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暖冬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佛除了光秃秃的树枝以及裹着大衣匆匆而行的路人以外,尤在北方,冬天再无其它,要是再没有一两件可爱有趣的小物件点缀生活,如何给漫漫隆冬增加寒趣。
  01 奔跑吧!花盆
  / Tim Van De Weerd
  设计师蒂姆·范·迪威德(Tim Van De Weerd)给他的这两款花盆分别命名“意气风发”和“奔逃”,它们的命名分别可从长腿造型中看出来。这些长着细腿儿,用动作表达性格的花盆具有让“植物获得动物般生命”的魔力。看上去,就像是植物自己长着腿儿在思考或者奔跑。别看花盆腿儿细,蒂姆在里面加了钢筋完全不用担心这些细腿儿的不稳定和不牢固。
  02 打捞一屋明亮
  / MEJD
  MEJD工作室带来一款有趣的水井灯“Well”,它的灵感来自传统的水井与辘轳,使用木制的手摇辘轳操纵灯泡的位置,由此完成对灯光亮度的调节,一切都像是真的水井一样。灯体上半部为透明,下半部则渐变为深色或磨砂,当灯泡悬垂灯底,磨砂玻璃的颜色会模糊光线降低亮度,当你需要调节灯光亮度的时候,只需动手摇动把手,灯泡便会像小水桶般在玻璃水井中升至透明灯体处,投射满室光辉。
  03 像水晶一样
  / PELLE
  来自纽约的设计工作室PELLE设计了这组名为肥皂石(Soap Stones)的肥皂设计灵感源于石头,多面体造型,仿佛一颗颗水晶,晶莹剔透。颜色和造型各不相同,每款独立包装。每款肥皂都以蔬菜甘油为原材料,手工切割制作而成。整个系列包括七款颜色/香味组合,三种大小可选,此外还有特别版。
  04 重归手工摄影年代
  / Intrepid Camera
  这款大只相机名为Intrepid 4×5,是一台大画幅相机。Intrepid身上几乎看不到在原有古老处理技术上的革新,设计方Intrepid Camera只希望用正统的老方法拍出好看的照片。虽然Intrepid 4×5携带起来不方便,但艺术气息很浓厚,相机机身采用高质量胶合板制作,重量仅1.2公斤。4×5(99.6mm×125.4mm)的底片尺寸非常惊人,是标准35mm底片尺寸的13倍。此款大画幅相机把人们带回了过去那个摄影高度依靠手动工序完成的年代,最后的出片很大程度上依赖摄影师,虽然不如数码设备即拍即看来得方便,但乐趣更多。
  05 绘图者手表
  / Nendo
  来自日本的Nendo工作室推出了“绘图者”系列手表的新产品。这一系列的产品是设计师从绘图工具上找到的灵感——最传统的、最方便的塑料手绘工具尺。它能帮助我们在纸上绘制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是绘图师在借助电子绘图设备之前最熟悉的伙伴。这款手表的最大亮点莫过于12时刻度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处理工艺,它使用激光将刻度镶嵌在了水晶表蒙的内侧,而不是像传统样式排列在表盘上。
  06 神奇的蘑菇
  / Wolfgang Joop
  德国时装设计师沃尔夫冈·乔普(Wolfgang Joop)为维也纳银器商WIENER SILBER MANUFACTUR设计了一组名为“神奇蘑菇”的调料罐,一共包括五个蘑菇,用来盛放盐、辣椒等各种调味料。采用纯银制作的蘑菇们除了当调料罐之外,还可以摆在餐桌上当装饰,有趣好看,当然造价也是不菲。
  07 马戏团老爷车
  / Bentley
  在洛杉矶车展上,宾利汽车制造商公布了一款Grand Convertible敞篷车。这款车外形像极了欧洲19世纪马戏团演出时的老爷车,在设计上以经典车型Mulsanne为基础,并采用了特别定制的宝蓝色搭配液态金属银覆盖车身,内饰部分则大量使用白色真皮物料,辅以显眼的蓝色十字缝线与车身相呼应,彰显优雅的同时也包含着童真的趣味。
其他文献
大学曾和朋友去国家博物馆看“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我们几乎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观赏那些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玻璃展台中的瓷器,它们被温润的光芒包裹着,精湛细腻,价值连城。虽然展品介绍里述说着千百年前它们是如何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器具而被使用,但遗憾的是,如今这样在玻璃框里的高冷姿态,让人很难想象它们作为“普通器具”的日子。  陶瓷,不应该只是博物馆里供人观赏的精美玩物,它更应是与人们生活美好相依的、温暖的
期刊
对伦敦人而言,时装已经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真正时髦的伦敦在街头体现得更为真切,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位革新者,而是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  位列四大时装周之四的伦敦时装周的处境还蛮尴尬的,直接从纽约飞到米兰看秀的媒体并不是少数,他们专门避开了地处中间的伦敦。在伦敦没有纽约秀场上蜂拥秀格调的女明星们,没有米兰秀场内外品牌与买手之间的情意浓浓,也没有巴黎秀场上云集的大品牌。伦敦坦然的接受这一切,这种尴尬或许
