
研究背景  现在市面上的洗碗机主要有台式洗碗机和水槽洗碗机2大类,然而这2种洗碗机都有各自的局限之处,影响了其在中国的普及。台式洗碗机体积大,比较占地方,并且有进水管和排水管,需要放置在厨房中有下水道和水龙头的地方;而且台式洗碗机不能清洗锅等大型炊具,人们还是无法彻底从洗洗刷刷中得到解放。水槽洗碗机是在水槽底部安装一个旋转的高压喷头,利用高压水冲洗餐具达到清洗的目的,相对来讲比较省地方。但是,水槽
对高中生而言,课业非常忙,马上要进行高考,面临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我作为一个过来人,1996年我参加高考,那时候的竞争比现在要激烈得多,我回头想想这个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感受,也为你们未来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乃至人生选择有一个参考。  首先,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看看我们国家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最浓厚,初中慢慢下降,到高中就不去听科技报告了,这个现
9月26日,“一带一路”科学教育论坛在第3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和教师研讨活动期间成功举办。来自哥斯达黎加、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马来西亚、罗马尼亞、突尼斯和中国等国家的演讲人,向200佘位参加创客营活动的各国和地区教师代表及南宁本地的科技教师分别介绍了本国在推动科学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与项目,以及各富特色的科学教育活动和课程资源。本期专题将与读者分享这些精彩的演讲
活动背景与特色  “游园式”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种科技教育方式,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体验科技的乐趣,了解科技的用途。此次“创·做”挑战嘉年华活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又可以增加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科学精神、勇于探究、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核心素养融入实践活动中。  本次活动依托STEM教育理念,从挑战内容的设计到挑战内容的实施均有学生参与,教师的角色則是活
我國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18个主要概念为主轴构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引发了科学教师对概念教学的再度关注与重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优先关注课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CEFA16030)以“以共建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组织小学科学教师开展科学概念教与学的研究,强调基于学生已知、围绕重要概念、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开展教学,不仅提升教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