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文艺评论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其重要的文学评论作品《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文章运用福斯特理论解读《简·爱》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简·爱;圆形人物;扁平人物
  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1926秋至1927年春,受聘于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时主持了一个英国文学讲座,并作了题为“小说面面观”的讲演。在这个被评为“二十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的讲演中,他关于小说人物提出了扁平和圆形两种概念,提供了一种人物分析的绝佳视角。
  1《简·爱》中的扁平人物
  按照福斯特的理论,扁平人物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二是静态的,始终不变的。这种人物类型,在《简·爱》中随处可见,除了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个男女主人公之外,其他人物类型都固定为扁平人物。
  简·爱的舅妈里德太太,因为丈夫临终的托付,收养了简·爱。但是,她并不喜欢简·爱,甚至是厌恶。“刻毒”、“没有同情心”,这些关键词始终定义着里德太太。里德太太偏爱自己的子女,对简·爱非常刻薄,把年幼的简关进了丈夫死去的大房间里面。里德太太会当着陌生人的面,指控简“身上最大的毛病,一种爱说谎的习性”。这种扁平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光表现在言行举止上,还影响了她的外貌。毋庸置疑,年幼的简·爱是害怕而且讨厌里德太太的。在简·爱长大后,她的表兄约翰·里德挥霍光了家产,而且自杀死亡。里德太太受到严重打击后中风。成年的简·爱清楚地记得里德太太的容貌,但是,时光销蚀了她年幼时的复仇念头,愤怒与厌恶也消散了。她对病榻上的里德太太十分同情,想握手言和。
  随着女主简·爱的成长和内心情感的变化,按照一般的猜测,里德太太的扁平人物形象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她有一个可利用的自我转变的扩大为圆形人物的环境。但是,人物本身陷在了她从文本开始的性格设定中,“顽固的本性不是立刻就能感化的,天生的反感也并非轻易就能消除”,因为一句简单却有哲理的话,转变为圆形人物的可能性被抹灭了。里德太太没有改变一直以来对简·爱根深蒂固的厌恶,哪怕情节发展过程中,有过可以转变为圆形人物的萌芽,但是,因为人物自身的选择而放弃了。
  与简·爱有着最直接对比的人物是贵族小姐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外貌上,英格拉姆小姐“活脱脱像个月亮女神”,端庄而且多才多艺,充满活力。但是,在简·爱敏锐地观察之后,英格拉姆完全激不起她的嫉妒。因为不值得,英格拉姆小姐的人物形象定义为几个关键词:好卖弄、头脑浮浅、缺乏教养、没有同情。关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形象描绘,都是作为冷眼旁观者简·爱直接的反面的典型对照。
  文本中出现的第二个与简·爱有交集的男性,是沼泽地的牧师约翰·里弗斯。长相俊美内心冷酷和急切的约翰先生,他愿意竭尽全力帮助没有落脚地的简,但是,在冷酷而又焦躁的心境之下,约翰·里弗斯克制自己的感情,放下对奥利弗小姐的热爱,也拒绝了奥利弗小姐对他的好感。
  约翰·里弗斯“是个好人”但是“冷酷无情”。他或者纯粹是为了向往优秀伟大的东西,永远不会休息,也不赞成周围的人休息。所以,他要求简·爱以妻子的身份跟他一起去印度传教。在简·爱拒绝做他妻子后,他甚至冷淡对待。这与简·爱的生活态度也是有冲突的,简爱追求人的美德和人生的欢乐,而这与里弗斯格格不入。
  文本当中,大多数人物都如同上面列举的几个人物形象一样,都是典型的扁平人物。形形色色的扁平人物围绕在简·爱的周围,伴随着她的成长。一个个扁平人物自始至终都是单一性格,但是,在简·爱的成长历程和爱情故事发展过程中,他们隐含在故事内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时代背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一个时代的风气和价值评判标准不言而喻。一个女人在社会上要有地位要让人喜爱,首先是钱。没有钱,那么也要拥有“美貌”和“贵族身份”。这些,都是简·爱缺乏的,而她唯一的身份——家庭女教师,恰恰是贵族们不尊重嘲弄的对象。
