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混合式课程开发设计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g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开发设计过程。首先对课程展开前期分析,找出课程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从课程信息、课程导学、单元划分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总体设计。最后介绍了课程单元的设计过程,包括单元导学、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学习评价这五个部分,并指出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的几个关键部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process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course of "Maintenance of Automobile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First analyze the course,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Then, the overall course design is conducted from three aspects: course information, course guidance and unit division.Finally, the design process of curriculum introduced, including unit guidanc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points out several key parts of the whole teaching activity design process.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mode;teaching design;automobile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7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21-0247-03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线上、线下教学各有优势,双线结合、融合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然会开创教育教学的新时代。 本文基于发动机械系统检修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开发设计。
  1  课程前期分析
  从课程现状分析入手,弄清楚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能通过混合教学设计来解决的?混合教学设计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再对学习对象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学习对象规模、学习对象知识基础、学习对象信息素養、学习对象的特殊性、学习者个别特征分析。最后分析混合学习环境,学校是否具备开展混合教学的物理环境?学校是否具备有对应混合教学的激励、支持和政策?
  笔者对本课程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前期分析,提出存在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学生来源不同(高中+中职),学生基础不同,导致老师不能一一了解学生的不足,采用课前发布线上预习资料和测试,让学生自测,了解不足,便于调整上课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自觉性差,所以不愿独自线上学习,将一部分线上学习课时在指定教室/机房进行,并有老师在现场指导督促;课程学时多概念也多,学生不易理解,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影响深度内容的理解与技能的训练,将概念学习部分移动到线上,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PPT、短视频讲解等呈现,同时利用概念结构图增强概念之间的联系,强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与主次关系;本课程实训课时和实验设备有限,实验员不足而学生数太多,所以硬件条件不够,导致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实践操作,所以在实验前发布标准操作视频,让学生自学,提前熟悉实验内容,实验中让学生小组内分配任务,录制实验过程,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并在课后提交,实验后每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及时总结。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信息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从业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相关科目,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使用、管理与服务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工作过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节能与客户服务意识,促进学生负有汽车检修质量、安全运用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各种汽车维修检测过程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各环节的理论知识,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其先修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学生已经具备汽车相关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课程导学
  包括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与能力、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课程内容结构,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用图示;学习日程安排;考核方案,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等维度。考核方案是课程导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本课程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如图1所示。
  2.3 单元划分
  基于教学周分配学习单元,拆分学习单元,细化知识点。本课程划分为7个学习单元(如图2所示),每个单元根据内容的多少又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和一个实训。例如将单元2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设计为6个学习任务和1个实训(机体组构造、机体组维修、活塞连杆组构造、活塞连杆组维修、曲轴飞轮组构造、曲轴飞轮组维修、实训2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检测)。各个单元学习任务的划分都是按照先构造后维修最后单元实训的原则设置。
  3  课程单元设计
  3.1 单元导学
  单元导学设计的目的是告知学生如何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包含以下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划分重难点、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步骤与流程、学习方法与建议、课程章节导读、知识导图。
  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清晰明确,具有可评价性;目标必需互相关联,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与总目标层级互套,联系紧密;教学目标具有可理解性,具体界定出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哪些概念、问题、关系,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在学科中占有核心地位。
  例如单元2机体與曲柄连杆机构任务1机体组构造,笔者将教学目标撰写为:学生通过学习PPT和微课视频,完成学习活动,能够正确描述机体组的组成、结构和作用,正确率达到80%。
  3.3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具有多种形式:电子讲稿如PPT;电子文档如电子教材、PDF文档、WORD文档等;视频如讲课视频、演示视频等;还有一些动画、程序等资源。选取何种教学资源形式需要匹配学习内容。资源可以自行编制,也可以借用现有资源。
  本课程的每个单元内的学习任务录制至少一个单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视频,运用思维导图画出每个微课与该任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对应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而课程的实验教学视频主要根据本学院实训室现有设备进行现场录制,学生可以在实训课前预习视频内容,实训完及时总结操作过程有哪些不规范、不安全、不正确的地方,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3.4 教学活动
  该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基于优慕课在线学习平台、汽车实训室条件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其中课前和课后学习阶段包含了教师与学生的线上线下的准备和学习部分,而课中主要是课堂线下部分。如图3所示。
  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过程笔者认为一定要做到的几个关键部分:①课前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课堂讲解内容的调整。该部分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学生预习后的自测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根据自测结果教师及时调整课中教学的重难点,这样重难点突出,课堂效率高。②课中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布置课后作业。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而这些恰恰又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改变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了解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情况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布置作业,教师针对课堂所教内容和学生接受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是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新技能及时巩固,加深印象,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掌握课堂的学习效果。③课后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和教学反思与教学纪律,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和完成学习反思与学习记录。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教师的反思可以让教学状态进入更优化,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充实自己。学生通过反思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5 学习评价
  为使线上、线下的学习能够有机融合,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与阶段性学习成果需要更多的纳入学习评价之中。在混合课程中,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得我们能用多种不同的维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准确的学习评价可以督促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频繁的监控,也能使管理和实时评估更加有效和准确。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适应潮流和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琳.面向个性化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1):51-53.
