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专题讲评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同学们,图文转换是当今高考常见的一种语用题题型。本次测验,我们考了这样的一道题。但是大家做得不理想,满分者寥寥。原因之一,这是同学们进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的题型,多数人看到“陌生面孔”,就有点慌张。原因之二,是不得解题要领。实际上,此类题并不难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起来探究,希望通过训练,大家都能掌握一把金钥匙。
  
  一、展示原题
  
  下图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100字以内)(4分)
  师:(点拨)遇到新的题型,第一步心中莫慌。第二部仔细审题。一般抓三个环节:(1)看画面内容(一看就懂),(2)看文字说明(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3)看拟写要求(一段表达你的颂扬之情的文字,也就是抒情性文字,并且在100字以内),然后撰写。请大家尝试一下。(给2分钟)
  学生思考,撰写答案,展开交流。
  生1:天灾无情人有情。敬爱的武警官兵和医生们,你们头顶烈日,脚踏乱石,抬着伤员,用最快的速度向临时医院进发,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你们前进的决心。你们团结一心,无私奉献,是我们永远的骄傲。谢谢你们!
  生2:你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在酷日的暴晒下,紧急运送伤员。只要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付出百倍努力。你们用双手托起了生命的光亮,用行动诠释着无私的大爱。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展示参考答案)你们,头顶着烈日,脚踩着乱石,肩扛着伤员,心想着人民。你们,是最伟大的军人,是最无私的医生,是最高尚的公民,有着最真最纯最伟大的爱心。我们向你们致敬!
  师:比较一下,同学们的答案比参考答案逊色吗?
  生:难分高下。
  师:对啊。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
  师:这幅照片,如果可以换几种问法来考,我们都应当能够应对,才能在考试中始终占据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变形一
  
  这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你为照片拟写一段解说词(或拟写一段文字,扼要描述画面内容)。(100字以内)(4分)
  师:解说词常用于陈列、展览物品,导游及纪录片等,主要是根据选用的照片或实物等,对人或事物做概括的或重点的介绍。要求内容准确、扼要,有文采,有抒情味。语言风格的要求是通俗化、口语化。谁来为这幅照片拟写一段解说词?
  学生思考,撰写答案,然后交流。
  生3:地震使汶川变为一片废墟,但照片中的医生和解放军脚踏乱石,头顶烈日,正急急忙忙地扛着担架运送一位伤员。他们满头大汗顾不得擦,他们身心疲惫顾不得歇,他们正努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生4:烈日下,废墟上,武警官兵、医护人员,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正抬着垂危的生命,迈着稳健的步伐,翻越崎岖的山路,赶往医院。汗湿衣衫,全然不顾,只为抢在死神前面,只为了生命的延续。
  师:(展示参考答案)烈日下,碎石遍地的斜坡上,一群解放军官兵和医护人员,正奋力用担架抬着一名刚从大地震废墟下救出的伤员,向临时医院急急奔去。他们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是谁也没有放慢脚步,他们在和死神赛跑!
  
  三、变形二
  
  师:师生同台比武,难分伯仲。同学们的自信心是不是更足了?
  生:是的!
  师:你们能再为这幅照片设计一道考题,来考一考老师吗?谁来试一试?
  没人举手。
  师:(启发)还记得我们学习必修一《想北平》《我心归去》《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等课文时经常做的一个训练题型吗?
  生:写点评文字。
  师:对啊,题目诞生了吗?
  生:这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你为照片拟写一段点评文字(或一则短评)。(100字以内)(4分)
  师:撰写点评文字,我们比较熟悉。要得到好分数,关键是要知道它有两个切入角度:一个是对照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进行点评,一个是对照片的选题、立意、艺术手法进行点评。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答题时就有了选择,可以扬长避短。评论要简洁、准确,有一定的认识高度。大家开动脑筋都来写一写。(2分钟)
  学生思考,撰写答案,然后交流。
  生5:地震能够震倒房屋,却震不倒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救人的信念。解放军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白衣天使本着治病救人的信念,用双手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他们的高尚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无私值得我们敬佩。
  生6:拍摄者以独特细腻的视角,捕捉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瞬间。从这幅紧急运送伤员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救灾工作者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的精神;也读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抗大灾的向心力、凝聚力。
  
