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过起了“云”上的日子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nj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支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人的消费生活,“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是很多人的常态。但很多老人对于“触网”也仅限于打电话、发微信,有的老人用的还是“老年手机”。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平台经济“大显身手”,中老年人也随着“大流”加速“融入”互联网应用潮流之中。“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拿起了智能手机,自助式消费成为了他们争相学习的新玩意儿,也逐渐过起了“云”上的日子。
  近日,扫码乘车难住了家住油榨街的78岁李明均,他没有智能手机,不会扫码操作。2月9日,他特意来到移动大厅,花了1499元买了华为智能手机,办了上网流量套餐。
  “年纪大了,脑筋转不过弯,一直学不会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现在,子女孙子都在身边,刚好可以好好教我如何使用。”拿到新手机的李明均,爱不释手,“我要是再年轻个十几二十岁,势必要玩转它。”
  在孙子的帮助下,李明均在智能手机里新下载了微信、抖音、腾讯视频等不少APP。
  “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是最近半个月来,李明均使用智能手机的新感触。
  和李明均相比,他的姐姐82岁的李明霞早已学会用手机看新闻、视频。
  “最近贵州已经连续十多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与周边省份相比,贵州确诊病例最少,持续‘零新增’时间最长。湖北新增确诊病例也降了不少。”李明霞说起疫情的最新情况“门儿清”。
  “我每天都在网上看新闻,还有防治疫情的科普文章,也会用抖音看一些视频当娱乐。”现在,李明霞开始学着打微信视频电话,和女儿、亲戚、朋友视频聊天。
  “腾讯联合微医、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医联、丁香医生等五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推出了‘疑似症状在线问诊’小程序;贵州中医一附院开通了网络义诊;贵阳市心理卫生协会开通了心理公益援助热线……如果我们身体有什么不适,均可免费线上咨询医生,免排队,直接和医生对话,减少线下接触,避免了交叉感染。”这次防疫让李明霞发现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有这么多用处。
  这些对他们而言,都无比新鲜。
  和他俩相比,78岁的朱绣凤头脑灵光,是他们伙伴儿当中算是最擅长用网络的人。
  大年三十晚上,朱繡凤便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将新年红包发给了外孙。她笑着说:“外孙觉得传统的红包太Low,不符合他新新人类的个性,要我们跟上时代步伐。”
  外出购物刷微信付款,朱绣凤已经“轻车熟路”,但是网上购物她还没有体验过。
  疫情发生以来,朱绣凤已经在家待了近一个月。天天在家吃饭、睡觉、看电视,感觉很无聊,于是她想利用这段时间学点东西。期间,朱绣凤不仅学会了手机购物,还通过“贵阳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在线预约,给自己成功“抢”到了一包口罩,这让她又惊又喜。
  疫情期间,一些不会也不愿意在网上购物的中老年人,在晚辈的指导下开始触网购物。这不,年过六旬、家住花果园B北区的余志伟为了减少出门带来的风险,在女儿的帮助下,开始选择线上买菜、购物。“不出门也能‘逛超市’了!线上订购,指定地点送达,全程无接触配送,安全、健康、方便。”她习惯性地点开永辉超市官方小程序,线上下单买菜。“芹菜、土豆、白萝卜、鸡、鸭、鱼、牛肉等各类新鲜蔬菜肉,每天12点之前下单,当日达,最快半个小时能收到。” 提到自己手机上的各类小程序,余志伟侃侃而谈。
  现在,她已摸清了小区周边每家超市的抢购“规则”,周几有新鲜的牛肉,何时有特价的蔬菜,哪里的水果个大又甜,调好闹钟准时采买,每天都有满满的收获。
  “自从她学会了在网上买东西,就经常网购。她老说网上买的比实体店的好,都快买上瘾了,天天盼着快递来。”余志伟的女儿调侃道。
  摸索、学习、适应,李明均、李明霞、朱绣凤和余志伟都是老年人接触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疫情发生后,他们加入到互联网“大军”,体验着新鲜丰富的网络生活。
其他文献
在3月7日发布的“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上,20名身处抗击疫情一线的女医务人员事迹感人。她们是不幸感染病毒、康复后主动重返岗位的护士郭琴,是主动请缨支援湖北、在一线火线入党的医生王冰,是作为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大管家”、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硬核”护士长的陈静,是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18天、不幸突发疾病逝世的医生徐辉……她们有的是“妈妈”,有的是“妻子”,有的是“女儿”;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护
