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取舍艺术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我听了同事的一节课《社戏》,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还一起赏析了“偷豆”部分的内容,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分析写景的作用,最后探讨文章的主题。可以说本节课的内容很多,然而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好,因为他们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挖掘透。课后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所包容的内容之多,涉及面之广,因此不管什么样的教者,也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为了突出重点,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大胆地取舍,每节课通过一两个教学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争取一课一得,所以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上讲究取舍艺术,这样学生才会有重点的学习,记忆深刻。
  一、课堂教学的取舍,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重点
  所谓的取舍就是从语文教学的整体出发,在一节课中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本篇文章中最突出的点。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而有的点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就没有必要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讨;有的知识点在本文中凸显得不够明显,我们就可以暂时把某些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放弃,但是绝不是真正地永久放弃。而是这个目标在这节课中体现得并不太明显,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当在以后的教学中,某篇文章这个目标体现特别明显时,就在教学那篇文章时,作为重点目标,换句话来说,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进步,更多的收获。这样我们就把最突出的知識点用一节课的时间去研究探讨,学生印象一定是深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并有着深刻的印象,每天让学生收获一块砖,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筑起语文的高楼大厦。
  如在教授《一面》一文中,我当时只是布置学生把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抄写在练习本上,然后熟记。在第二节的分析课上,让学生找出三次外貌描写的不同之处,一次比一次细腻,进而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三次外貌描写,我们以前学过的,或是看过的文章几乎都是对人物进行一次外貌描写,而在这里,三次描写有何作用?这样学生会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那种由心而生的尊敬,而这份尊敬来自于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从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昂扬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性格。这节课就是抓住了三次外貌描写,挖掘透彻了,学生就易于接受了。而其他问题只是略讲或是不讲。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的开拓,他们通过一点真正地体会了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做到有的放矢。由于问题的兴趣性大,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而我只是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二个学习点上,延伸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实了学生的时间。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可以进行比较,可以进行联想,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课堂上的取舍艺术,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大胆的取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语文包罗万象,内容特别广泛,而《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指导是笼统的,在一课中选哪些知识点为教学重点是很模糊的。教学参考给我们的教学重点有时是面面俱到的,有时还不适合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导致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按字、词、句、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传统程式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使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最后彻底放弃了语文的学习,所以只有大胆地进行取舍,每节课都有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一直是大胆取舍。
  如在教小说单元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孔乙己》一文我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的一心只为功名,假如一朝中举,就会过上丁举人那样鸡犬即可升天的日子,就为这,不会营生,只有靠偷糊口的性格特点。掌柜冷酷无情、酒客麻木嘲笑,还有丁举人残忍的形象,进而分析孔乙己有如此下场的原因,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毒害。《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即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骂于勒、躲于勒。通过前后菲利普夫妇対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自然就会找到原因,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即使是亲兄弟,认钱不认人。《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我的教学目标是分析环境描写,通过分析烈日是什么样的?热得到了不让人工作的地步,而祥子为什么还要去拉车?雨下得那么大,大到祥子感到自己在雨中挣命的程度,进而分析出人物的悲惨命运。这样小说单元,各篇文章都有侧重,学生觉得有新意,也很有兴趣,学生领悟得还比较透彻。
  因此我认为,取精华的内容进行教学,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显著效果,而且学生也不容易有厌烦的情绪。因为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每一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每天上课前会说,今天不知又会学习什么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有所期待。看到学生的笑容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
  三、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所取舍
  首先,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多个教学任务,即使是一个大学教授。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十年前后他的对比,从他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上来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使一个机灵、活泼、健康的闰土变得贫穷、痛苦、麻木了呢?经过这样的一问,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探讨变化的原因。辛亥革命后,经济的凋敝,造成人民生活的痛苦,还有等级制度对人的影响深重。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把小说的主题挖掘出来了。顺便让学生自己分析杨二嫂的变化,就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文章选择的两个人物是有代表性的,是当时农民的代表,是小私有者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当时农村的人民,他们的痛苦就是当时农村人民的生活写照。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节课上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有兴趣。课堂上的取是取之重点,取之精华。我们所取的这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弄清弄透。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能囫囵吞枣。
  其次,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轨迹来看,教学中必须有取有舍,因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摄取都是渐进的,需要一个过程,而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暂时性,他索取知识需要一个细化的过程。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我们耐心地去等待,去挖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教好语文课,也并非只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些过程细化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积少成多,滴水石穿。
  总之,不求更多,只求更好。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采用精讲的方法,总是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微积分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微积分中的相关内容。希望基于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微积分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可以促进数学建模融入微积分教学方法的完善,对微积分的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数学建模 微积分教学 方法探讨  数学建模,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实际面对的问题建立数学
语文教学丰富汉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等层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
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实主义女作家非简·奥斯汀莫属。她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女性形象,具有较为浓重的女性主义色彩。其中,她的小说《爱玛》被大部分人认
语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科目,涉及文史内容的感性知识是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性情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语文,培养这种感性的"技能",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进步。但是高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本文就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语文 应用  一、前言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多媒体课件乘着课改的春风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必备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有着其天然的优势,无论在增加课堂气氛还是
一、《斑羚飞渡》导学案设计[1]  斑羚飞渡  【学习目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积累“对峙、飘渺”等生字词(不少于12个)。  (1)通过默读课文,按照飞渡事件发展顺序理清文章思路,勾画动人片段。  (2)通过小组讨论,作者意在赞颂斑羚的哪些精神和作者对待人类的态度,全面归纳文章主题。  (3)通过深入思考与小组合作,分析语言,探究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1.生字词(A/
从文学作品的育人意义来讲,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应该将文学教育与大学生的精神激励和道德养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文学作品的无形渗透能力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
师的课堂教学看起来通顺流畅、气氛活跃,但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深层次思考和自由的表达。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过程得经历体验、领悟、深化、升华这四个阶段,这就需要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中调节、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头脑中零碎、无序的数学知识。老师必须让课堂静下来,静下心来从容地等待、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想象,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梳理和归纳,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才会有学生的创新,
本文就《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的那两块旧手帕的文学意象进行解读,认为其意蕴主要有宝玉理解、体贴黛玉;思念、牵挂黛玉;让黛玉放心的爱情信物;对黛玉表达的"你
摘要:教师期待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预科生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着学生觉得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的困境,为使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掌握现代职业工作者必备的应用写作技能,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建立积极的期待效应对预科生学习写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期待效应 预科生 应用文写作 职业教育  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中皮格马利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