  四、变形三
  
  师:今天我们师生互动,举一反三,大大提高了这幅照片的利用率。我们对图片转换成文字这类语用题有了较多的认识。其实,这幅照片还有一个考点,还有一种呈现方式。同学们要不要知道?要不要再操练一下?
  生:要——
  师:(展示)这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你为照片写一则读后感(读后感悟)。(100字以内)(4分)
  师:(提示)读后感,就是写出你读图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激励等。这段文字最好是理性和情感相互渗透的结晶。最好以议论为主。现在大家试一试。
  学生思考,撰写答案,然后交流。
  生7:炎炎烈日下,解放军官兵和医务人员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他们争分夺秒地将伤员送往医院,为的是救人如救火。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是如此的高尚。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乐于奉献,甘于吃苦。
  生8:烈日下,医生和武警官兵正抬着一个垂危的伤员,急如星火般赶往医院。炎热饥渴都不能让他们叫一声苦,歇一下脚。他们的行为就是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最好诠释。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师:同学们的答案都很出色,现在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答案示例)我深深地被照片感动了!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人们称子弟兵是守护神,称医护人员为白衣天使;也知道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比自己的生死更重要。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也会像照片中的英雄一样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师:比较一下,老师的答案与同学的答案有什么区别吗?细心的人才看得出来哦。
  生9:老师的答案几乎全是议论,同学的答案是叙议结合。
  师:说得太到位了。注意,两种表达方式皆可。
  师:读图可以写读后感,那么读书呢?可否写出读后感?
  生:可以。
  师:如果要写观看电影戏剧的感受,那叫什么呢?
  生:观后感。
  师:如果要写聆听了音乐后的感受呢?
  生:听后感。
  师:对。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作要求、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基本一样。同学们来一个举一反三,没问题吧?
  生:没问题。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巩固练习,(展示题目)《越战中震撼人心的图片:奔跑的小女孩》,感悟这幅照片震撼人心之处体现在何处?(友情提示)注意,这个问法规定了“感”的方向,两分钟时间请撰写答案,然后交流学习。
  学生交流(略),下课钟声响起。
  师:好。今天我们对图片类图文转换题进行了有效、有趣的讨论。相信我们今后解答这类题目一定是游刃有余了。下课!
  
