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关键词】政治课堂生活化生活素材思想道德教育
  
  一直以来,原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概念和观点建立起来的理论取代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如何让政治课堂生活化呢?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的基本步骤: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为了消除学生们对学习政治的厌倦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学习。如在学习“产业化经营”时,德庆贡柑的销售,学生熟悉,我让学生充当桔农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角色,设身处地地为当前桔子产品“卖难”问题而深受困扰,此时的桔农,最渴望的是有一个专业组织帮助他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这时,让另一个学生扮演企业的角色,这个企业正是为桔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专业组织,不仅如此,企业还为桔农提供另外的果苗、化肥、农药、机耕服务等桔农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将桔农生产和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为桔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就是“产业化经营”。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二、教学过程:巧用生活事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注意挖掘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半截、抬不起头来 。”
   情境二: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响。别看小林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啦!
  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学生讨论,探究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自由发言):
  (1)这些现象在你的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2)你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这三个设问,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生活情境的体验,直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总结提高,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可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具体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能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
  例如,在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日常生活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写一份报告。一个星期后,学生把报告写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作了调查,提出“森林覆盖率为33.3%的中国是一个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而森林覆盖率为66.7%的日本却是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还将用过的筷子回收造纸,中国对此作何感想?觉醒了吗?”有的学生对“白色污染”作了调查;有的对“水污染” 作了调查;还有的提出了“低碳生活” 的概念……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调查报告,他们的创意及潜能,让我惊叹不如。学生在这次社会生活实践中,对课本“科学发观展”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生活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自觉地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总之,高中政治课要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广大政治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心生活,多从自己的周围世界寻找事例、材料,并善于收集和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使政治课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尤其重要,虽然它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课题但是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责任却不可忽视,因此长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悟出一些体会引发一些思考:   一、思想品德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心灵原本像一张白纸,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教师手中的彩笔,经过我们不断地呵护、教育,为他们的心灵的白纸涂上缤纷的色彩,我们的愿望培养出来的是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中学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费时低效的现象。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种状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既能牢固掌握知识,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尝试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试论述有效教学在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塑造人的道德品质。体育课作为学生喜爱的科目,渗透德育成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体育课堂德育渗透    英国全国课程委员会主席大卫.柏斯卡就曾指出:教育不能与德育脱离,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更是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因为初中阶段,是众多学生从小学的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内心素质和思想变化最容易出现极端的时段,所以开设思品课程除了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纠正学生偏激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健康成长。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过程、授课方法等等,都可以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德育
影响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主观的因素,即身心发展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又有客观的因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从客观因素看,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其中思想政治课在正面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课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思想实际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无视学生思想中业已存在的观念与认识,只求片面地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灌输高尚的思想,而不考虑教育教学的实
【摘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促使中职专业的增加及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适应市场,中职专业课的门类和学时增加的同时,德育课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为此,本文针对不同专业德育课内容的侧重点、教材取舍、深浅程度、教学质量的改进、应用性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专业课教学质量和提高效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策略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德育课的教学、教育效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早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抽象化,不容易理解,而它本身内容涵盖量广泛,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古板老套,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趣、老师难教。在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在新课改实施的大环境下,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一位教育专家说:德之重,人之魂 。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何等重要。就是这种新型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