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地要和劝(一)

来源 :红领巾(3-6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你最大的“敌人”吗?
  作文江湖让你感叹深不可测吗?
  来吧,跟着“作文大侠”曾老怪修炼史上最轻松的作文绝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前三期我们讲了如何借鉴《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像炸了窝的麻雀,开心得不行:“‘一次次地问’这招儿还真是又好玩,又好用,又不费工夫。”很多老师和家长也特兴奋,大家不停地问:“还有吗?还有吗?除了《小蝌蚪找妈妈》外,还有别的童话可发挥,还有别的思路可借鉴吗?”
  嘿嘿,当然有!
  但凡著名一点的童话,都是可以借鉴的。名人名篇嘛,绝非浪得虚名。远的不说,就说所有读书人都熟悉的《小马过河》吧!让我们先读读原文——
  
  小马过河
  
  小马和妈妈住在绿草茵茵、十分美丽的小河边。除了妈妈过河给河对岸的村子送粮食的时候,他总是跟随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他过得很快乐。时光飞快地过去了。
  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吧。”
  小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蹚过去,但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道:“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蹚过河去。
  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小松鼠翘着漂亮的尾巴,睁着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小马一听,没主意了。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他只好回去问妈妈。
  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这回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蹚过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小马深情地向妈妈望了一眼,感激地说:“谢谢您,好妈妈。”然后,转头向村子跑去。他今天特别高兴。
  
  这篇《小马过河》,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小马同学的幸福生活”外,剩下的就是“一次次地要(要求、请求等)和劝(鼓励、劝阻等)”了!
  马妈妈让小马同学做点事(过河),旁人不是劝进(马妈妈有意的鼓励,牛伯伯无意的鼓励),就是劝退(松鼠妹妹明确反对),这下,小马同学就为难了,这事到底做得做不得呀?小马过河的故事,也就在这“一次次地要和劝”中讲述了出来。唉,人多嘴杂,做点事真难!
  哈哈,这种“一次次地要和劝”的素材,在平时是不是很多啊?
  一位同学马上就跳起来说:“这事太多了,在我自己身上就有好多呢。我读一年级时,看见邻居小哥哥数学书上的乘法符号、算式,还有听到他背《乘法口诀表》,我就想:乘法是不是很难啊?我不要长大,不要读二年级。当我真读到了二年级,学了乘法,发现一点也不难啊,挺好学的。我读二年级时,看见邻居小哥哥数学书上的除法符号、算式,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又突然觉得除法很难!心里又想了,我不要长大,我不要读三年级,我不要学除法。当我真读到了三年级,学了除法,却发现其实一点也不难,也挺好学的。后来,我就想,是不是好多东西都是这样,看起来很难,真做起来,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呢?小马是被松鼠吓的,我是被自己吓的。我也可以写篇《小刚学数学》啦!”
  另一位平时很腼腆的女生,也有了感觉,举手说道:“我也有一件事。我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在操场站队听报告,站了一会儿,我就晕倒啦。所以,爸妈总是嘱咐我,不要去打篮球、排球,我身体弱,撞不过别人;我力气小,抢不过他们。我呢,也就真的躲着球场走,心想,我可玩不好这个!有一次,我刚进校门,就有一个排球飞到我面前。原来,是校排球队在操场上练球,队员们扣球时垫飞过来的。他们看见我在球旁边,也没来追球,就远远地冲我喊‘帮忙打过来’。我本想双手抱球扔给他们,可不知是怎么搞的,我就像他们平时打球那样,把球往上一抛,然后用手掌把球击了过去。没想到的是,球飞得很高很远,我也开心得不行。原来,排球这么轻,这么好打,我也能打那么远。我这事,不是也和小马过河一样吗?先是家长吓唬我,后来是我自己吓唬自己,最后是排球队队员在无意中鼓励了我(因为在他们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我不行的概念)。我也和小马一样,通过这件事,感觉到无论什么事,是难还是易,都要自己尝试一下,才能知道真正的结果。我也可以写篇《小红打球》啦。”
  嘿嘿,看来,关于“一次次地要和劝”,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套用一句歌词,就叫:“故事很多,都曾经有过。”写下来,给我读,你说如何?
  因为经历的故事多,于是,国内外的作家们也纷纷效仿,有意无意地按“一次次地要和劝”这样的思路,写了不少文章。
  这种文章多到什么程度呢?
  那天,老怪我随手翻了翻各版本的语文课本,哈哈,结果发现,无论任何版本、任何年级,几乎都有一篇以上的“一次次地要和劝”的课文。这种思路结构,在写人、记事、状物等文章中用得特别多(写景的文章好像不太好用这种结构)。试举三例(版面有限,请大家自己对照课文)——
  
  例一《蓝色的树叶》
  
  文章类型:写人
  文章主题:小气鬼不愿意借铅笔的故事
  展开思路: 一次次地要和劝
  一要: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行吗?
  一劝:我还没画完呢。
  二要:你画完了,现在可以借给我了吧?
  二劝: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三要:(如果借给我用)我会小心的!
  三劝:哇,你还要画小草啊?
  实际效果:不过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给就是了。可是,林园园偏偏有点小气,面对李丽一次次的“要”(借绿铅笔),心里那个不情愿哦,又不好明说,于是,就明里暗里地推辞(算是劝退吧)。作者不再多写其他,单把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一次次地要和劝(推辞)”挑出来,浓墨重彩地描写。通过这“三要三劝”,把林园园的小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读到这里,还有一些同学说,这样的事情我以前也遇到过呀,可我怎么写不出来呢?嘿嘿,这也不能怪你。以前,你不是不知道“一次次地要和劝”这种思路结构么?
  
