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工作工程为基础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为诉求,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为切入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应用实施。以此期望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038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课程目标的设定不仅仅只专注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应该要注重将能力与素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根据这样的课程目标制定对应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要以达成目标为要求;其次是完成好教学内容的传授;再次是课程活动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最后是学生与教师的多元评价需求。美国教育率先引入项目这一概念,由于传统教学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弊端,杜威在1986年提出“设计教学法”。而后霍德华·加德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项目教学理论,现如今除教育领域外,其他领域也引入了项目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开始运用项目教学。1996年德国有些专家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随后,职业教育者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参与设计工作和技术的能力” 成为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现如今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将工作工程思想运用到学生技能培养上。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首先创立了项目制教学,按照项目的形式,将教学任务划分成不同具体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学生接到具体任务后,分组开始研究不同类型的案例,自主探讨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得以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实操起来,能够总结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并思考面临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应该如何去处理。21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工作工程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职业教育当中,由于到目前为止的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但是中国职业教育将其核心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项目制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固化教育模式,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单一的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项目制教学着重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以项目为目标主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发挥、主动探索,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可采用PDCA循环模式。PDCA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由四个管理阶段构成,分别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项目制教学也是需要设定项目目标,学生自行分组开始实施,检查项目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由于两者的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项目制教学运用PDCA循环方法是有效的。
第一阶段为计划。由教师主导,提出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出具体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拿到任务之后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方案。第二阶段为实施。学生自己制定了具体的可行方案之后就开始按计划执行,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支持,同时担任监管者的角色。第三阶段为检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检查项目完成进度以及计划是否按预期完成,同时开展考核评定,从而提升学生的项目执行能力。第四阶段为处理。学生完成项目的成果以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力的锻炼情况,需要教师总结,并据此不断优化项目;学生同样需要自我分析优劣所在,总结经验与不足。一个PDCA过程至此结束,而在这一PDCA过程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则是通过在下一个项目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完善,即循环模式开启。通过这种循环模式,项目不断优化,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1 项目制在互联网教学中的设计
项目制教学着重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以项目为目标主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发挥、主动探索,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1.1 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被动的一方,而是主动参与到项目制教学中,在实践中发现理论与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差异,并思考该如何处理这种差异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一改以往的单向知识传递者身份,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与指导作用,通过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能有项目实践的理论支撑,通过组织项目、指导项目、考核项目、总结项目来完成项目制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行为,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1.2 培训周期短且见效快
项目教学法通过分割总项目到具体任务,可以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完成整个工作内容,并且实践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1.3 可控性好
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老师得到反馈予以支持,整个项目形成良性循环,能够完成预期的课程目标效果。
1.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项目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深层次开展实践教育,通过项目的设立、具体任务的划分、学生分组完成具体方案、考核与总结四个方面不断优化项目与学生能力。
1.4.1 项目设立
项目设立要同时考虑到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状况,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任务自身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可接受度相匹配,要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有所锻炼,但是也要让PDCA循环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度呈阶梯状,通过各项目的完成,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
1.4.2 计划制订
在具体操作中,学生根据工作任务来制订自己的计划,教师全程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监督整个过程的完成情况。第一步需要根据任务需求调研,调研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自主选择;第二步整理资料,对其中所需的数据加以处理;第三步完善计划制订,针对前期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细节;第四步分析可行性并准备计划地开展工作。 1.4.3 分组实施
为了PDCA循环方法的有效延续,减少各组成员之间互换需要新的时间去培养协作氛围,以及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优势来制定分工,各项目小组成员都相对固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组时,要将各方面不同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分工合作使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4.4 考核评定
考核评定不是单一的像传统考试一般,只注重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而要关注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评定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参与到考核评定,让学生可以自我反思不足与优势。
2 项目制教学在互联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效率低下,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项目制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采用项目式考察本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中非常放松,对理论部分不重视,从而导致课堂听课效率十分低。而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支撑不足,使得后续的实践部分无从开展。
2.2 难以监督到每一个学生
以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不能保障每组的组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有效监督与控制难以实现,反馈的效率低。这种方式会使得真正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只是一部分同学,导致出现教育成果区分度大。
2.3 考核方式不利于部分学习努力的学生
项目式注重的是平时的课堂表现,而那些善于表现自己却并未真正学习的人,容易拿到高分的成绩,这样会打击到那些真正花费时间学习,默默做出贡献学生们的积极性。
2.4 教学设备的配套性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放到教学实践中来,对于硬件配套设施的要求也比较高,学校需要加强相应硬件设施的配备,给学生创造相应的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5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完整性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知识,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职业技能的指导,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项目制教学则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自主探索,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具有实践经验,方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2.6 教师指导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已经形成固化模式,从而产生一定的束缚和心理定式的影响,对项目教学法的把握不足,学生也未能在项目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逐步将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项目教学模式。
3 应对措施
3.1 教师的合理引导极为关键
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学生可以自主根据不同人物制订具体计划并开展实施,由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欠缺,那么教师的指导就尤为关键。一方面是在理论知识方面给学生务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3.2 项目选择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项目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匹配,项目的具体任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划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有干中学效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3.3 项目设计必须正确把握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项目设计必须将项目任务的制定与理論知识的实践运用相结合,通过项目教学达到将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目的,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不仅能够夯实理论基础,同时也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制定可行的项目,并能够给学生必要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彭良平.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 石流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2015(8).
[3] 朱思文.“项目制”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4] 郑凤婷.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3.
[5] 王建新.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教学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6] 兰先芳.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大学报,2011(1).
