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读鲁迅的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人物的姓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是我们走近鲁迅的又一途径。1934年11月,鲁迅先生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说:“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们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脚色,是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名字,就不难发现,它们绝不仅仅具有排除“消息家”或“谣言家”“穿凿”的作用,不论跑龙套式的次要人物,还是主要人物,作者对其姓名的处理蕴含妙意。
  
  一、人物外貌特征的勾勒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即直接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特征而省略其姓名,使其人物特征更鲜明。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出了人物的外形特点。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这“Q”不正是其外在形象的写照吗?读着这些名字,我们就仿佛见到他们的主人,真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名传精神”。
  
  二、人物性格特征的揭示
  
  鲁迅小说中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人如其名”,高度个性化了。《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伤逝》里的“小雪花膏”也一样,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副爱慕虚荣、不务正业而多嘴的无聊面孔。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假洋鬼子”,这一名字正好把这一人物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混合在一起。从这一名字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他那副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丑恶嘴脸。
  
  三、时代色彩的涂抹
  
  一般说来,姓名是用以从芸芸众生中识别某个人的标志,但往往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即从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一般生活背景、时代特征等等。妇随夫姓,如“华大妈”、“夏四奶奶”;妇从夫名,如“祥林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按照命中“五行”所缺来取小名,如“闰土”、“水生”……这些名字,无不深深涂抹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如“九斤老太”之类,无不从市井村坊拾取,极其俚俗,而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四、阶级印记的打烙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还往往有深刻的阶级印记。小说中诸如“赵太爷”、“夏三爷”、“鲁四老爷”、“钱大爷”、“赵七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的权贵。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爷”字。在旧社会,“爷”是对有身份有特权的人的称呼。《故乡》中就有这样一幕情景:“他站住了,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战;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段文字分明告诉我们,在旧社会,一旦为“官”了,就得以“爷”相称。
  
  五、主题思想的蕴含
  
  《药》里的夏瑜暗指革命家秋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夏对秋,瑜对瑾嘛。但是,当我们将其与另一个人物姓名华老栓联系起来,我们就不禁脱口叫绝了。《书·武成》疏云:“华夏为中国也。”原来,鲁迅将“中国”这个古称“华夏”分别作为两户人家的姓,既显示了他们之间合二为一的亲密关系,又揭示了他们之间一分为二的隔膜状况。夏瑜应该依靠但却没有依靠华老栓,华老栓应该支持但没有支持夏瑜。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以互不关心始,以同归于尽终。仅仅研究人物的姓名,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人民群众愚昧麻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
  总之,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鲁迅力求用较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信息。他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他对人物的命名。
其他文献
京味小吃中的面条类可谓食中佳馔.什么炸酱面、热汤面、抻面、牛肉面、麻酱面等,我都是百吃不厌.去外地也特关注觅食面条:新疆的条子面,山东的煨面,兰州的拉面,陕西的摆汤面
期刊
在中国传统名特产中,北京烤鸭、南京板鸭、白市驿板鸭、苏州酱鸭誉满中外,并称为"神州四鸭".北京烤鸭,妇孺皆知,"吃烤鸭"已被人们视为京城一绝.烤鸭成为北京名产,首创者当推
期刊
为亚洲青年创办了独树一帜的"爱点"网站(www.dotlove.com)的汇点互联网有限公司("汇点",www.dotmedia.nte),日前宣布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CFPA)首次携手合作,推广青少年性与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特别是汉语言更是具备无限的美感,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范文,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展现着汉语言的美,语文教学就是要开发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美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语文美育做到家了,语文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症状,为求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找准病因是关键.如何才能找准病因呢?笔者告诉你一招:"一听二看."
期刊
科学研究表明,部分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明显的生物节律特点.如能有意识地在其发病高峰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对减少此类疾病的发作大有裨益.
语文教学注重和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充满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在诗词教学中只有将审美教育寓于诗词的鉴赏和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诗词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启发学生因审美活动产生对诗词的兴趣,享受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一、领会景境,把握诗词主旨,感受自然美    诗词作品中往往是寄情于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作者笔下之景语,胸中之情调,是乐景还是哀景,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激发双模SU(2)相干态| M,ξ;m》=AMξma+mb+m| M,ξ》的非线性高阶差压缩--N次方X压缩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激发双模SU(2)相干态,光场存在着非线性高阶差压缩(即N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观察能力。我们要求初中学生只是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也就是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语言文字以及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感知、体验、判断、评价的能力。那么语文老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一、注重文学作品的形象感染  文学作品是作者在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思考、选择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我们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
【正】 重“味”在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诗学理论中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