  例二《扁鹊治病》
  
  文章类型:记事
  文章主题: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要和劝
  一要:皮肤有小病,不治会向体内发展。
  一劝(拒绝):我没病,老扁你没事找事。
  二要:病已到皮肉,不治还会加深。
  二劝(拒绝):根本不理睬老扁。
  三要:病已到肠胃,再不治后果就严重啦。
  三劝(拒绝):非常不高兴。
  四要:蔡桓公要扁鹊来给自己治病!(注意:“要”的人变了!)
  四劝(拒绝):扁鹊出国了。(虽然老扁也算专家一个,可无论多有名,在蔡桓公那儿也不过是草民一个。所以,扁大名医的拒绝不能像老蔡那么霸道,也不能把不快摆在脸面上和言语中。于是,惹不起,躲得起,扁大名医只有出国一条路了…… 唉,遇到蔡桓公这么个既愚昧又霸道的国王,一代名医也只能以这种方式推辞了!)
  实际效果:这文章都千古流传了,你说效果好不好?!
  
  例三《妈妈的账单》
  
  文章类型:记事
  文章主题:小彼得向妈妈要账的故事
  展开思路:一次次地要和劝
  一次次地要:用账单的形式集中要;
  一次次地劝:也用账单的形式集中劝。
  实际效果:读完这篇文章,不禁让人哈哈大笑。彼得小朋友不愧是商人的孩子,连向妈妈要钱都做得那么专业、那么“有素”!不过,彼得妈妈更不愧是商人的太太,她做得更妙!要拒绝(算是劝退吧)儿子的要求,还要不伤和气,并且能起到教育作用,同时让儿子心服口服……这么艰巨的任务,她却举重若轻,用一张商人的“零付费账单”就解决了问题。彼得的“要”,真是太强了;彼得妈妈的“劝”,也真是太牛了。姜,还是老的辣!
  
  “一次次地要和劝”,这样的思路结构很有表现力吧?!
  1.各版本《语文》课本,不论年级,不论学期,每册都有一篇以上这样“一次次地要和劝”的课文!
  2.这些“一次次地要和劝”的课文,涵盖了写人、记事、状物等文章!
  3.用“一次次地要和劝”的思路结构作文,只要有材料,就可以很轻松地写出精彩文章,而且这些文章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不会千篇一律!
  4.写景的作文,能否借鉴这种思路结构呢?课文中没有,不等于写不出哦,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
其他文献
毛泽东1925年的词作以其宏阔壮美的意境、奋发有为的意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此作的“独立”意象,更使作品境界高标,是此词拓开描写视野、凝聚情感分量、涵蕴思想活力的
又是一个宁静的双休日,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看着水雾氤氲交融,眼前,幻化出那双充满渴求的明眸.rn“这里仅有的一座学校,坐落在山疙瘩的缝隙里.它貌
双关是广告语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即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层或多层意思。根据该定义,双关一般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双关它能使语言活泼有趣,或借题发挥,或旁敲侧击,以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一般所讨论的双关,均为“表里双关”。美国广告协会给广告下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获得利益。” 
“羽毛球社、动漫社、足球社……”熙熙攘攘的人群放眼望去黑压压看不到边际,耳边混杂着各种社团的名称,嘈杂得宛如清晨的菜市场——又是各社团招生的时候了。各个社团的负责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把枯燥而抽象的语言现象在具体的情景环境中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情景教学的定
期刊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对于“白屋”一词,有人解释为“白屋是因屋上积雪呈白色而称”,此种解释纯属望文生义牵强符合。其实,“白屋”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它用法虽然不是那么复杂,但义项较多,稍不留意就会造成误解或闹出笑话。今将其用法列举其下,略作说明。    一、贫寒低下之人居住的房屋。    其解释有二:一说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
对clean初始的兴趣来自于影片之后的许多背景,不管是哀婉绝伦的阮玲玉,还是华丽奢靡的苏丽珍,抑或者粗滥港片中的摆设花瓶,虽然贵为华人首席女星,这些曾经的过去很难让人想象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班级里一位同学急匆匆地跑过来,“老师,不好了!小S变僵尸了!”我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到教室。只见小S倒在地上,手脚僵硬,牙齿咬得咯咯响,满嘴吐着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