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讲评课的三点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评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课型,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讲评课屡屡被老师采用.考试结束后,很多老师在改完试卷、做好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喜欢用讲评课的形式,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错误纠正、得失分析,祈求得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智力的目的.但在现实的讲评课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现象:或是在墙上张贴标准答案了事,让学生自行对照检查;或是课堂上老师念一题答案,学生在下面跟着改一题;或是从第一题开始,题题不放过,老师一讲到底;或是就题论题,讲评没有侧重,没有拓展变化,没有归纳总结;老师讲,学生听,讲评课形式单一.笔者认为,要上好讲评课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在指导思想上,讲评应着力实现三个“变”
  1.1变教师的主演为主导
  教师在讲评课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认真思考讲什么,练什么,评什么,补什么,如何通过讲评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2)用心营造和谐氛围.表扬激励应贯彻整个讲评课的始终,要善于从试卷的答题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愿望;(3)虚心听取反馈意见.讲评中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有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或是讲评的内容,或是讲评的方法,或是讲评的节奏;(4)真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讲评,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听有所得,既要鼓励优等生拔尖,既要让他们“吃饱”,又要促进中等生争先,让他们 “吃好”,更要帮助后进生达标,让他们有“胃口”.
  1.2变学生的客体为主体
  学生在讲评课的活动中,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在身份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讲评活动中,只有老师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时,才能由被动地“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学”;(2)在形式上,互动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讲评活动中,只有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时,老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3)在方法上,学生不是简单克隆教师答案的机器.在讲评活动中,学生有主动发问的权利,这也许会打乱老师有条不紊的讲评计划,但老师必须接受这一挑战,不能以原先的讲评计划框框限制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4)在应用上,学生是知识和方法的实践者.在讲评活动中,老师是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引导不到位,学生会显得很盲目;引导过于具体,学生又会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教学中老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让学生在宽松的思维空间里,尽情享受知识和方法的乐趣.
  1.3变评价方法的“注入式”为“质疑、讨论”式
  “注入式”的评价方法,是课堂教学“一言堂”的真实表现.“质疑、讨论”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方法对了,情感深了,效果当然就好了.
  2在方式方法上,讲评应认真做到四个“要”
  2.1要讲学生之所需
  讲评时一定要讲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学生的所需之处.在原始层面上,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考题,引导学生分析考了哪些知识点,可以采用哪些解题方法.在扩大视野的层面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试题进行拓展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长此以往,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而提高.
  2.2要练学生之所想
  练是讲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不能光讲不练.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必须以学生之所想为依据,要跳出机械的解题训练的巢穴 .如何审题,怎么寻找隐含条件,如何画草图,怎么步列方程,应分门别类,配以适量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2.3要评学生之所要
  讲评时一定要评得恰到好处.实践中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评的内容没有针对性,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泛泛而谈;二是评的内容,突出重点过了头,突到无边无际的高难题中去了.前者评得太少太浅,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自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后者评得太多太深,学生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
  2.4要补学生之所缺
  补是补知识的缺漏,补方法的提升.补知识缺漏,补方法提升,不能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和就题论题的层面上.通过补缺补漏,逐步使学生从单一的知识点,串起系统的知识链,进而建立起扎实的知识架构.在学生解题似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时,老师应设法凝聚学生的点滴想法,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耐心启发、诱导,使学生感悟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让学生逐步领会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的方法,能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并抓住几个简单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性,确定解题思路.
  3在实施环节上,讲评应刻意追求两个“抓”上好讲评课并非一日之功,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如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方法等.就物理学科而言,目前,讲评课上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操作;重解题数量,轻方法指导;重技巧点拨,轻思路分析等现象,还颇多存在.为此,在讲评课的实施环节上,应刻意追求两个“抓”:
  3.1抓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1)审题要规范.审题包含四个环节:一是分析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二是明确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三是寻找隐含条件;四是确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文字表述要规范.答卷时的文字表述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概念、定理、公式的表述应准确无误,不能张冠李戴;二是步列方程应有依据,需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符号书写要规范.一个物理量有一个特定的符号.答卷时物理量既不能不写,也不能写错.
  (4)演算过程要规范.演算过程的规范化要求包括:一是根据方程导出由已知量表达的待求量;二是步列方程后不能直接写出结果,中间应有主要的运算过程;三是单位要统一;四是有明确的加注了单位的最后结果.
  3.2抓练题总结
  在总复习阶段,习题数量倍增,考试频繁.如果不得法,则效果并不理想.怎样通过适量的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关键在于对所练的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
  (1)总结知识点.通过一次训练或一次考试,必须通过知识再现,达到复习基本知识并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的目的.
  (2)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各种题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道题也许有几种解题方法.不同的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不尽相同,训练后必须进行归纳总结,是采用常规思维解题呢,还是采用逆向思维解题,数学处理技巧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总结,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总之,训练一道题,通过抓一抓练题总结,要尽可能让学生挖掘出应该得到的知识,应该掌握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讲评效果.
其他文献
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实验即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型,也是我们是实施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的手段,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既认识了现象,提高了观察能力,又弄清了知识的本质结构.借助于实验寓教于乐,实现了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快乐地成长;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分组实验的作用  分组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使用仪器,通过
中学物理《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有“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层出不穷.    1《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求解.     2把握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   
老师,您别走,我们不让您走!我们还有许多知识没学,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不懂。我们以前都习惯了“小饭桌”,是您带我们生食堂。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方法的采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灵感的激发.因而,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生成性教学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1.1随机性的特点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采用随机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需要
Narrator:Legend tells of a legendary warrior whose kungfu skills were the stuff of legend.He trave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worthy foes.Po:I see you like to che
Ⅰ.词汇,每空一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及所给汉语提示,写出所缺单词。  1. The jacket is ____ (红色的).  2. This is a green ____ (尺子).  3. You can have an ____ (桔子).  4. Frank is a ____ (好的) boy.  5. My desk is ____ (白色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妈妈就给我戴上了“破坏专家”的帽子。对这个称号,我是既喜又忧。喜的是我成“专家”了,忧的是他们对我有“偏见”。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了一个问题: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伽利略猜想前者的运动规律更为简单.然后通过实验与逻辑推理得出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加速度恒定,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高中物理中还出现了很多变加速直线运动问题,深入研究变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常要运用微积分知识,高中数学课并没有教微积分,只介绍了导
1设计目的  在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中涉及到盐水选种的计算判断问题,同时信息技术课已初步学习了QBASIC编程的基本语言及方法,能不能应用QBASIC编程来解决物理盐水选种的计算判断问题呢?根据教材编排和学生的学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完全是可能的,笔者做了尝试,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2问题分析  问题如果需要1100 kg/m3的盐水,现配700 g的盐水体积为900 cm3,是否符合要求,若不
Ⅰ.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的单词。  1. Gina is a good g____.  2. Look! The b____ is Jim Smith.  3. His f____ name is Hand.  4. What is his t____ number?  5. ——What’s your n____?   ——My nam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