期刊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开放的眼光、心态,冷静且耐心去看待青年艺术家,不要一窝蜂,因为这种一窝蜂很可能会对青年艺术家造成伤害。  ——房方  房方  星空间画廊创办人  采访时间  11月21日  采访地点  星空间  谈青年艺术家的相关问题,房方永远是不可能绕开的人,甚至有媒体称呼他为“艺术家的星探”,他所创办的星空间是目前推广青年艺术家最典型的画廊。在寒风瑟瑟的冬日,我穿越一片荒地后来到七棵树创意园的
期刊
艺术家作为个体很有可能比画廊发展得快,画廊也要拼命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和优秀的艺术家匹配,艺术家做得不好,也很容易被画廊甩掉,这几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弈关系。  ——杨洋  杨洋  杨画廊负责人  采访时间  11月21日  采访地点  杨画廊  杨洋是80后,这应该是她选择青年艺术家最重要的原因,这种对同龄人的关注未必是有意为之,更多的是一种自觉,有着10多年画廊从业经验的她在200
期刊
这是个自由的世界,有人愿意去消费,就有人愿意被消费,其实都挺好的,这是个体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我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荒原里,不该活在他人的评判标准里。  ——崔灿灿  崔灿灿  独立策展人,批评家  采访形式  电话  采访时间  11月26日  作为在当代艺术圈比较活跃的策展人和批评家,崔灿灿个性鲜明的“崔氏风格”总是在他策划的各种展览或者发表的评论中极尽展现。198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
期刊
艺术家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自己在做什么,选取与自己相关联的信息,才会有更多的想法,不要仅仅闷着头在工作室创作所谓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彭玮  彭玮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  采访时间  11月10日  采访地点  名泰空间  “青年艺术100”于2011年正式对外启动。作为区别于大多数专门做青年艺术的画廊,“青年艺术100”对青年艺术家的覆盖面较广;同时,与大多销售青年艺术的博览会不同,对青
期刊
艺术品电商需要加入进来,帮助这个圈子建立青年艺术的市场体系,跟着青年艺术家一起成长,让青年艺术家真正走向市场。  ——罗忠学  罗忠学  58艺术网负责人  采访地点  58艺术中心  采访时间  11月12日  作为主打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品电商“58艺术网”成立已有一年。这一年里,在致力于打造属于大众的艺术网络平台上,“58艺术网”探索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平台的新模式。虽然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一面收获期
期刊
这个行业不是一个纯粹靠大众投票的行业,它不像超级女声每个人发条短信就可以塑造一个明星,这个行业显然是靠少数人的投票来决定结果的。  ——伍劲  伍劲  Hiart.cn出品人  采访时间  11月20日  采访地点  hi艺术中心  199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伍劲于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担任编导一职,这一工作让伍劲有机会接触许多艺术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他便开始关注青年艺
期刊
《西方当代雕塑》  「作 者」(英)安德鲁·考西 译者:易英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9月  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雕塑作品出现在了身边的公共场所。它们前卫十足,似乎让我们“看不懂”,但又充满令人停下脚步的吸引力。若要理解这样充满独特想象的作品,我们就需要回到西方当代雕塑的源起与流变。本书生动呈现了不同雕塑作品在艺术上的前瞻性表达,忠实记录了西方当
期刊
11月,纽约市阴雨绵绵,MoMA将自己隐没在灰暗的街道里,在整个城市背景色中并不显特别。罗伯特·戈贝尔(Robert Gober)的个展“心并非隐喻”(The heart is not a metaphor)正在这里展出,130 件展品组成的青春幻象让人不由得陷入这场深秋与MoMA的邂逅中。  戈贝尔为观众创造了许多贫乏却美好的情景:一对年轻人赤裸着身体躺在简陋的家里,他们一贫如洗。阳光清澈地照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