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制备”教学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感悟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质的制备是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介绍了福州高级中学庄阳彬老师执教的“镁的提取和应用”省级示范课,对本节课的过程与特色进行了观察与思考,认为采用数据引路和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化学核心素养;物质制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0-006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0.018
  2018年11月,笔者有幸观摩了福州高级中学庄阳彬市级骨干教师执教的“镁的提取与应用”省级示范课。本节课主要包含镁的用途、镁的提取、镁的性质及保存四部分内容。由于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本文选取最精彩的前两部分进行评述。庄老师以数据引路,结合问题教学法和类比迁移法,将“证据数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层层递进,步步深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质制备及工业生产流程设计的一般思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教学设计概述
  庄老师以“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自然过渡到“镁的制备”。通过图片、数据表格展示,以及问题驱动和类比迁移等措施完成知识的建构。最后引导学生用物质的转化来表示“海水提镁”流程图,达到归纳梳理,知识升华的教学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提问]“镁”字怎么写?
  [PPT]展示“镁”的字形。
  [过渡]由“镁”的字形不难看出,镁有“美丽的金属”之意,它的美不仅表现在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之美。
  [PPT2]展示火箭、导弹、手机、自行车及跑车等镁合金制品的图片。
  [提问]这些用途利用了镁及其合金的哪些性质?
  [小结]金属镁质轻;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金属镁享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设问]金属镁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如此密切,那我们如何制取金属镁?
  [PPT3]展示菱镁矿等含镁矿石图片及海水中几种氯化物的含量柱状图,并指出海水中MgCI~的含量大约为0.06mol·L-1,为下一步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追问]如何从海水中获得金属镁?
  [分组实验]如表1所示。
  [过渡]实验表明,海水中直接加沉淀剂并不容易获得沉淀。因此,加沉淀剂之前必须对镁进行富集。
  [追问]如何富集Mg2
  [结论]海水进行蒸发,分离出粗盐,从留下的母液中提取镁。
  [提问]Mg2 转化为什么沉淀比较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PPT4]展示表2。
  [对比小结]Mg(OH)2溶解度最小,转化为Mg(OH)2最合适。
  [追问]沉淀剂如何选择?你的理由是什么?
  [PPT5]展示表3。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哪种方法更符合未来的发展。
  二、课堂观察与教学评析
  “‘镁’字怎么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则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把学生的注意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之中。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轻松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教学
  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外壳、自行车架、跑车车架以及火箭、导弹部件,使学生认识到镁原来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镁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体验镁的内在之美。从而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强烈欲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整节课上,全班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深度融入课堂教学。
  2.问题导向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庄老师将本节课设计成若干个问题,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脉络清晰地将教学思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达成对知识由浅到深的全面理解。建构主义认为,问题可以为知識的建构指明思维方向并提供动力。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
  庄老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重视以下几点:(1)启发性。每个问题都紧扣教学主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形成清晰思路。(2)关联性。注意问题间的内在逻辑,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达成对“海水提镁”流程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物质制备”的一般认识思路,并用流程图的形式对这一认识思路显性化,学生按此思路就能进行知识迁移,对其它物质的制备进行推理判断。(3)层次性。先提出低层次问题,再抛出较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电解水溶液还是熔融盐?电解何种物质?选择依据是什么?”先提问“是什么”,再追问“为什么”。让学生不仅了解问题的表面,还认识问题的本质。
  3.深度把握得当,利于学生理解
  在讲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制无水氯化镁时,提到“在HCI气氛中加热”,但只点到为止,并未深入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有效把握了教学的深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又为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4.提供信息资料,增强感性认识
  庄老师在本节课上引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等资料,如镁及其合金的应用图片,镁矿石图片,海水中几种物质的含量柱状图,从海水中提镁的流程图,还有三张数据表格(溶解度对比表、试剂价格表和熔点对比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材料,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充分证据。
  三、教学实施效果感悟
  这是一节问题驱动与核心素养导向的“物质制备”课,在庄老师的巧妙设计和精心组织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原有知识,巧用类比迁移
  在讲到镁的冶炼时,庄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电解熔融氯化鎂,而是利用学生已知的金属钠、铁、铜的冶炼方法,通过类比迁移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劣对比分析,得出镁的最佳冶炼方法——电解氯化镁的熔融物。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成本意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素养导向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庄老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在:(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比不同浓度的氯化镁溶液与不同的碱溶液反应现象的差异,理解氯化镁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积极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勤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学生分组实验的结果也验证了为什么不在海水中直接加沉淀剂,而要富集后再加沉淀剂的原因,体现了“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培养。(3)通过展示“三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学生在分析对比表中数据的过程中,自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以数据说话,再次凸显了“证据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4)通过“海水提镁”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提炼出物质制备的一般流程“富集一提纯一冶炼”,形成认知模型,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5)最后的“拓展知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6)指导学生从物质转化的角度来表示镁的提取工业流程图,在此过程,教师提供初始示范,让学生顺着老师的示范完成剩余部分,也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教学。
