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综艺节目纷纷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开办了以游戏为主的综艺节目。但自2000年以来,综艺节目便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的收视率也直线下降,某些节目还引起观众和专家的激烈“讨伐”。而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从开播至今,却已顺风顺水地走过了整整13岁。对于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被记载的成绩;对于中国电视界来说,这不得不算是一个奇迹。要知道,韩国人气最高的综艺节目《X-MAN》,也只存在了3年零5个月。更重要是的,《快乐大本营》不仅长寿,而且13年来观众对它的热爱仍旧没有改变,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什么原因让这档节目火爆荧屏,长盛不衰的呢?笔者认为,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快乐大本营》不断突破的不老良方。
  
  一、形式不断出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内地观众还把各种晚会当作最主要的电视消遣,《快乐大本营》出现了。它将多种娱乐元素兼容并蓄,包罗了明星、才艺秀、游戏、现场互动、脱口秀等等对当时观众来说无一不是新鲜体验的节目形式。
  《快乐大本营》最初的立意,用第一任导演宋点的话来说就是,“要给忙碌了一周的中国观众在周末送去轻松和快乐”。秉承着时尚轻松、快乐健康的宗旨,他们把明星拉下神坛,让观众看到他们更真实、更亲切的一面;他们把观众请到台上,展示他们过人的绝技;他们把呆板的电视主持变成精彩的脱口秀;他们第一次让内地观众领略到什么叫娱乐节目。换句话说,《快乐大本营》称得上是内地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
  然而,《快乐大本营》并没有一条老路走到底,在原有模式不断被模仿的情况下,节目开始了不断的创新之路。在主持形式上,1997年开播时由李湘和海波两人主持;1998年,海波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何炅加入;1999年,李维嘉加入,开创了当时十分新颖的两男一女主持模式;到2006年,更是创造性地推出新一代主持团体,由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吴听五人组成“快乐家族”。在环节设置上,“乐华IQ无限”、“太阳计划”、“爱的速递”、“你最红系列”等等节目形式的不断推出,让《快乐大本营》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而且还对湖南卫视其他节目、甚至其他卫视的节目制作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说《快乐大本营》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身形式的同时,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引领着内地娱乐节目发展的潮流。
  
  二、内容不断刷新
  
  传媒世界,内容为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电视综艺节目来说尤其如此。不论节目的形式如何新鲜、新颖、新奇,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支撑,节目也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同;好的内容如果不时时刷新,节目同样也难以得到受众持续的追捧。《快乐大本营》从开播之初起,就十分注重内容的把握和刷新,因而13年来,始终站在市场的制高点,牢牢地抓住了受众的心,
  《快乐大本营》创办初期,以娱乐休闲为主导,设有“精彩二选一”、“快乐传真”、“心有灵犀”、“火线冲击”等游戏环节,特别注重参与性,既有场内嘉宾和观众的现场参与,又有场外电视观众的热线参与,迅速在湖南卫视所覆盖的全国广大地区占据周末的黄金时段,被专家称之为“快乐旋风”。但当各地电视台出现了近百档类似栏目时,《快乐大本营》又把小朋友机灵可爱的特征用真人秀的形式搬上荧屏。“快乐小精灵”带来的快乐旋风迅速又风靡全国。当其它栏目准备跟风时,2000年,《快乐大本营》正式推出了“乐华IQ无限”板块,节目游戏共分十关,选手答题闯关,闯过每一关后即可得到相应奖金,一露面就在中华大地引起热烈反响。2003年,《快乐大本营》推出传递爱的力量的一个全新环节——《爱的速递》,帮助观众完成心里对亲人朋友爱人的感情遗憾或愿望。这一环节一经推出,报名者如潮,在全国掀起了传递爱的热潮。2004年,《快乐大本营》推出“你最红”系列活动,包括“夺宝你最红”、“运动你最红”、“冒险你最红”,首次尝试全外景的操作模式,并且报名不设门槛。2005年《快乐大本营》走过8个年头时,又在全国首创电视主持人PK赛,希望通过节目变革来实现新的突破。三位主持人何炅、李维嘉、谢娜勇敢走上舞台,通过展示自己接受观众的眼光和评判,完成了“化茧成蝶”的突破。2006年,《快乐大本营》再次刷新,成功举办“闪亮新主播全国选拔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面向大众零门槛的主持人选秀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的参与和广大观众的关注。2008年,在全民迎奥运的大背景下,《快乐大本营》推出了“我爱奥运”系列活动,让众多大牌明星回归舞台,节目又屡次拿下全国收视第一……
  可以说,从一开始起,《快乐大本营》就无时无刻不在刷新着节目的内容,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书写了它13年收视长红的神话。
  