  同时,扁平人物的设计,不光光是为了交代一个角色或者是简·爱的一个社会关系,他们同时对简·爱这一个圆形人物的形成和性格的改变、丰满与逐渐成熟,起到了一个促进的作用。各类扁平人物对比突出丰满了简·爱的形象。简·爱之所以是简·爱,因为她不同于表兄妹乔治亚娜等人,也不同于贵族英格拉姆小姐。更主要的是,简·爱在面对不同的扁平人物时,她的性格有着阶段性的转变和成长。
  2《简·爱》中的圆形人物
  在《简·爱》中,最主要的两个圆形人物是简·爱和爱德华·罗切斯特。相对的,福斯特的理论中,圆形人物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动态的,变化的;而是发展的,演变的。
  简·爱的每次出场,性格上都出现了点新意,与之前她带给人的感觉是有差异的。情节的发展促使她的性格发生变化,同时,简·爱的每次转变也在推动情节的前进。
  童年时期的简·爱生活在盖茨黑德,对于欺辱她的表兄妹逆来顺受,但是,一次的爆发和反抗,便被关到了里德先生去世的房子里面。她看到了镜子中自己的影像,像一个幽灵,瘦小苍白。但是,她“依然热血沸腾,反叛的奴隶那种苦涩情绪依然激励着我”,所以,她的理智告诉她,她经历的一切都是不公的。
  这种叛逆的力量一直伴随着简·爱。简·爱同时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她要跟药剂师辩解自己是被人打倒才生病,而不是因为不能和小姐们一起坐马车出去闹别扭。
  对自己舅妈里德太太的感情,简·爱曾经说过一段话:我很庆幸你不是我亲戚,今生今世我再也不会叫你舅妈了。长大了我也永远不会来看你,要是有人问起我喜欢不喜欢你,你怎样待我,我会说,一想起你就使我讨厌,我会说,你对我冷酷得到了可耻的地步。[1]
  年少时对里德太太的憎恨没有伴随简·爱的一生。这种感情第一次受到影响是在罗沃德碰到好友海伦·彭斯,“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痛苦,远比草率行动,产生连累亲朋的恶果要好,更何况《圣经》上嘱咐我們要以德报怨”,“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这个时候,简·爱的信条是“别人待你好,你待别人也好”。   简·爱没有做到对里德太太以德报怨,但是,在里德太太病倒后,她还是立即动身前往盖茨黑德府。简看着病榻上的里德太太,一度想要握手言和,但是,里德太太对她始终是冷冰冰的而且反感,简先是“感到痛苦,随后感到恼火,最后便感到决心要制服她——不管她的本性和意志如何顽强,我要压倒她”。简·爱从最初的憎恨到后来的宽容以及自尊,都是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转变。
  盖茨黑德府中,两个表姐妹乔治亚娜和伊丽莎,一个刻薄得叫人难以容忍,而另一种鼓噪乏味得可鄙,都因为宽厚的感情不被她们所重视。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在里德太太临终之前,简·爱说出这样子的话便十分合理:“爱我也好,恨我也好,随你便吧,反正你已经彻底得到了我的宽恕。现在请你去请求上帝的宽恕,安息吧。”随着年龄的增大,保守磨难的简·爱由憎恨变得宽容。
  简·爱在罗沃德受到校长坦普尔小姐的教诲,并博得她的友谊。坦普尔小姐结了婚离开了罗沃德。她感觉自己与罗沃德有几分像假的感情和联系都消失了。在别人眼中,她似乎是一个懂规矩受本分的人,但是,天性热爱冒险和追求人生真谛,使得简·爱再也不能保持平静,她渴望走出罗沃德,渴望到广阔的世界去。于是,她想到了在报纸上刊登家教广告。这一决定便彻底改变了原本的生活轨迹,简·爱的命运也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新的工作环境,桑菲尔德府里面最先和她联系的是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在没有见到费尔法克斯太太时,她以为费尔法克斯太太是桑菲尔德府的女主人,并且决心好好相处。见面之后,简·爱发现她是个可敬的好相处的老妇人。但是,费尔法克斯太太在观察和描绘人的特点方面并不知道如何刻画。所以,在与她的交流当中,简·爱无法进一步不了解罗切斯特先生的个性。这就为两人的见面布下了伏笔,也为罗切斯特先生的出场加强了戏剧性。
  文本中有直接的一句话概括费尔法克斯太太,“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受过足够的教育,具有中等智力”,这个在以后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交谈中,费尔法克斯太太理解费力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费尔法克斯太太心目中,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绅士,一个土地所有者,别无其他。并因为罗切斯特对身为家教的简·爱特别关注而焦虑不安,对简·爱旁敲侧击,表明两个人的身份是不相匹配的。与罗切斯特匹配的是贵族小姐英格拉姆小姐。在这样的人物衬托之下,简·爱个性中的骚动不安的东西,便显得尤为难得可贵。