  3.及时反馈评价,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海水提镁过程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是学生思维方法的外显,课堂上对学生的习作及时展示反馈,加以恰如其分的点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修正思维偏差,达到“教、学、评”一体化。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唯有这样,化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教书走向育人,通过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以“铁肥”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使用生活化“小”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求证,构建铁的价类二维模型,并去解决真实的化学问题,以期培育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变化观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创新设计;控制转化;实验微型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4-004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要: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每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开展德育渗透,使德育工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文章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两个案例入手,剖析了当前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德育;学科德育渗透;载体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6-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审视当前学科德育渗透的现
摘要: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不足十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是  关键。常规课堂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开展主题教学,是指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素材,围绕真实问题确立主题,学生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旨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以“溶液的酸性和碱性”为例,实践常规课堂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开展主题教学,对主题的
摘要:选取“2007年人教版”“2019年人教版”与“2019年鲁科版”教材“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版块知识内容进行编写特点的分析比较,得出各版本教材编排的优缺点,取长补短进行整合,以期能优化整合教材并找到一个合乎学科逻辑、合乎认识规律、合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实现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不同版本教材比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文章编号:10
关键词:智慧课堂;认识发展;初中化学  智慧课堂教育目标是由工具性向人本性目标的转化,是人本导向的课堂,是以教为主向学为主的转化,是由知识技能向能力品格的统整,是素养导向的课堂。北师大王磊教授2017年提出从中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到能力与素养发展进阶(见图1),从而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认识发展的核心是认识方式的转变,而认识方式的形成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在形成认识方式的过程中,核心知识
摘要:證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作者将“情境问题串”和“构建思维模型”作为教学的两个轮子,构建“情境一模型”双轮驱动的课堂模式。即借助情境问题串的创设,在形成合理的化学核心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经过概括、类比,发现并构建化学思维模型,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应用思维模型解决具体情境问题,找出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并完善与创新思维模型,形成学生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模型,使显性知识隐性化,
摘要:有效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学生由于经验积累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会对某些知识产生认知偏差。因此,探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暴露“燃烧条件”课题内容存在的认知偏差,重点沿着人类发现燃烧的历史进程,采取合适的策略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体悟知识从已知到未知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燃烧;认知偏差;化学史;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
摘要:以“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盐酸”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这三个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例展开探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探究情境,搭建小组合作展示的平台,总结归纳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显形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探究;合作;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5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要:自然科学研究的问题解决中,“批判与循证”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既是理念和视角,也是思维和方法。用“批判与循证”进行物质客观存在与内在理性的互相推理,通过情境创设产生高质量问题,在科学探究中训练思维张力、逻辑推演及辩证思维,以内容结构化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元素化合物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  关键词:批判;循证;情境创设;科学探究;内容结构化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7-002
摘要:分析广东省中学化学教师采用的常见线上教学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推广广东省内多地成功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经验。最后,参考国内外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提出改进的方向,对化学线上教学的优化和持续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协作学习;问题导向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1-000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