  三、概念不断更新
  
  《快乐大本营》开播之初就以“快乐”定位,意在娱乐大众,让受众在一周的忙碌生活后在节目中寻找的快乐。快乐本来就是人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生活幸福的一种表现,是人人都想追求的东西,所以《快乐大本营》抛出快乐概念,必然会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持续的支持,因为快乐对于人们来说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时尚概念。《快乐大本营》的“张扬快乐,张扬个性,张扬青春”的理念,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心,使得《快乐大本营》成为年轻人每周的必备话题。同时该栏目的这一定位,直接导致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它的成功,成为湖南卫视的典范,并且将其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湖南卫视,让快乐中国成为电视台的标志,这也是湖南卫视领先于其他兄弟电视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2004年开始,栏目开始确立以阶段性活动为亮点,以普通观众为主角的节目改版方向,淡化“大综艺”的明星套路,逐步尝试“海选”、“真人秀”、“现场PK"等“泛娱乐化”的新概念,突出了“全民娱乐”的新概念,为普通观众或草根团体、组合打造了一个展现个性的“全民娱乐”平台和分享快乐的机会,同时也极力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推介时尚、新奇的文艺表演形式,传递“快乐至上”的娱乐精神,突出了以观众为主体的“娱乐天下”的节目宗旨。
  2007年节目开始逐步推出“主题娱乐”的新概念,邀请更多热点明星人物参与,并与形成团队化的5名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一起游戏娱乐,每期有一个主题,成功实现从“全民娱乐”到“主题娱乐”的转变,有评论评价这个转变是“紧跟时代的创新”。
  
