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来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蕴含着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和廉洁奉公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新媒体时代下,国内各高校应该将其深刻内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岩精神的融合,这样不但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增加课堂实效性,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宣传红岩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四有”青年.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绘图仪柔性控制差及定位精度低的问题,作者将PLC控制技术与现代定位技术相结合,以PLC为控制器、步进电机为驱动装置,设计一款三维柔性绘图仪控制系统。采用编程方法进行系统柔性调节,双闭环控制系统实时跟踪步进电机输出和画笔实际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科学有效。
移都就食是“主辅摇摆”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历史上的移都就食现象以唐代最为典型.唐代发生过至少十余次从长安到洛阳的移都就食.隋唐长安辉煌之下隐藏着不足:土地承载力已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再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关中地区的经济地位大不如前,粮食远不能满足京师人口的需要.而且唐朝前期的漕运体系尚不健全,转运江南地区的粮食到长安远比到洛阳困难得多.于是,帝王便带领后妃及官员等去东都就食.就食期间,相应的政治中心也由长安转移到洛阳.直到开元以后,漕运问题得到良好解决,洛阳城逐渐衰落,帝王一行人才不再东去就食.唐朝前
作者采用溶剂热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光催化性能良好的ZnO-ZnS-Cu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探讨复合材料的用量、时间及pH值等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ZnS-CuS的用量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催化剂用量10mg/100mL时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98.27%;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降解效果逐渐增强,降解时间为100min时降解率均能达到90%以上.pH值增加降解率增大,pH值为12时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几
写作,是一种独自一人就可以进行的创业方式.这种工作,有别于其他赚钱方式,就在于其与一个人天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孩童时代的梦想息息相关.说白了,写作赚钱,就是:一个人,静悄悄地经营自己的梦想.
期刊
汉长安城城南发现的十二座建筑基址群,黄展岳先生判断为“王莽九庙”遗址,认为除王莽自定的九庙外,另外还增加了帝喾、田和、田建三庙,合为十二庙.顾颉刚先生认为多出的三座应是王莽自留庙及预留给后世子孙有功德者而为祖、宗之庙.王恩田先生则认为这组建筑群是王莽为西汉王朝所建的祖庙.从王莽尊崇的周代宗庙制度来分析,依照“三礼”记载的宗庙“昭穆”“迁祧”祭祀制度,顾颉刚先生的推断更为可信.而王莽之所以称“起九庙”而建十二座,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西汉王朝生前立庙但不称“庙”的传统,因此王莽在世之时不能宣称为自己立庙.这种生
生与死,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扣问生命价值:人到底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看待生命进程中必定会降临的死亡问题.确立怎样的生死观,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因此,谈论生死,关注死亡,就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我国小学生的死亡教育在生命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生死的价值和意义,能引起他们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以及对
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学生参加化工实验大赛的情况,分析了学校在基础设施、学生能力、教学与比赛指导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化工原理理论、实验以及虚拟仿真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绿化已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绿地植物根际土壤生态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以遵义师范学院校园湖边巨菌草、香根草、小飞蓬的根际土壤和叶片作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和根际土壤碳氮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巨菌草的根幅、根长和生物量最大,其余两种植物的较小;(2)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香根草为3.69 mg/g,其次是小飞蓬为3.00 mg/g,巨菌草的最低为1.95 mg/g;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规律与淀粉一致;(3)巨菌草的叶绿素a(C
“三全育人”既是对高校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也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革新传统教育模式,推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点.两支队伍间的合作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作者就二者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现实矛盾与解决思路做了详细探讨,以便为二者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一定的研究视角.
“网红”是网络时代信息媒体飞速发展的产物,其借助互联网而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红”.“网红”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同时对大学生价值观等方面也带来消极影响.高校应多措并举,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正面“网红”、提升网络辨别能力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这四个方面着手,消除“网红”带来的负面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示范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