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赡养,老年人如何维权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照料了一个多月患口腔癌晚期的父亲,他一看见我来看他,会重复地说:“你不用天天把我守起,要把你的精力贡献给社会。”这让我有很多感触。就笔者而言,精神赡养优于物质赡养,遵医嘱看护父亲,比在医院由护工护理,父亲更加有望康复。面对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人人都会老,孝道既是对历史和昨天的维护,也是对明天的保障。
  法律规定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任务,照顾老年人的特别必要。”该规定中经济上供养是指物质和金钱上的供应,用以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生活上照料是指对老年人的起居、饮食、睡眠、运动、安全、居住条件以及卫生条件、生理状态等诸多方面进行安排与照顾,使老年人的生活无实际上的停滞亦无后顾之忧。精神上慰藉是指与老年人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听取老年人的心声,减轻老年人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保持老年人的心情愉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赡养人的赡养任务具有法律强制性,赡养人不得以摒弃继续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任务。
  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之间的关系
  要维持被赡养人的生活质量,保持被赡养人的身心健康,适当增长赡养人的经济付出,法律是支撑的,赡养人应予以理解和自发履行。倘使赡养人精神赡养做得好,被赡养人心情愉悦,生活质量进步,则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相对地削减赡养人的经济付出,减轻生活上照料的负担。若赡养人精神赡养做得不好或不尽精神赡养任务,对后代的期望得不到应有的回馈和反应,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心灵得不到安慰,只能与孤独相伴、与寂寞为伍,长期处于身心不平衡状况,必然导致赡养人经济上付出的增长和生活上照料负担的加重。
  赡养人的赡养任务具有道德性、传统性和法律强制性。一方面,精神赡养作为法律强制性规定,其最大的功能是它的宣示和导向作用,该条目时时告诫赡养人,赡养老年人是法定任务,精神赡养是法定赡养任务的重要内容,不履行精神赡养任务即是违法,不仅受到社会的否定评价,还要承担响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对因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精神赡养任务造成赡养人经济付出增长或赡养人的生活照料负担加重的,人民法院应依法支撑被赡养人的请求。
  精神赡养包括哪些内容
  子女应多尽些孝道,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带薪休假等时间,尽量回家陪伴老人,要常和老人沟通交流。子女即使身在异地,不能天天回家陪伴老人,但可以借助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与老年人沟通交流,让老年人感觉到自己的子女就在身边。
  常向老人报告喜讯。父母们都盼望子女能有出息,子女要懂得老人的心思,及时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学习上的进步、生活上的改善报告给父母,让他们分享快乐,分享幸福。
  常调解老人精神生活。根据经济条件,支持老年人参加一些适合的旅游活动,让老年人愉悦精神,开阔视野。或者,给老年人订几份适应老年人阅读的报纸或杂志,使他们多动脑筋,增长知识。让老人参加当地的老年大学或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常满足老人的要求。有人说,孝顺,就是顺着父母。这话颇有道理。子女多站在老人角度考虑问题,对老人提出的不同要求尽量满足,让老人处处感觉到顺心如意。赡养老人既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精神赡养可以起诉吗
  精神赡养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或道德义务,也是一个法律义务,但就目前而言,法律对不履行精神赡养的法律责任规定的不具体,不过,老年人依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当老年人要求子女进行看望,或要求与有条件的子女共同居住,而子女拒绝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诉讼手段解决。另外,子女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虐待或者限制老年人精神生活自由的行为,不仅具有可诉性,而且很多情况下也只能通过诉讼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其他文献
"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2020年3月15日,一颗"大地之星"悄然陨落,"天地大舞台"上却永远留下了他的名字——宁津生。据武汉大学官方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期刊
