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负面情绪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u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孩子不良情绪何其多
  “那天孩子回家,拿了一打‘校园诅咒卡’玩,卡上的内容很消极。”郑女士说,最近她发现儿子买了很多“校园诅咒卡”,而且在卡片上写下被诅咒者的名字,卡片内容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郑女士警告儿子,以后不要买这种卡片。但是孩子不以为然地说:“同学们都买,都在玩。”
  其实,校园诅咒卡的出现,说明孩子的内心有太多的不良情绪需要疏导。在没有正常渠道疏导的情况下,孩子就会采取一些成人不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发泄。所以说,阻止孩子不去购买并不是好方法,好方法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正常渠道化解不良情绪。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及时地疏导,就会在心中慢慢转化成一种负能量,给他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让孩子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我的来访者中有一名初二男生。他因为迟到,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在情绪激动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他一巴掌,并罚站两节课。孩子的父母知道后,简单地给孩子讲了一些道理,说“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你好,你以后不要上课再迟到了”云云。可是孩子并没有听进去,不管父母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去上学,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最后发展到足不出户,经常乱发脾气。父母认为他患上了网瘾,心理出了问题,便带他前来求助。
  经过详细了解,我判定孩子并非上网成瘾,也没有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当时挨了老师一巴掌,感到被羞辱和强烈的愤怒,这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结果造成孩子现在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退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关上心门,外加一把锁。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我让孩子通过打沙袋、跑步等方式宣泄情绪,最后,孩子离开了网络,回到了学校。
  我的来访者中还有一名高三男生,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公务员,孩子从小品学兼优,可就在参加高考的前半年,因精神分裂不得不放弃高考回到家中。孩子得病的原因,是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极其严格,尤其在学习上,并且从来都是命令、高压手段,只要孩子不听话,她就会用小木棍狠打孩子。她没有意识到,这些高压手段让孩子内心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一旦到了临界点,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最终,孩子在高考前因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出现了幻听,不得不走进医院进行治疗。
  分析:认识自己的情绪
  以上案例都是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合理宣泄而造成的。很多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饭穿衣,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更谈不上在孩子有情绪时,帮助他梳理和宣泄。孩子的不良情绪全靠自己消化,如果自己无法消化,那么伤害将是巨大的。所以,好的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穿衣吃饭、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心境。儿童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对即将产生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二是能适当地调节情绪,鼓励自己保持愉快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的是教育培养、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的情境、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地。从个体情感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孩子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其家庭氛围。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批评、伙伴远离等。
  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场而不好发作,他们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向父母发泄,从而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父母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碎小事跟自己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支招:学会调控自身情绪
  1.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父母是家庭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乐观向上,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向上的积极情感,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了榜样,对孩子学习、理解和处理各种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孩子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的另一构成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在多数家庭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父母总是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的扭曲。   这种父母易走极端:一是溺爱,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地服从自己。这种独裁父母会让孩子情绪压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情绪的发展受到阻碍。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唯有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取得孩子信任,从而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不满情绪,但其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于是造成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占了上风,孩子败下阵来,情绪无处发泄,抑郁纠结,逐渐积累,这样下去很危险。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2.积极的教育环节,是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孩子自己不会对情绪有认识,父母要教育他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要让孩子对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
  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如言语表达、倾诉表达等。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主动跟孩子谈谈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既为孩子提供范例,又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要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而不是压制情绪。
  运动也是调适情绪的好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喜爱的运动,如游泳、打球等,在运动中排遣不良情绪。如果这些都不管用,那么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实际上,对某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实践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情绪发展,培养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应该让孩子体验各种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
