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遇见MoMA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纽约市阴雨绵绵,MoMA将自己隐没在灰暗的街道里,在整个城市背景色中并不显特别。罗伯特·戈贝尔(Robert Gober)的个展“心并非隐喻”(The heart is not a metaphor)正在这里展出,130 件展品组成的青春幻象让人不由得陷入这场深秋与MoMA的邂逅中。
  戈贝尔为观众创造了许多贫乏却美好的情景:一对年轻人赤裸着身体躺在简陋的家里,他们一贫如洗。阳光清澈地照射进来,家徒四壁的老旧房屋因为阳光和青春的活力而备显干净。还有那些长在奶酪上的体毛、被拦腰截断的浴缸、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简陋的床、摇篮中即将干瘪的水果、从壁纸中伸出来的穿着旧皮鞋的脚,一幅画着简陋居室中摆着一个画架画,仿佛没有尽头,只剩无限的镜像。廉价的报纸上是用速写记录了享受欢愉的男女,报纸用精致的画框来装裱,像是物质丰盛之时却一直缅怀贫乏的青春。只有在贫乏中,人们对物体、欲望、生活的感觉会才会变得更加敏锐。
  MoMA提供了一个观看艺术不同的视角:人们排着队轮流在两扇门的缝隙中窥视正在沐浴的男女,一个皮箱中隐藏着下水道的装置,透过井盖可以看到明亮的蓄水池,男人正举起一个婴儿。若非井盖的提示你也许会以为这个场景会发生在一个溪边,他们在享受着被放大细节后的美感。但事实上这一切都发生在你看不见的肮脏地下,人们高高在上地俯视着这一切。这种体验和开放式的围观是不同的,在后者中,观众是闯入的强盗,将展示品逼退到一个安全区域,而在窥视中,观众成为伺机而动的小偷,展示品出现了结界,观众不能越轨半分。戈贝尔个展的最后一个空间里,壁纸是睡梦中的白种男人和一个黑人吊死在树上的图样,无从得知黑人是否是白人的噩梦或者这只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蒙太奇,房间里还放上了整包猫粮,正中是没有新娘的空婚纱,似乎在宣扬,美好的一切其实都是青春的幻象。
  离开戈贝尔的展厅,重回现实。一楼的艺术品商店人满为患,躲雨的观众造成一种排队看展的错觉,但不得不承认MoMA在吸引参观者上是有一定方法的。除了展览本身的魅力以外,红墙上的8 bit游戏机也让参观者兴致勃勃,同时,它们还巧妙地和其他艺术装置融为一体,成为了整个艺术空间的一部分。照明设备投射出来的光模拟着草的形状在墙上疯长,成为后现代的装饰植被。MoMA的三楼放置着大名鼎鼎的波普作品,在后现代油画的前面,一位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在现场授课,让每个人依次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老师大声地纠正并启发他们,竟和你能想到的美国教育电影场景别无二致。MoMA最引以为傲的印象派馆藏被放置在四楼,梵高的星空、莫奈的睡莲、修拉的点彩……莫奈的巨幅睡莲前铺开一排座椅,身着黑色大衣的一对老妇人坐在那里,凝视的双眼饱含爱意。梵高的画作前也随时有学生席地而坐,掏出速写本模仿大师运笔的轨迹。马蒂斯的剪纸艺术在五楼,彩纸被裁成不规则的碎片,却又完美的钉在画布上,色彩斑斓。看似粗糙不规则的轨迹,却可以完美地铸成彩色玻璃,搭成一扇野兽派风格的教堂彩窗。彩窗下正巧一位戴着色彩斑斓的缎面帽子的妇人和孙子一起抬头观赏,分享着彼此的感受。
  就像一场雨洗涤了纽约,深秋遇见MoMA,也让艺术洗涤了一次心灵。贫乏的艺术家,进取的艺术生,在娱乐浪潮中的艺术受众,大家和展馆本身一起,成为城市灰暗背景中的一个缺口,望进去是万花筒,折射出万般美丽。
其他文献
THE CHOICE OF NEW FORCE  我觉得应该从创作层面上谈“独立”,它是个选择题,我要做的只是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创作和生存方式。  ——陈曦  陈曦  独立动画导演  采访时间:3月15日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北门HERE&THERE COFFEE  3月6日,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闭幕,展出作品包括独立动画在内涵盖了影像艺术的各种类别和表现形态。在参展名单中,我发现了一个熟
期刊
大学曾和朋友去国家博物馆看“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我们几乎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观赏那些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玻璃展台中的瓷器,它们被温润的光芒包裹着,精湛细腻,价值连城。虽然展品介绍里述说着千百年前它们是如何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器具而被使用,但遗憾的是,如今这样在玻璃框里的高冷姿态,让人很难想象它们作为“普通器具”的日子。  陶瓷,不应该只是博物馆里供人观赏的精美玩物,它更应是与人们生活美好相依的、温暖的
期刊
