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老年人的骨病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方式进行探讨,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的126例骨科患者,年龄都在65岁以上,做了骨科手术的老年人中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在6~12小时内老年骨科手术的病人的认知功能与麻醉前相比p<0.05,这个数据出自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而麻醉后的24~72小时的认知功能与麻醉前相比p>0.05。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骨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021-01由于这些骨科的手术患者都是老年人,年龄都比较大,因此,在做手术时对病人进行麻醉对他们的术后认知恢复有一定的功能上的影响。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的几率一般是在手术过后的5天内发生,他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有直接关系。他的特点一般是对病情的波动较大、发作急,并且发生在夜间时较多,也比较严重,白天时好些。为了要对老人的骨科手术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手术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恢复影响进行调查,对12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在对我院的126例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为资料源,将它们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有63例是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29人做的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34人做的是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在这些病例中他们的年龄都在65~87岁之间,其中有男士30例,女士33例。在看全麻醉的对照组其中有63例患者,31人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32人做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在这些病例中有34例男士,29例女士,他们的年龄在67~85之间,这两种的骨折手术人员年龄都比较大,平均在75~85岁之间。
  1.2手术麻醉的方法
  在做骨科的手术前,两组患者都是两组患者术前用药已用,在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也是正常的。首先要对患者的肢体静脉通路放开,注入10mL/min的乳酸林格氏液,这是全麻的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的麻醉是硬膜外麻醉,主要是在患者腰椎间进行硬膜外腔的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给予试验剂量2%的利多卡因3ml,观察5到10分钟,无蛛网膜下隙阻滞征象,再每隔5分钟注入0.75%的盐酸罗哌3-5ml,控制患者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即血压值小于基础值的20%或血压在60-90mmHg)时,首先要先加快输液,血压不见回升,可静注5到10mg麻黄碱,心率缓慢时,可静注0.5mg阿托品 。还有如果病人在手术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很低,在10g/L时或是红细胞压积占30%以下则医生要对患者注射浓缩红细胞。
  1.3检测的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压、脉搏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对比,用简单的神精状况检测仪器对麻醉的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监测,并且时间在6~72小时的任意时间,这种监测方法的最高分为30分。一般患者在23分以上是被认为无认知障碍的。
  1.4统计的方式
  对本次研究采用的医学统计软件儿是SPSS,其中t为材料检测,x2检测的相对时间,对本次研究的结果采用的标准差为±表示。
  2结果
  观察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与之前比较在统计学中的差异是p<0.05,是在手术后的6~12个小时内进行的测量。在24~72小时内,他们的麻醉后认知功能与麻醉前的认知功能差异在p>0.05。对照组的认知功能比较在6~12小时内,麻醉前比麻醉后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比较p>0.05。所以可以判断两组的患者在麻醉后24小时内的认知功能的评分能力的差异都是在p<0.05。
  3讨论
  手术过后的很多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麻醉时间有关,也对患者在手术中麻醉后恢复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的研究中,对骨科手术的患者的年龄、麻醉时间、血压、心率等方面都做了筛选,他们的平均方面没有任何差异,所以这些因素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因为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患者在做骨科手术后,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且这次的患者均为老年人,研究的主要采用方式是MMS测试,它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麻醉后认知功能的检测系统。MMS的评分是30分,在23分以上的老年患者则认知能力的恢复较强。我们采用的测量时间是6~72小时内的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结果表明:这两种患者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中不同的时间段对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比较差异不同,但一般都在p<0.05。然而,老年患者的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在麻醉后24小时内它的认知功能的恢复很好,效果也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徐秀芝.李增运.卞福连.姜丽.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年05期
  [2]周根荣.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5期
  [3]曹君瑜.杨晓斌.汤慧.叶球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徐建红.李玉红.包芳萍.项燕.祝胜美.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容量状态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陈育民.全身麻醉不会影响大脑[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作者简介:姓名 龙小丽 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江西省万载县单位 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专业 麻醉专业学历本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情况。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2-巯基丙酸纸片协同试验筛选金属酶菌株
【摘 要】 目的:探讨火针疗法用于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10月收治的67例OA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觀察组(30例),前者采用常规电针疗法,后者采用火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1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8/3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摘 要】 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中医术语是“心悸”范畴,西医疗法对心律失常以控制,往往很容易导致病症复发。采用中医药治疗,对心律失常整体调控,可以同时调节病情以及所存在的病理變化,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发挥确切疗效。本论文针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药 鉴定技术 鉴定方法 研究进展  在中老年疾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极高,严重威胁到中老年的生命健康。冠心病的常见临
在对老子之道与语言关系的分析与阐述中来探讨老子之道的四重境界,可看出作为"对象"的道,即非恒道,是恒道的经验层面;作为"非言"的道,即道言悖论与言不可言;作为"反对"的道,或"否定"
【摘 要】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焦循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经学研究特点鲜明,主张"以训诂明义理",提倡把经典内容的考据和义理思想的探究并重。他所著《春秋左氏传补疏》贯彻了这一研究思想。该书
目的:了解惠城区市售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于2005年1月~5月对惠城区6类食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6类食品(饮料、凉拌菜、糕点、灌肠类、酱卤肉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预防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3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性的应用常规剂量通便药物预防便秘。观察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观
【摘 要】 目的:观察为晚期癌症患者应用宁养服务的实际效果,探讨宁养服务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治疗,实验组接受宁养服务,比较两组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更佳,实验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个月。实验组:男女比例10:15,年龄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从业人员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取322名放射从业人员为接触组,并以298名非放射工作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