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灌输式教育,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其灌输式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人才,而在新时代倡导自由发展,创新氛围浓厚的大势中,却仍抹杀不了灌输式教育的实质。而灌输式教育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束缚,从另一方面又将反作用于社会的进步,甚至产生阻碍作用。因此,解除其束缚,从小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势所趋。对于灌输式教育的批判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点展开具体的阐述。
  一、灌输式教育及其问题
  灌输式教育未顾及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也未把培养“自然人”作为终极教育目标。卢梭认为,教育要求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天性。而灌输式教育一成不变地将理论灌输给本不愿接受这些理论的学生,极大地扼杀儿童的天性以及创新性;灌输式教育本身是一种已僵化了的旧式教育,机械式记忆所培养的大量学习机器,不能妥善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
  二、灌输式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灌输式教育所指向的直接对象便是学生,而对小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对学习习惯的影响
  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儿童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因而他们的学习习惯往往是死记硬背,缺乏实际操作。学生将这种学习习惯不加思索地适用于所有学科领悟中,而在综合实践中却显得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低。
  (二)对兴趣形成的影响
  皮亚杰曾说过:“如果儿童对他做的事情是有兴趣的,他就能努力做到他的耐心的极限”,小学时期的儿童是兴趣形成的主要时期,儿童只有对所学习的知识与活动具有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而繁重的家庭作业却剥夺了儿童培养兴趣的时间。
  (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书面文字优越于口头语言的想法仍然深深地保留在今天大部分学校体系之中。这种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省时省力,可让儿童取得较高成绩。但小学时期却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书面文字过分重视,进而导致学生表达欠佳,不利于儿童的人际交往。
  (四)对个性的影响
  教育有两个根本弱点,往往使教育成了一个难于对付的工头,如果我们承认这两个弱点,教育就能得到大大的改善。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不是单纯地否认)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灌输式教育忽视儿童在不同的年纪所展现出来的鲜明个性,未能兼顾儿童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元素往往被压制。
  三、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为适应时代发展中所蕴含的创新潮流,提高學生创新能力势必要从娃娃抓起。这要从多个层面加以落实。
  (一)制度层面
  要全面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制度先行。要以制度促创新,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为主,个性思考与思维记忆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将教育创新理念落到实处。
  (二)学校层面
  学生从属于学校,而小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仅应充分融合探索性、自主性、批判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四个着力点上,更要体现活动性,这样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获得新的教育效率增长点。
  (三)教师层面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极易受到教师奖惩的影响。为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轻描淡写地评价,而要做出积极反应,如口头表扬、表示接受学生观点、运用代币制等。这些积极反应能激励小学生再次回答,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掘其潜藏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让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兼具教育爱,教育爱是理性的爱、深沉的爱,是公平的爱,是协助性的爱,是关注于当下又着眼于未来的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要充分地爱儿童,有分寸地“爱”,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学生独具个性的特点。
  (四)学生层面
  学生作为教育中的主体,要摆脱灌输式教育的弊端,学生自身也要有所建树。学生要勇于思考,敢于发问,积极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往往把自己的不思索归因于其自身没有创造性。其实不然,幼儿就有创造性的萌芽,小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所以正当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始终坚信自己的创造性,并淋漓尽致地将其发挥出来。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渐进发展,灌输式教育必将淡出教育发展的视野,其所忽视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逐步提上日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日趋迫切,而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需要权衡各方面力量加以建构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忽略了这个关键时期,后期的各种培育都是亡羊补牢,无益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其他文献
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懂得进与退的辩证法。什么时机退,什么领域不竞争。要相机行事。有时往往需要以不争去躲避恶性竞争,用不争来获取战略优势。
小学科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它重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我认为要运用好探究式教学这一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在执教《斜面的作用》这一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一大桶矿泉水,问学生可以
长期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存在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土壤修复”这一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2016年4月16日,天津港“8·12”事故区域,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有序展开。CFP供图  4月18日,央视报道了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建在污染地旁,部分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由于学校附近开挖的地块上曾经是三家化工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有
中波在贸易和投资、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助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合作等方面潜力巨大  波兰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亲自推动下,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合作,使双边经贸合作出现可喜变化。最近,习近平主席对波兰进行的历史性国事访问,以及中波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必将极大地促进中波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中波贸易合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角度将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象征游戏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需要应用“象征物”来代表或代替某些事物进行游戏。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科学观察,有效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有效运用“象征物”,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一、幼儿游戏中的象征性  象征游戏是将知觉到的事
教育界大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工作、学习,倘若都能自主,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主之培养,使它贯彻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更多的班主任是依靠自己单个的力量对班级进行管理,最终导致老师心力交瘁,学生“无法无天”。  小学生的天性都是天真、好动、好奇、善良和喜欢模仿的,同时也会带着一点叛逆。我们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对被管理者者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
体制编制调整是军队军事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军事变革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军队体制编制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军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服从大局。体制编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