对伦敦人而言,时装已经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真正时髦的伦敦在街头体现得更为真切,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位革新者,而是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  位列四大时装周之四的伦敦时装周的处境还蛮尴尬的,直接从纽约飞到米兰看秀的媒体并不是少数,他们专门避开了地处中间的伦敦。在伦敦没有纽约秀场上蜂拥秀格调的女明星们,没有米兰秀场内外品牌与买手之间的情意浓浓,也没有巴黎秀场上云集的大品牌。伦敦坦然的接受这一切,这种尴尬或许
期刊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开放的眼光、心态,冷静且耐心去看待青年艺术家,不要一窝蜂,因为这种一窝蜂很可能会对青年艺术家造成伤害。  ——房方  房方  星空间画廊创办人  采访时间  11月21日  采访地点  星空间  谈青年艺术家的相关问题,房方永远是不可能绕开的人,甚至有媒体称呼他为“艺术家的星探”,他所创办的星空间是目前推广青年艺术家最典型的画廊。在寒风瑟瑟的冬日,我穿越一片荒地后来到七棵树创意园的
期刊
艺术家作为个体很有可能比画廊发展得快,画廊也要拼命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和优秀的艺术家匹配,艺术家做得不好,也很容易被画廊甩掉,这几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弈关系。  ——杨洋  杨洋  杨画廊负责人  采访时间  11月21日  采访地点  杨画廊  杨洋是80后,这应该是她选择青年艺术家最重要的原因,这种对同龄人的关注未必是有意为之,更多的是一种自觉,有着10多年画廊从业经验的她在200
期刊
这是个自由的世界,有人愿意去消费,就有人愿意被消费,其实都挺好的,这是个体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我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荒原里,不该活在他人的评判标准里。  ——崔灿灿  崔灿灿  独立策展人,批评家  采访形式  电话  采访时间  11月26日  作为在当代艺术圈比较活跃的策展人和批评家,崔灿灿个性鲜明的“崔氏风格”总是在他策划的各种展览或者发表的评论中极尽展现。198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
期刊
艺术家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自己在做什么,选取与自己相关联的信息,才会有更多的想法,不要仅仅闷着头在工作室创作所谓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彭玮  彭玮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  采访时间  11月10日  采访地点  名泰空间  “青年艺术100”于2011年正式对外启动。作为区别于大多数专门做青年艺术的画廊,“青年艺术100”对青年艺术家的覆盖面较广;同时,与大多销售青年艺术的博览会不同,对青
期刊
艺术品电商需要加入进来,帮助这个圈子建立青年艺术的市场体系,跟着青年艺术家一起成长,让青年艺术家真正走向市场。  ——罗忠学  罗忠学  58艺术网负责人  采访地点  58艺术中心  采访时间  11月12日  作为主打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品电商“58艺术网”成立已有一年。这一年里,在致力于打造属于大众的艺术网络平台上,“58艺术网”探索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平台的新模式。虽然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一面收获期
期刊
这个行业不是一个纯粹靠大众投票的行业,它不像超级女声每个人发条短信就可以塑造一个明星,这个行业显然是靠少数人的投票来决定结果的。  ——伍劲  伍劲  Hiart.cn出品人  采访时间  11月20日  采访地点  hi艺术中心  199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伍劲于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担任编导一职,这一工作让伍劲有机会接触许多艺术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他便开始关注青年艺
期刊
《西方当代雕塑》  「作 者」(英)安德鲁·考西 译者:易英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9月  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雕塑作品出现在了身边的公共场所。它们前卫十足,似乎让我们“看不懂”,但又充满令人停下脚步的吸引力。若要理解这样充满独特想象的作品,我们就需要回到西方当代雕塑的源起与流变。本书生动呈现了不同雕塑作品在艺术上的前瞻性表达,忠实记录了西方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