车开不进去  小王刚上大学时,总记不住学校的通信地址,于是他像演员背台词似的天天念叨,时间长了倒是记住了,可是一不注意就说出来了。  有一次打的去学校,司机问他:“去哪儿?”他说:“去××区××路××大学28号信箱。”  司机说:“对不起,我的车开不进去。”  打错电话  小方打电话一不小心拨错号码了,对方接起来之后,小方问了一句:“您好,您是姓刘吗”“是啊!”对方回答。小方一愣,然后又问:“您好
期刊
1920年8月,党的上海发起组织成立后,《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就成为了该组织的机关刊物。在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他在文中说:“吾党對于法律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它,也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它;我们希望……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陈独秀的这篇文章可以肯定是在8月份写的,因为7月份党的上海发起组织尚未正式成立,该期杂
期刊
移动支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人的消费生活,“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是很多人的常态。但很多老人对于“触网”也仅限于打电话、发微信,有的老人用的还是“老年手机”。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平台经济“大显身手”,中老年人也随着“大流”加速“融入”互联网应用潮流之中。“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拿起了智能手机,自助式消费成为了他们争相学习的新玩意儿,也逐渐过起了“云”上的日子。
期刊
2月28日 武汉 天气 小雨  我是广东省第二批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今天是我们来到武汉支援满月的日子。  前天(2月26日),84岁李奶奶和88岁冯爷爷这一对老夫妻同时出院了。其实最先收治时,我们并不知道老爷爷老奶奶是一对伴侣,因为他们从急诊分2天送来病区。老奶奶入院时高热39度,神志模糊、呼吸急促伴困难、血氧不足70%,一度被告了病危,老爷爷病情相对稳定。  在
期刊
“这肯定有问题!”  2019年12月26日上午,一對老两口来到张继先所在的医院看病,当时正好是她在值班。两人当时的症状很像流感——发烧、咳嗽。为了保险起见,张继先让他们去拍了肺部CT片。结果出来,她眉头一皱。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张继先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为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对传染病疫情有着高度敏感性。
期刊
鹰龙山大捷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移到川北。当时的川北偏僻落后,又被军阀分割统辖,军阀们在各自辖区大量种植鸦片,以大烟土代缴税赋。当地男人普遍吸毒,田间地头和屋里的重活都压到了妇女们身上,因此她们吃苦耐劳,特别能干。红军来到后,觉悟了的妇女纷纷参加革命,组建了一些不脱产、半军事化的妇女武装。为了整合这些力量,1933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直属妇女独立营在通江正式成立。  妇女独立营
期刊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处置能力的一次试炼,也是对我国科学素养的一次考验。17年前抗击非典的历史,也是一场全国性的国民卫生运动。很多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习惯了戴口罩、勤洗手、分餐制、自我隔离。此次防控疫情,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科学防护。但也有少数人,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在公共场合不戴口罩者有之,在人群中不加防护地打喷嚏、吐口水者有之,炮制各种“土法偏方”、传播各种“惊人阴谋”的人也
期刊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和老年群体的日渐庞大,老年人的理财需求也不断增大,从定期储蓄到理财产品、股票及基金投资,到处都能看到老年人理财的身影,“老年理财时代”已经到来。围绕着这个藏金蕴银的“银发大市场”而生的众多企业中,不乏一些坑骗老年人的不良投资平台。甚至有些老人因一个电话、一张宣传单或者是一条短信,就将自己辛苦积攒的“养老钱”赔个精光,而陷入“老无所养”的困境。专家提示,每个退休老年人都应该合理规划
期刊
初见刘老,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让人很难把他和92岁的高龄联系起来。  刘钦向其实并不是修文人。1927年,刘钦向出生于河南密县。1942年的一个夏天,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刘钦向和村子里几个小伙伴一起连夜逃离了家乡。经过两天一夜的跋涉,在一个叫王武的密林大山找到了八路军,从此开始了抗战生涯。刘钦向先后当过通讯员、侦察员、侦察参谋、营参谋长等。  解放后,刘钦向转业到地方,先后在贵州桐梓县、修文县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