[7] 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 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038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课程目标的设定不仅仅只专注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应该要注重将能力与素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根据这样的课程目标制定对应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要以达成目标为要求;其次是完成好教学内容的传授;再次是课程活动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最后是学生与教师的多元评价需求。美国教育率先引入项目这一概念,由于传统教学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弊端,杜威在1986年提出“设计教学法”。而后霍德华·加德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项目教学理论,现如今除教育领域外,其他领域也引入了项目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开始运用项目教学。1996年德国有些专家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随后,职业教育者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参与设计工作和技术的能力” 成为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现如今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将工作工程思想运用到学生技能培养上。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首先创立了项目制教学,按照项目的形式,将教学任务划分成不同具体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学生接到具体任务后,分组开始研究不同类型的案例,自主探讨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得以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实操起来,能够总结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并思考面临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应该如何去处理。21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工作工程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职业教育当中,由于到目前为止的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但是中国职业教育将其核心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项目制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固化教育模式,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单一的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项目制教学着重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以项目为目标主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发挥、主动探索,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可采用PDCA循环模式。PDCA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由四个管理阶段构成,分别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项目制教学也是需要设定项目目标,学生自行分组开始实施,检查项目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由于两者的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项目制教学运用PDCA循环方法是有效的。
第一阶段为计划。由教师主导,提出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出具体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拿到任务之后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方案。第二阶段为实施。学生自己制定了具体的可行方案之后就开始按计划执行,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支持,同时担任监管者的角色。第三阶段为检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检查项目完成进度以及计划是否按预期完成,同时开展考核评定,从而提升学生的项目执行能力。第四阶段为处理。学生完成项目的成果以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力的锻炼情况,需要教师总结,并据此不断优化项目;学生同样需要自我分析优劣所在,总结经验与不足。一个PDCA过程至此结束,而在这一PDCA过程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则是通过在下一个项目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完善,即循环模式开启。通过这种循环模式,项目不断优化,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1 项目制在互联网教学中的设计
项目制教学着重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以项目为目标主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发挥、主动探索,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1.1 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被动的一方,而是主动参与到项目制教学中,在实践中发现理论与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差异,并思考该如何处理这种差异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一改以往的单向知识传递者身份,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与指导作用,通过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能有项目实践的理论支撑,通过组织项目、指导项目、考核项目、总结项目来完成项目制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行为,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1.2 培训周期短且见效快
项目教学法通过分割总项目到具体任务,可以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完成整个工作内容,并且实践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1.3 可控性好
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老师得到反馈予以支持,整个项目形成良性循环,能够完成预期的课程目标效果。
1.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项目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深层次开展实践教育,通过项目的设立、具体任务的划分、学生分组完成具体方案、考核与总结四个方面不断优化项目与学生能力。
1.4.1 项目设立
项目设立要同时考虑到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状况,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任务自身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可接受度相匹配,要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有所锻炼,但是也要让PDCA循环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度呈阶梯状,通过各项目的完成,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
1.4.2 计划制订
在具体操作中,学生根据工作任务来制订自己的计划,教师全程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监督整个过程的完成情况。第一步需要根据任务需求调研,调研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自主选择;第二步整理资料,对其中所需的数据加以处理;第三步完善计划制订,针对前期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细节;第四步分析可行性并准备计划地开展工作。 1.4.3 分组实施
为了PDCA循环方法的有效延续,减少各组成员之间互换需要新的时间去培养协作氛围,以及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优势来制定分工,各项目小组成员都相对固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组时,要将各方面不同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分工合作使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4.4 考核评定
考核评定不是单一的像传统考试一般,只注重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而要关注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评定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参与到考核评定,让学生可以自我反思不足与优势。
2 项目制教学在互联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效率低下,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项目制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采用项目式考察本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中非常放松,对理论部分不重视,从而导致课堂听课效率十分低。而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支撑不足,使得后续的实践部分无从开展。
2.2 难以监督到每一个学生
以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不能保障每组的组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有效监督与控制难以实现,反馈的效率低。这种方式会使得真正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只是一部分同学,导致出现教育成果区分度大。
2.3 考核方式不利于部分学习努力的学生
项目式注重的是平时的课堂表现,而那些善于表现自己却并未真正学习的人,容易拿到高分的成绩,这样会打击到那些真正花费时间学习,默默做出贡献学生们的积极性。
2.4 教学设备的配套性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放到教学实践中来,对于硬件配套设施的要求也比较高,学校需要加强相应硬件设施的配备,给学生创造相应的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5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完整性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知识,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职业技能的指导,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项目制教学则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自主探索,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具有实践经验,方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2.6 教师指导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已经形成固化模式,从而产生一定的束缚和心理定式的影响,对项目教学法的把握不足,学生也未能在项目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逐步将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项目教学模式。
3 应对措施
3.1 教师的合理引导极为关键
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学生可以自主根据不同人物制订具体计划并开展实施,由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欠缺,那么教师的指导就尤为关键。一方面是在理论知识方面给学生务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3.2 项目选择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项目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匹配,项目的具体任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划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有干中学效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3.3 项目设计必须正确把握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项目设计必须将项目任务的制定与理論知识的实践运用相结合,通过项目教学达到将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目的,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不仅能够夯实理论基础,同时也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制定可行的项目,并能够给学生必要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彭良平.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 石流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2015(8).
[3] 朱思文.“项目制”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4] 郑凤婷.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3.
[5] 王建新.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教学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6] 兰先芳.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大学报,2011(1).
[7] 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 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