期刊
探索“夕阳云”路径,打造智慧养老“存储器”  智慧养老以大数据云平台为抓手,以网络管理为重要支撑,以优化服务管理流程为重点,发挥大数据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医疗机构、社区、政府和老干部连接起来,探索为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常态化跨部门、跨领域的业务协同平台和数据平台,即“一云四库四平台”。  ‘一云’即‘夕阳云’,利用大数据远程维护老干部生活状态的平台;‘四库’即个人资料库、课程精品
期刊
“疫”不容辞战一线  “拉开玻璃窗、风景这边好;今年不串门,手机微信聊;防控要点多,电视在播报;没事别扎堆、聚餐也不要;如需出门去、别忘戴口罩;回家要洗手、消毒很重要;大家齐防控、疫病无处跑!”  连日来,遵义市播州城区大街小巷、小区楼栋,以关工委王辅华、黄守志、伍福乾老同志为代表的50多名“五老”人员戴上口罩、红袖章,手持话筒和便携式音箱,编排口号、巡回宣传。  南白街道组建7支“五老”志愿服务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来。  回望历史,病毒从未远离人类。整部人类文明史当中,写满了我们的祖先与病毒抗争纠缠的血和泪。  所幸的是,从古至今,每逢危急,人类永不缺乏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与病毒缠斗,也与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微生物交手。  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历史上有许多值得铭记的名字。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奋战在防“疫”战线,为人民的健康,为中国人口的繁盛,立下了盖世功勋。  当前,中国人民正进行
期刊
同时间赛跑,火速组建“危重症病房”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从死神手中抢人。”这些话在每一位一线医护人员心中,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一分一秒都是生死时速,每时每刻都是性命攸关。  2月1日当天,接到紧急通知后,由院长乔杰带领的北医三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在一小时内集结完毕。大家来不及收拾行囊,也顾不上与家人告别,直接从医院奔赴机场,当晚就挺进了武汉。  在临行前的出征仪式上,乔杰给自己打气,也
期刊
人的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奋斗要有追求,追求离不开选择与坚守。  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涌现了一大批以黄大发、余留芬、姜仕坤为代表的展现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先进模范!“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为人生奋斗的哲学——选择与坚守, 充实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完美证明。  人生的选择与坚守,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念作指导,既要有理想信念作
期刊
入城纪律规定得越来越细  进城市以后怎么办?这道考题,是毛泽东布置给全党的。解放军接收接管的大城市,上海并不是第一个。但一些部队进城的经历确实反复,有的还很曲折。在一些解放的城市里,照搬农村经验分“浮财”,发动贫民斗争工商业主,甚至不同单位争抢房屋、物资的“捞一把”现象,也时有发生。  与此对应,则是从1948年1月起,到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前,中共中央关于城市接收总体方针的
期刊
"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2020年3月15日,一颗"大地之星"悄然陨落,"天地大舞台"上却永远留下了他的名字——宁津生。据武汉大学官方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期刊
车开不进去  小王刚上大学时,总记不住学校的通信地址,于是他像演员背台词似的天天念叨,时间长了倒是记住了,可是一不注意就说出来了。  有一次打的去学校,司机问他:“去哪儿?”他说:“去××区××路××大学28号信箱。”  司机说:“对不起,我的车开不进去。”  打错电话  小方打电话一不小心拨错号码了,对方接起来之后,小方问了一句:“您好,您是姓刘吗”“是啊!”对方回答。小方一愣,然后又问:“您好
期刊
1920年8月,党的上海发起组织成立后,《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就成为了该组织的机关刊物。在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他在文中说:“吾党對于法律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它,也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它;我们希望……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陈独秀的这篇文章可以肯定是在8月份写的,因为7月份党的上海发起组织尚未正式成立,该期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