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材料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论是一门说理的艺术。而评论中的“理”,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着的道理,是对客观事实的科学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写作的艺术就是对事实的选择的艺术。
  据事论理,事理融合,是新闻评论说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的“事”,主要指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或者是已经见诸报端的新闻事实,它是进行说理的由头或者论据,或由实到虚,或以虚带实,或剖析缘由,或揭示意义,或印证对比,或辨明事理,从而使事理交融,浑然一体。
  我国古代的政论家和近代的评论家,历来十分重视在作品中引用事实,用事实强化作品的论辩力量。邹韬奋是现代评论作家中善于运用事实说理的典范。他的“小言论”,多数都具有缘事说理的特色,摆事实,讲道理,事理水乳交融,生动有趣,娓娓动听。中央电视台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焦点访谈》,其开栏语就是:“用事实说话。”
  在评论中恰当地引用事实,等于部分地还原和再现理论的抽象过程,可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论辩力,收到单纯说理所收不到的效果。事实不仅“寓理”,而且可以“喻理”,以小喻大,以近喻远,以实喻虚,有助于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空泛的议论形象化,从而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评论运用的事实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事实,一类是典型事例。概括性的事实应当与所概括的范围相称,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能够代表事物的基本面貌或发展态势;典型事例,则应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普遍性。’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作品《微笑,并保持微笑》(以下简称《微笑》),就是这样一篇“用事实说话”,实现事理水乳交融的佳作。
  2003年春,非典肆虐。此时,有相当一部分人情绪紧张,谈“非:色变,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微笑》因时而发,从医生。患者和大家三个层次,将“微笑?作为一种坚定、信心和平静的符号,再以大量的典型事例作支撑,突出了在特殊时期,“微笑就是力量”、“微笑就是感染力”的主题,给读者在“内心世界中”,展现出的是“一片宁静的天空”,回响的是乐观向上的主旋律。“文章合为时而著”,就是这篇评论文章切合时宜,有效地发挥思想引导作用的立意所在。
  同时,《微笑》一扫评论写作中常常出现的生硬、呆板的“因为”、“所以”式的推理,“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之类的教条。文风清新活泼,语言轻松含蓄,充满散文气息,与内容相得益彰,尤其是特别注意精选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材料,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
  对生活的独到发现,是决定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社会生活错综复杂,往往是精彩与无奈并存,希望与困惑同在。由于这些现象是社会上存在的,同时又是人们已经感觉到但没有认真思考的,这时的独到发现和独到的认识“视角”,必然会令人豁然开朗,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生活中的疏导。《微笑》的“由头”就精选手机上的一则短信和报纸上的一条公益广告,立即勾起了读者的回忆和阅读兴趣;紧接着串连的医生、患者和大家的一系列画面性的微笑事实,让读者在微笑中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保持乐观,就一定能笑到最后。因为“在医生的药箱里,没有别的药品比微笑更能带来迅速、和谐的疗效”。
  《微笑》作者在特别注意精选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还特别注意合理使用这些材料。比如医生的微笑和大家的微笑,选用的是媒体上新近发表的典型事例,而患者的微笑则选用的是概括性的事实。这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凸显出作者剪裁的精心和驾驭评论的技巧。
  解读《微笑》一文,至少给新闻评论作者以下四点启示:
  其一,“意”,文之帅也。立意求新、立意求深、立意求高。新闻评论的“意”,就是要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微笑》针对的是谈“非”色变的社会现实,指导人们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其二,新闻评论是时事评论,贵在“合时”。所谓“合时”,就是刊发的时机很得当。过早,人们对某一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达不到把话说到人们心坎儿上的目的;过迟,人们已经认识了,也就成了画蛇添足。因此,选择人们对某个问题迫切需要了解、认识的时候及时发言,新闻评论就能够发挥思想引导作用。《微笑》就笑在很多人神情紧张的时候,这一笑,就笑得特别开心,特别灿烂。
  其三,“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真正好的评论作品,既包含着有深刻思想内容的内在美,又包含着绚丽多姿的外形美。新闻评论具有群众性这一特点,要求它的语言首先必须通俗化、大众化,使人们读得懂、听得懂。懂的人越多,作品的影响面就越宽。评论语言的通俗首先表现在质朴自然上。美的语言并不完全是外表上非常华丽的字句。质朴自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样给人以美感。作家老舍说过:“宇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以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起好的作用。”据悉,《微笑》一文见报后,得到了报社和上级宣传部门的好评,并被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此文之所以“行得远”,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就像是朋友间的讲故事、侃大山。尤其是文尾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正在流行的“民谣”的引用,更加让读者如闻其声,心旷神怡。