  当孩子面对消极情绪时,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让孩子学习并实践情绪的调控:
  (1)为孩子设规范。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满足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培养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中运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做出评判。只有当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情绪作评判时,才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父母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欲望,抵制诱惑,让孩子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就能慢慢地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调节。
  (2)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积极地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做法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被他接受和模仿,孩子会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会使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和游戏规则,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排斥,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孩子的情绪控制机制。
  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孩子松弛紧张情绪、宣泄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游戏中,孩子会借助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当孩子情绪过激时,父母可掌握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同时,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如告诉他,当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在不愉快时想想愉快的事情。孩子一旦掌握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后再出现不良情绪,就能够自我消化和排解,而不是积郁在心,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了。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女儿是我心目中的公主。  十多年前,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毕业,获得MBA学位回国。现在,她在北京中关村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做管理工作。她在公司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工作表现非常出色,经常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  回忆培养女儿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及早“练飞”,及时“放飞”。  “老师,我是自己来的!”  女儿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出生的。妻子休完产假后,白天我们把女儿托
身为80后的我,感受过父母的不易。爸妈都是普通农民,为让我们兄妹三人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农闲时就去做点小生意。有时路途遥远,他们凌晨3点就出发,这樣天刚亮时就能赶到几十里外的集市上找个好摊位;有时天气不好,路上不知要摔多少个跟头。即使这样,爸妈也总是高兴地在我们面前说今天又挣了多少,可以给我们兄妹三人或者给家里添个什么东西。  爸妈每天忙于种地和做小生意,照顾我和弟弟的重担就落在了大我几岁的哥哥身上
一 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文龙鳞认为是拥有较高的“道德智能”。所谓“道德智能”,是指能判断是非,并能通过自己的伦理信念来做出不愧对自身及他人的行动的能力,包括理解和关怀他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我情绪、将满足欲望推到其次的能力,能够包容与理解他人不同意见的能力,怀着尊敬之心对待他人的能力等。  文龙鳞解释说,学会负责任、关怀别人、遵守约定等,是做人和维系良好人际
诚实无价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一小六(4)班 陈文斌  考试结束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对答案。我悄悄地走开,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因为我知道我错了两道应用题。同桌问我:“嗨,你考得怎么样?”我没有回答,默默地拿出一本课外书无聊地翻看。  下午试卷发下来,我惊愕地发现自己得了90分。仔细一看,原来老师看错了。同桌建议我告诉老师,做个诚实的人。我犹豫了,思想斗争很激烈。这时,老师收拾东西准备走出教室。不
问:我有兄弟姐妹6人,我排行第4。父母重男轻女,我从小得不到他们的疼爱,初中没毕业就被迫退学,外出打工。父母现在仍然偏心,把所有财产都分给了两个儿子。不仅如此,我和姐妹回娘家,如果带的东西少了就会被骂。我的两个哥哥对父母都不好,父母想随我一起生活。请问,父母如此偏心,我还有赡养他们的义务吗?  严红叶(云南大理)  律师意见: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
宝宝脏腑娇嫩,胸部、膈肌发育尚不完善,一旦某种原因刺激了其胸部、膈肌或腹部相邻的部位,这个刺激信号传递到颈部脊髓“打嗝中枢”,再经膈神经和肋间神经传到膈肌、肋间肌引起收缩,就会形成难以自控的打嗝现象。  引起宝宝打嗝的原因有:  1.吃得太快:给宝宝喂食的速度过快或宝宝吃得太快,都会使大量的空气吸入体内,自然会引起打嗝。  2.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从人体内释放出
张茵是一位大学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她能力非凡,事业成功。望子成龙的她,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然而让她沮丧的是,她一手教大的儿子懦弱、笨拙、自卑、消沉,不但没成为她的翻版,还成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今年45岁的张茵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贫困山村。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她知道,作为一个贫困农家的孩子,只有努力才能为自己在这个社会上争得发展机
精神压抑的学霸们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我国心理创伤与危机干预和精神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请谈一谈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及其发展趋势。  徐凯文(以下简称徐):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调查显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精神障碍患病率大致是1%,这个数据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17.5%。其中,焦虑症从1%发展到13%,抑郁症发病率从0.05%发展到6%。这是爆炸式的增长。  记:中国人的精神状况为什么变得那
优等生在很多人眼中是天之骄子,是无所不能的天才,似乎就应该“十项全能”,不但学习好,就连心理、人格都要比其他人更健康。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学习成绩好,仅仅代表他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作为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会有迷惑、有不解。但是由于旁人的“高看一眼”,他们无法直接解决这些内心冲突,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偏差,甚至诱发心理疾患。  案例一:  小洁从初一到初
我通过了选拔,要参加古诗吟诵比赛了!开心之余,我心中涌现出不安的念头:其他选手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啊!  比赛那天,在休息区候场的时候,我观察台前台后的场景:有的同学吟诵得很好,有声有色;有的同学忘词跑调,跟不上节奏;有的同学发挥不好,下台就“呜呜”大哭起来……终于轮到我了!上台时我心中暗想:豁出去了!干脆大干一场。我深呼吸了一下,开始吟诵苏轼的《题西林壁》。在吟诵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诗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