  五、整体点评
  
  高质量的讲评课是重点高中实现语文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效的讲评课应当注意联系和比较,做到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探寻规律,深切体悟,举一反三,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改变题目中的一项或一些已知条件,改变试题的表述角度,或改变试题的最终要求,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是数理化教师的拿手好戏。它也可以借鉴到语文学科中来,用试题变形的方式,来上好拓展型讲评课。曹老师的这堂讲评课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应该说是一堂优质高效的讲评课,其闪光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一则基本题材,进行题型变换,实施多方位训练,节约时间,增加材料利用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立足一则基本题材,进行题型变换,可以让学生明白命题人在这一材料中可能设置多少个考点,一般从哪些角度来命题,试题有哪些基本呈现方式,我们又将有哪些应对之策以及答题的思路和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第三,一料多用,纵横捭阖,进行灵活多变的思维训练。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线性思维(沿着一定的线型或类线型的轨迹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单一思维、静态思维)迈向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思维路径、不同的思维角度,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关系出发来思考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责任编辑:张欣)
其他文献
历史特级教师理应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爱广泛涉猎的博学者。现在的中学历史课程包含政治史模块、经济史模块、文化史模块。这种专题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深、跨度大、综合性强,改变了传统的通史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应对新的变化与挑战。其次是覆盖面广。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研究思想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研究内容日益丰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这些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大多也被吸纳进了中学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办好一所学校?这并不是每一个校长都能清晰地认识到的。今年暑期在“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期间,我静下心来,回归教育的原点,感悟和体会到了办学要有超然的情怀与境界,教育应当具有真善美的追求。    一、“本真”蕴涵于日常学校生活之中    只有遵循人的最真实最自然的生命本意,让学生们带着满身的阳光与信心,带着对世界的真善美的追求,走向人生,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回归本真。本
一    小葛是一位没有其他职务的六年级数学老师,却是学校里最忙的一个人。他对修理电器和电脑很有一套,曾很轻松地借助学校原有的两只大喇叭和一个即将被淘汰的电脑,制成了一套校园广播系统,没有花费学校一分钱,效果却同一些学校花了上万元购置来的一样好。  “校长!”他手中拿着的一个电脑教室里用的分配器来到我的办公室请示,“不好意思。这是个小问题,本来不要找你的,但这里面的一个线圈已经烧坏了,没有办法修理
在接触一门课程时,教师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按照提供的标准或指导用书来进行教学,而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这门课程的具体要求?为什么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等等。《课程分析》这本著作则引导读者思考这些问题,并协助读者寻找出合适的答案。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课程的文本和缘起,课程本体,实际应用中的课程。涉及了课程领域的不同方面,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在章
前几日,我打开微信,看到母亲的留言:记得明天吃豆子!一翻日历,我才想起第二天是腊月初一,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应该吃点炒熟的豆子。小时候,母亲是最能在传统节日或节气给我们整出各种花样吃食的。因为在那个物资并不太丰富的年代,这些小氛围、小惊喜常常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出无限的乐趣与期盼。  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而母亲就是个很讲究的人,她把一年里的每个节气都放在心上,从不马虎。比如冬至时她会为我们包一顿
第二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暨优秀校长评选活动    《中国教师》杂志社、《辅导员》杂志社、北京成之路文化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暨优秀校长评选活动”正在进行,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加。  联系电话:010-51889309 51887063  网址查询:中国教师网站    2006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迎奥运书画大赛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奥运精神,由《中国教师》杂志社,中央
朱正威,生物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生物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2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特级教师或专家级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体系?  朱正威:生物学特级教师对生物学领域里面基础的、前沿的、重点的问题应该是相当熟悉的。这个是最基本的学科素养,道理虽然简
Tourette Syndrome,中文译成“妥瑞氏症”,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运动疾病。患者会间歇性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自主的小动作或声音,如甩头、耸肩、皱眉、眨眼,甚至摸鼻子和触碰別人等,又或是咳嗽、清喉咙和发出怪叫声,等等。你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而从容、幽默而生动地讲课吗?你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能够成为最受学生青睐的老师,并荣膺美国乔治亚州年度最佳新教师吗?《教室前的讲桌》(Fr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同行们:  首先,我要感谢教育部让我参加这个论坛。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我受到很大的启示、教育和净化。感谢所有为我们做精彩讲演报告的专家和老师。我要特别感谢王晓都老师,她又让我们回到了去年“5·12”那个撕裂人心的时刻。那既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也是对民族的锤炼,让我们再次为汶川大地震中做出可歌可泣、永远彪炳千秋的业绩的英雄老师感到自豪。当然,王生老师、王威老师及费宝莉小姑娘
语文教育必须是适时的教育,所谓适时的教育,就是要抓住机遇。正如《最大的麦穗》所昭示的那样——错失良机,无法回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一种捕捉机遇的敏感,一种灵活处置的智慧,根据学生处境的变动,情绪的流动,适时重组教材,调整教学,使教学与学生的存在处境实现最佳的相似匹配。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真正触动学生生命的;学生的学习也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学习。  当前乃至很长时期,同心同德支援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