  其四,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是新闻评论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途径。评论的说理靠的是“摆事实”,而事实靠的是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指的就是知识的积累不到位。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点子”不错,而动起笔来往往是空对空,有时似乎想引用点材料,但查无实处,只好半途而废。《微笑》一文,引用的材料占据了主要篇幅,且这些材料,既有媒体中新近报道的和民间刚刚流传的,也有名人名言和过去一度流行的,信手拈来,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湖北教育学院新闻专业副教授)
  参考资料:
  1.丁法章:《新闻评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2.程世寿、胡思勇:《当代新闻评论写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3.王振业、胡平:《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1月。
其他文献
毋庸置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应当成为当前党报宣传的主旋律,成为报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投身“三个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的市地级党报,身处基层,面向群众,在宣传科学发展观方面更可以大有作为,不但能够承上启下,及时传递最新的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而且能够因地制宜,用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生动诠释科学发展观,基于此,各级党报应通过不断策划时政报道,宣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
期刊
核心提示:《燕赵都市报》在报业竞争的大潮中,锐意改革,运用“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原理,进行区域媒体整合、创办了经营模式国际化的哑铃型报纸,以百万份的发行量占领了全省报业市场,探索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在省内拓展品牌的成功之路。  记者:《燕赵都市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省级晚报(都市报)占领地方报业市场的路子,创立了著名的“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理念。请问,创立这个理念的背景是什么?  李
期刊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  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
期刊
1月23日至30日,河南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郑州市召开。经过去年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的初次“试水”,记者面对“两会”报道不像去年那样没底了。经验,使大河报报道的“两会”在同城媒体同题作文中略胜一筹。采访“两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更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必须在画好的圈圈内“跳舞”。因此,报道“两会”,对党报来说,容易操作,而对于一张市场化的报纸,既要当好喉舌,
期刊
典型报道自延安整风前后在我国诞生以来,已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来,典型报道为推动党的各项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酝酿、制定、贯彻与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有人认为它已走人“低谷”,“尤其与50~60年代的巅峰时期相比其社会影响力的广泛与深刻程度都显得逊色”①。难道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关于什么是“典型”和“典型报道”,其实,它们的学理界定非常清楚: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②,典型
期刊
春节假期刚过,《河南日报》从2月17日至20日,在一版连续刊出6位家在农村的记者回乡过年的见闻,这组《记者回乡过年札记》所散发出的亲情、乡情,并没有随着年节渐远而淡化,至今读来仿佛让人定格在那万家团圆的喜庆时刻,像是和记者一道“走亲串乡”,感悟着农村的新变化,感受着农民的喜悦和期盼。  这组报道刊发后即在记者家乡引起反响。2月23日,《河南日报》在二版头题又刊发消息:《俺村的事儿上报啦!》,予以跟
期刊
从2001年开始,虽然国内有人对每一年度的假新闻进行“评选”和曝光,新闻界反假新闻的呼声也很高,但虚假新闻依然层出不穷。综观2004年的失实新闻,其中新闻采访不规范和记者凭空捏造新闻的现象十分突出。    一、轻信新闻源,记者成了新闻源的传声筒    2004年12月,国内一家权威媒体报道了北京某神经学研究院院长、山西某中医专科医院董事长等5名中国人荣获诺贝尔贡献奖,四川某医药医学烫伤研究所所长高
期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媒体怎样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笔者认为,人物宣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宣传人物事迹,弘扬主旋律,对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比如,远到几十年前的雷锋,近到几年前的袁隆平、李素丽,再到最近的常香玉、任长霞、许振超、马祖光等,有关这些优秀人物的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可见,加强人物报道,是
期刊
“随手组合同学电话号码,13岁少年猜中500万大奖”,不可否认,‘这样的“新闻”的确抓人眼球。更何况这个少年父母“双双下岗”,“家境十分贫寒”(2月22日《哈尔滨日报》)。另外,报道中还用赞赏的语气说这个13岁的少年早早地成了“小大人”,经常把父母给的坐车钱、买饭钱节省下来,每隔一段时间买一注彩票,“希望买彩票能中大奖,早日改善全家的生活条件,给爷爷、奶奶买一所大房子”。  看完报道,相信每个人都
期刊
2月4日的《新京报》上有则新闻,标题为“第四次群众安全感调查:九成公民认为有安全感”。假如仅看新闻标题,还真有一种置身“太平盛世”的感觉,可仔细读新闻的内容才晓得,原来对于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是否感觉安全的问题,认为有安全感的九成公民中,选择“基本安全”的竟占近六成。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还有9.16%的公民选择了“不安全”。  暂且不说“基本安全”中究竟含有多少“不安全”的成分,仅仅9.16的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