  四、机制不断革新
  
  湖南卫视的创新从一开始便是被竞争激活的,早期湖南广电创办湖南经济电视台,便是为激活湖南电视的一潭死水,湖南经济电视台给了湖南卫视很大的刺激和竞争压力,内部竞争的体制带来的持续创新引领了中国电视娱乐潮流。   在管理机制上,湖南卫视采取栏目末位淘汰制。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创作团队的潜能,使节目质量提高,从而摆脱国营电视台所普遍存在的“大锅饭”现象。末位淘汰制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节目必须在不断创新中生存,节目的好坏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收视率上,所以要想出妙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快乐大本营》一开始就瞄准市场、瞄准明星、瞄准观众,因而,节目的内容环节、游戏的设置方式、观众的互动参与、嘉宾的选择……都是为了节目的火爆。
  另一方面,《快乐大本营》实行栏目编制片人制,对制片人给予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权,这在制作作机上是一大突破。《快乐大本营》栏目组与工作人员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节目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时增减员工,不需要经过台里的层层审批,于是就节省了审批所浪费的时间,同时给了节目组更大的自主性,有助于激发团队的归属感。因此,在《快乐大本营》,聚集了湖南电视乃到中国电视最优秀的制片人、节目编导、主持人、技术制作人员等,他们构成了一个精干务实、团结协作的制作团队。
  尽管栏目内部的竞争已非常激烈,但湖南卫视并没有就此放松对《快乐大本营》的管理,而是出台更为激烈的机制,促进栏目不断突破——2009年,湖南卫视将另一档新锐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与《快乐大本营》进行正面交锋,经常拿《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进行比较,从收视率、主持人、制作团队等进行多方对比,这种同台竞争,给《快乐大本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无形之中又驱动了节目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五、品牌不断创新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伴随电视媒介市场而来的是受众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同样的电视节目,观众会倾向于收看他们喜欢的电视频道,这就是受众对不同媒介品牌的认知结果,尤其在媒介内容越来越趋向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的建立更显重要。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个性品牌符号,培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就是在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其综合价值是可想而知的。《快乐大本营》从一开始起,就十分注重主持人的品牌打造,先后成功地将李湘、何炅、谢娜等人包装成为娱乐明星,使得该栏目的主持人阵容就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因为他们自身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本身就成为了收视率的保证。
  《快乐大本营》在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后,还善于利用名人效应提升品牌,吸引了大量的人参与其中,从而成为一种宣传手段,搭建出一个观众与明星或是相关事件的平台,既让观众了解了事件,也扩大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在《快乐大本营》形成品牌栏目后,湖南卫视又进一步打造品牌频道,确定湖南卫视频道内容定位为“以娱乐、资讯为主的综合性频道”,“娱乐”成为频道品牌的显著标签。最终形成了湖南卫视的整体频道品牌——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频道。品牌频道形成后,又进行品牌扩张,从不同内容、不同层面深入诠释“快乐中国”这一频道理念,使湖南卫视的品牌形象清晰丰富,深入人心,充满张力。反过来,频道品牌的扩张,也维护、稳固和提升了栏目品牌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传媒竞争异常激烈的立体资讯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快乐大本营》13年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其他文献
一、另一种角度    格非曾经被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三驾马车之一进入文学史的叙述。在现有的几个权威文学史中,格非主要是以“迷宫叙事”或者“空缺叙事”被人称道。固然,文学史的叙述要抓住的是一个作家最为特殊的地方,即他在同辈作家中独树一帜、赖以确立自我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他为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之处。但是,作家的创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格非这样年少成名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作家,随着他创作生命
期刊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格巴和吉尔伯特的见解独树一帜。她们在对于西方19世纪女性作家的研究中指出,疯狂的女性人物通常具有女性本身的焦虑和疯狂的意涵。因此,疯女人的形
期刊
一    多年前,读王蒙的一篇创作谈:《谈触发》,其中谈到读书可以触发写作的冲动:“很可能你写的东西与你读的东西并无紧密的联系,但你读的书中的某一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打动了你的心,于是,你拿起了笔。”他举例说,张弦写《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因为他看了一些粉饰农村生活的牧歌作品,他不满足,他不平,他有话要告诉读者。”王蒙本人当年写《眼睛》也是因为读了苏联作家纳吉宾的《冬天的橡树》,“虽然,《眼睛》与
期刊
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盘峰论争”迄今已经整整十年,这令人不由得想到:时间意义的“90年代诗歌”已经逝去十年,而新世纪诗歌也已展开了十年。  然而,在这十年里,一方面,“盘峰论争”所涉及的一些并不新鲜的议题(从其严肃的诗学层面)——中国诗歌的资源是西方还是本土、诗歌写作处理的是知识还是现实、富有活力的诗歌语言是书面语还是口语,等——尚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解释。另一方面,虽然“90年代诗歌”已经成
期刊
在100多年前,英国文学史上,路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作为“荒唐文学”的巅峰之作而留名的。这部童话以奇幻的想象,风趣的幽默,多变的情景,突破了西欧传统儿童文学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风行不衰。此后还促成了它的两部中国仿作的诞生,即1928年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和1931年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然而因中英不同的文化、时代背景导致了中国现代作家不同的创作心态
期刊
一辈子的魂牵梦绕,一辈子的深切期盼,回家,回家,回到生命诞生的那片故土,寻找人生心灵的归宿……著名军旅女作家周慧敏的新作《回家》,为我们呈现了一段让人感慨不已的历史和这段历史中感人至深的台湾老兵的故事。  穿越时光隧道,拨开历史烟云,作者用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博大的情怀、细腻的笔触,带着读者走进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情境之中。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腐败透顶、民心丧尽的国民党政
期刊
赛缪尔·亨廷顿认为:“身份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自我认识,它是自我意识的产物:我或我们有什么特别的素质而使得我不同于你,或我们不同于他们。”身份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个体有身份,群体也有身份。相比较而言,个体的身份易变,群体的身份不易变。其次,身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建构起来的概念。本内迪克特·安德森说:“国家是想象出来的群体,身份是想象出来的自我”,即我们想到自己是什么人以及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人
期刊
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小说塑造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高加林。高中毕业没做过农活的他,向往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他的民办教师职位被人顶替后,对现实感到极度失落,农村姑娘巧珍用爱抚慰了他内心的创伤与失意。当他通过走后门得到机会进城当了“通讯干事”之后,遇到了高中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他抛弃了巧珍选择了城市生活,最后因为走后门找工作的事件东窗事发,曾经拥有的一切瞬间失去,只能再次回到黄土地,
期刊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乡村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也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到三四十年代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村浪漫小说,从五六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到九十年代至今的新乡村小说,无不对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进行着深刻的思考。翁新华的《城市木马》继续和深化了这一思考,并展现出一些新的因素,堪称当前小说创作并不多见的一部力作。  小
期刊
作为一名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城乡交叉地带”上耕耘的作家,路遥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奔突与往返中,面对着来自情感与理性、历史与道德、奋斗精神与乡土情结等两两相对的二律背反式的精神困境,于是,在《平凡的世界》中,他的创作途径即为构建一个“理想世界”,力图平衡各种矛盾冲突又能维护与坚守自己的情感取向与价值追求。本文从爱情理想、道德理想、苦难情怀、乡土情怀等四个方面对小说中的“理想世界”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