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雾像雨又像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iany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教师这么说:“《新课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要说爱你也很容易,那就是必须“洗心革面”。洗心,就是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即以新的面貌,塑造自我,继而以新的面貌实现自我角色的根本转变。
  一、做平等谦虚的知心姐姐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为合作就意味着参与,就意味着师生有一种共同的体验。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把学生的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以前,教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教师往里灌东西。新课程则要求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听到“花开的声音”,从而真正做到是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
  二、做真诚赏识的亲密朋友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学生一丁点儿的优点,我们都要加以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表扬的尺度我们要把握好。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赏识时要关注一些小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还觉得,新课程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个人体验尽情阐述自己的独特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由教师讲述着自以为一成不变的、完美无缺的“真理”。所以,我倡议,让我们都来做一位善动脑筋的“懒先生”吧。不过,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懒先生”们能对每位学生做到“善听”,更要做到“善导”。我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要做到“善听”,“善导”——并不就等于说,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就一点也不用讲了,就可全让我们的学生去讲了,而更是要“善讲”。——善讲我们学生不会的,即善讲他们自己无法理解的。其实,“善导”本身就是一种“善讲”。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不仅仅是语文老师,更是一名新时期的灵魂塑造者,让我们所有的在实施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都来做学生真诚赏识的亲密朋友吧!从而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用爱的细雨滋润那一颗颗本不该冷漠的心。
  三、做关爱尊重的和谐父母
  众所周知,关爱与尊重是医治差生的良药。由于差生学习成绩不好,自身缺点多,因此他们在家长、老师面前得到的常常是训斥、责怪、埋怨、冷漠、甚至是打骂,这些都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它们变得要么性格孤僻、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要么故意搞破坏,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引起别人重视。对于这些同学我首先告诉他们我绝不揭老底,希望他们在新的班级重新开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多关心他们,注意察言观色,及时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另外我注意从日常细节中关心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他们,我总是微笑着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在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支持后,我毫不吝啬地说声:“谢谢”。在他们取得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时,我及时送去自己真诚的赞扬。在他们犯错误时,我能暗示的不明示,批评绝对不公开。在课堂上我常常用鼓励的眼神去注视他们。在他们与成绩优异的同学发生矛盾时,我提醒自己必须秉公办事,甚至对他们说话的语言要更委婉。总之,我认为教师不应只有空洞的说教,而应从学习生活的细节中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真正做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时代发展不仅需要有智慧型的教师,更需要懂得角色扮演型的教师。在新的形势下,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思想在变,我们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用过去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对象,管得越多,问题越多。在工作实践中,我学会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学会了和学生换位,和学生心理换位,学会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我想如果老师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能够把握好这几个角色之间的侧重点,并区分好使用的时机和对象,那就一定能当好一个老师,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许多名师,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真挚的爱生情怀,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心游万仞、精彩言说,让课堂真正成了情趣的栖所,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新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课堂环节过渡语、课末总结语,这三种在不同时间使用的关键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姿多彩的课堂历程开始后,我是这样运用“三语
期刊
小升初后,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在小学学习轻松,成绩优秀,怎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他们很费解。其原因关键没有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过渡衔接?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衔接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段学习,是小学学习的拓展和深化。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跨得好,初中的教学就能一帆风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小说时,也要求他必须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也就是说动词之于写作的确很重要。“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写作时,若想把人物写“活”就必须在锤炼动词上下足功夫。  1、妙用动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动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有很强的张力。如果能妙用动词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那么所刻画的人物就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因为行为动作对人
期刊
这段时间浸润在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中,读着常感叹能把枯燥的理论写得生动形象的书真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大多数一线教育者的好书。读过每个章节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一句句概念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章节在此: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是的,儿童的生长需要有他的阶段特征,拔苗助长或亡羊补牢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显
期刊
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初中教学的个性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教学进行个性教育有这个大优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
期刊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
期刊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
期刊
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目前语文课改中
期刊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是目前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事实。这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把作文批改只作为我们老师的单边活动,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这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激情。如此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从初二第一学期开始,进行指导学生“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尝试。  “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核心是:充分发
期刊
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个习惯呢?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走进书的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