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情境教学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能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股强大的动力。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作者对创设模拟角色情境、创设影视教学情境、创设现实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四种情境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和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那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我为此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历史情境教学的探究与运用。在此结合实践过程中的案例谈谈对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体会。
  一、创设模拟角色情境
  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某某”;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
  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商鞅变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我设置了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进入战国时代:“假如我是商鞅,将如何说服秦孝公进行变法?”同学们对此情境的创设表现得非常投入,似乎有“百家争鸣”的阵势,特别是有一位同学所扮演的商鞅,其措辞最具有说服力,其优势在于希望采取更加彻底的措施而使秦强大,完成统一大业,其思维视角深入到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深入问题的实质,这是其他同学所不及的,因此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应该采纳他的建议。大家通过活动,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讲《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课中,创设了以下情境,“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团参观红色旅游景区——江西,你将如何介绍江西?”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后踊跃争当“导游”。有位同学真把自己当“导游”了,走上讲台娓娓道来,全班同学钦佩不已,掌声不断,我便顺水推舟,请另一个同学点评。这名同学点评道:“声情并茂的讲述,似乎将我们带到江西旅游区,景点集中,语言生动,主要的革命景点如南昌、瑞金、井冈山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介绍,体现了其红色景区的意义。”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出乎意料。这次课堂教学方案做了临时的调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紧接着设计以下情境:“你认为开创红色旅游景区有什么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呢?要是你感兴趣的话,请查找资料,下节一起来交流。”从而延伸了课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兴趣。
  但是,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条件:课前预先准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具备一定的史学功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临时应变能力,可以借题发挥,适当地顺势拓展。
  二、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影视教学情境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或深化的问题,结合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理解教学内容,且能学会迁移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情感升华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抗日战争》一课,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黑太阳731》等影视资料和“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分子的惩治图片资料,“触境生情”,使学生能强烈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剥夺中国人民基本的生存权,违反国际公约使用生化武器和细菌战,是极不人道的行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后果是害人又害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形成爱好和平,捍卫人权的价值观,珍惜生命的人生观。情境交融,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影视图片资料情境创设能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历史,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有效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但需注意选择资料的典型性和可读性,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和解说。
  三、创设现实情境
  回归现实生活,加强新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托尔斯泰说过:“成功地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的积累。
  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爱”思想,本人结合2008年5月12号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进行情境创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由学生来讲述展示他们所知道的地震感人事迹。如国家领导人温总理对灾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政府及时地安置受灾百姓等事迹,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政府以人为本的民生思想,领导者的执政爱民;蒋敏、唐老师等人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体现了“爱他人”的思想,同时从事件中大家也认识到在地震中的求生常识,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体现“爱自己”的思想。通过以上的交流活动,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儒家思想“仁爱”的思想精华;从而“爱民”“爱他人”“爱自己”;更体会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感悟“仁爱”思想文化的精华与传承,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由衷地体会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民族责任感,体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新课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材料创设情境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但易出现“跑题”现象,学生讨论热烈时,其思路往往会扯远了。因此选材上应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服务,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
  四、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之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教师如能在讲授中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维,教给学生如何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讲新课阶段,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还原历史细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化学生对历史结论的认识。如在“一国两制”一节教学中,我事先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清晰地展示讲课思路: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为什么没有马上收回香港,而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收回香港、澳门呢?②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呢?它是不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途径?在香港、澳门为什么保留现有社会制度?③请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④台湾问题为什么显得如此复杂?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放弃台湾任其独立行不行?⑤面对今天的局势,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什么方法更好?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能力。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感受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必能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股强大的动力。但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内容上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为基点创设情境,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通过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情境创设,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中学)
其他文献
阐述了开发试卷分析与评价智能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功能——以难度、区分度、未及率等因素为指标,对比专家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综合难度、题型结构、与教
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一般需要了解腹痛开始的部位、疼痛部位转移情况、疼痛放射部位和腹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原因、伴随症状,以及是否有外伤史、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对学生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统编小学语文高年级教科书的编排中,此类文本往往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更凸显其重要性。相比于以往的单篇的零散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地产行业和物业管理行业也在高速发展。而物业管理公司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何尽快提高物业管理水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狭窄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头颅GE-MRA检查的120例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狭窄将患者分
摘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课堂整体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交流、激励、互动等作用,使“小组合作”成为学生自主、自发、自律和自学的常态学习形式。同时,将学习任务细化,在大任务、中任务、小任务比较明确的前提下,分解、细化若干的“微任务”,使学生通过无数“微任务”的成功实现,激发兴趣、增强信心、积累知识,为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中任务、大任务目标打好基础。本文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微任务”
本文阐述了现代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期望能对企业管理有所帮助。
妻子刚起床准备上班,上完夜班的丈夫满脸疲惫回来倒头便睡。想亲热?“我实在很累”、“我没时间”……一个下班回来疲劳不已,一个心里惦记着上班别迟到,做爱就像应付交差……临床
目的 对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临床确诊为不孕不育的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对患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美术课已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下面是本人对上好中学美术课的几点体会:  一、美术教学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