  [2]曹海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10):44-45.
  [3]何吕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汽车博览,2020(7):84.
其他文献
摘要:数控机床与3D打印一体化制造技术在加工生产时拥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为此,文章在阐述数控机床与3D打印一体化制造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数控机床与3D打印一体化制造技术融合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打造数控机床与3D打印一体化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制造方式进行探究,旨在能够降低3D打印制造的难度,提高产品的制造速度。  Abstract: The inte
摘要:针对不同充电模式和方法下的动态特性对计量产生的影响问题,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影响因素、改进电动汽车充电计量准确度,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计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电动汽车高速充电冲击性负荷的特性,提出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谐波计量和冲击负荷计量的方法,通过仿真分析进行了验证,小波变换计量的基波和谐波的精度较FFT算法低,但对非稳态波(三角形冲击波)的计量精度较FFT算法更高。  Abstract:
摘要:长时间的太阳暴晒会使汽车释放有毒物质、车内部件老化等。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出了一套汽车智能降温设备,该设备主要由局部制冷装置及气囊结构两部分组成。气囊结构与太阳能薄板、离心风机相结合,太阳能薄板收集太阳能提供能量。离心风机正转,导气管道使气囊充气并展开,在汽车面前形成低温风幕;局部制冷装置采用了半导体制冷及水冷循环,通过水冷循环带走由半导体制冷装置所产生的热量,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 
摘要:线控转向是车辆转向系统中的最新技术之一。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线控转向系统,详细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在电动车辆上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方案,从而提高车辆的转向特性和安全性。  Abstract: SBW is the latest technology i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
摘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冲击,各高校正积极建设“新工科”专业,本文以江西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分析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车辆工程行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Facing the impact of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摘要:航改型燃气轮发电机组的设计运用中,同期并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以往大量实际应用案例中,绝大多数燃气轮发电机仅设计了单点同期并网的运行方式,即利用发电机出口断路器进行同期并网。随着分布式能源站市场的发展,航改型轻型燃气轮发电机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点同期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传统单点同期方式基础上增加利用高压断路器作为备选同期控制点的设计与研究成了必然趋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摘要: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于2021年6月在山东圆满结束,新赛制下该赛项对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起到怎样的引领作用,是技能大赛带给专业建设的重要回馈。本文在解读赛项新规程基础上,结合选手赛场表现,分析技能大赛对课证融合的引领途径。  Abstract: The auto marketing skills contest, wa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in 2021 in Sh
摘要:船舶动力来源主要为柴油机、燃气轮机等,在其提供动力的同时还会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此开发绿色环保的船舶动力能源迫在眉睫。氢燃料作为可再生、无污染、热值高的动力能源,解决目前船舶污染排放的难题。本文研究综述了燃料电池及其发电系统,研发的几种燃料电池船舶的应用情况,总结船舶氢燃料电池应用推广问题,展望氢燃料电池在船舶应用的前景
摘要:汽车造型评审是整车研发流程的重要控制节点,评审的进度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整车开发进度。传统汽车造型评审主要采用制作油泥模型的方式,研发和时间成本高。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CAVE逐渐在汽车造型设计评审中得以应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密封式移动结构的环视CAVE技术显示构架,其相比传统装置具有方便移动、快速布置与收纳等特点,有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整车研发领域的推广应用。  Abstract:
摘要:从实验教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及原因,结合本学院的发展目标并参考国内外其他高校关于虚拟网络教学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环境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虚拟教学模式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当前的疫情环境,它不仅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弥补了当前现行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