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倾听”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翻看这个学期写的教学反思,发现有许多讲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遗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有效处理生成”是新课改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从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的必然产物。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孩子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获得“一双数学的眼睛,一个数学的头脑”。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这才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如今,我们的课堂能带给孩子什么呢?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努力探寻着,现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设计和反思为例,试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语境创设、图片观察等加深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感受;  2.通过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探索银河的兴趣和志向;  3.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问一问银河,并写下来;  4.学写两个生字“宇、宙”。  【教学理念】  紧扣低段课标,根据文本特点,遵循“得意、得言、
“百分数”是数学知识概念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编排,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像“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认识数的意义”的教学还有分数的意义、小数的
策划人语:“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这一口号式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人们自然地将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聚焦在教师身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身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创新者,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呢?因此,关注并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城乡学校、教育机构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它既是“终身学习”理念的长远体现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6页的例题、第10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式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式和计算公式的过程,渗透不完全归纳和代数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与概括,发展符号感。  3.学生
教学,需要一种大智慧。纵观创新的数学课堂,也许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剥离开不同的教学内容、形式去透视其内涵,却都清晰地反映出指向于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课堂追求。这种追求承载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融合了课堂的情感沟通、文化传递,渗透了数学的学科特质、思想方法;这种追求让课堂呈现出丰满的数学内涵,更凝聚了深厚的教学智慧,即便是小学数学课堂,也能彰显大气磅礴的教学魅力。  一、大道至简:简于“形”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
这是一位教师在执教《与0有关的乘法》一课时的片段:  通过前10分钟左右的学习交流,学生理解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意义,进入到计算应用阶段。呈现材料:5个书架图;告知信息:每个书架可以放130本书;提出问题: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如左下图)  交流笔算过程后引导:还有不同的笔算方法吗?没有学生回答。无奈之下教师直接呈现如上右图的算式,组织学生讨论:是否可以这样笔算?  本
两年前,基地成立之初,作为基地主持人,我提出了如下培养目标——直面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困惑,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研究,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在为一线教师服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后备名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学科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打造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高合作能力”的市优秀教师团队。
历时近一月的磨课虽然结束了,思考却还在继续。回顾这节课,从选择教学内容、环节设计、试上修改到教具准备的整个过程中,在同事、领导的指点和帮助下,一次次斟酌之后,认真思考,不断修改,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我知道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在思考、行动、积累与反思中逐步迈向专业高度。  第一次教学设计——以教师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学习  最初考虑上课活动时间、各班试教等实际问题,精选了课题。“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