  没有人知道除了政治反抗之外,有多少反抗在人世间芸芸众生中酝酿着。一般都认为女人应当平平静静,但女人跟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也像兄弟们一样需要有用武之地。她们对严厉的束缚,绝对的停滞,都跟男人一样感到痛苦。比她们更享有特权的同类们,只有心胸狭隘者才会说,女人们应当只做做布丁,织织长袜,弹弹钢琴,绣绣布包。[1]
  这种性格和思想,决定了简·爱在处理以后发生的种种磨难的态度,也决定了简·爱在面对罗切斯特先生时不卑不亢的态度。简·爱对自己的定位是这样子的,她对待自己的雇主更愿意从深层次上去理解,而不是像费尔法克斯太太理解的那样,只是绅士和土地所有者。
  这种个性,在简·爱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候也不曾丧失。她流浪到了沼泽地,因为貌似乞丐,而受到仆人汉娜的冷待。所以,她身体恢复后,在厨房的炉火旁,强硬地回复汉娜没有房子或铜子儿并不成了汉娜所说的乞丐,而恰恰是读过很多书的人。
  虽然,汉娜没有礼貌地把她当成了乞丐,她还是会称赞汉娜是个忠厚的仆人。但是,她相当严厉地指责汉娜“在一个连条狗都不该撵走的夜晚,把我赶出门外。”这段关于金钱和贫穷的对话,让汉娜尊重简·爱,并知道自己错了。而幼年在盖茨黑德府的简·爱因为周围成年人的影响,对于贫困和金钱却是有着不同的看法的。“对我来说,贫困就是堕落的别名。”
  而后来的转变,可能是离开了盖茨黑德府,看不到茅屋门口奶孩子错衣服的女人,也可能是在罗沃德学习的经历,她开始学习绘画和法文,代替了对食物的渴望,使得她“决不会拿贫困的罗沃德去换取终日奢华的盖茨黑德”。
  简·爱在面对不同的扁平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性格和形象是发展和变化的。扁平人物们构成了一个社会背景,简·爱与扁平人物的冲突,其实是与当时一个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冲突。
  《简·爱》中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圆形人物是罗切斯特先生。与简·爱不同的是,罗切斯特圆形人物的成长不是面对一个个扁平人物形成的,而是在与另一个圆形人物简爱的接触中逐渐形成的。他也有一个性格改变过程。
  罗切斯特先生大体中等身材,胸膛很宽。脸庞黝黑,面容严厉,眉毛浓密。青春已逝,但未届中年。两人的初次见面并不愉快,而且,罗切斯特先生是个容易发怒的人。罗切斯特初次见面就对简·爱的画作评价为“思想有些妖气”。他的一出场,便是“变幻无常,粗暴无礼”的。但是,罗切斯特情绪的反复并没有使简·爱生气,因为他的情绪起伏都是与她不相干的原因。
  罗切斯特再次召见简·爱是,不那么严厉,更不那么阴沉。而且,他甚至问简·爱自己长得漂亮与否。简·爱直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也促使罗切斯特重新认识简·爱。人物情感思想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对话来展现。而罗切斯特的性格特征是在简·爱的审视中得到展现的。罗切斯特对自己的外表毫不在乎,高傲地依赖其他内在或外来的特质的力量,来弥补自身魅力的缺陷。简·爱在默默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被这种自信所吸引。
  所以,虽然说,罗切斯特有着不自觉的优越感,但是,两个人相互吸引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有着共同的性格特征“不拘礼节”,并且二人在思想上可以交流。罗切斯特有暗示过“今后我所交往的人和追求的东西与以往的不同了”。并且,和简·爱相同的是,罗切斯特对“轻浮浅薄、唯利是图、冷酷无情、毫无意义”的出轨的情人不再是愤怒,而是厌烦。
  在罗切斯特慢慢对简·爱敞开心怀和对简·爱态度逐渐改变的过程中,简对罗切斯特也多了一份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是罗切斯特在其他人身上看不到的。同時,简·爱身上的“品质新鲜健康,没有污渍,没有斑点,这种交往使人复活,催人新生”。   让罗切斯特真正重视简·爱是两次意外。一次是罗切斯特晚上睡觉差点被火烧死,简·爱冷静机智地救下了他;另一次是梅森先生在疯女人的屋里手上,简·爱协助罗切斯特将他在天亮之前,宾客们醒来之前,安全送出。过程中,简·爱显示出的冷静、机智、配合和不多好奇的种种品质让罗切斯特对她全然信任。简·爱身上有种超越美的力量。
  在這些事件之后,罗切斯特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易怒冷漠的上司,而是简·爱惹怒后可以抚慰的情人。更大的转变是,罗切斯特对简·爱的改变,还在于,他甚至让众人误会自己要去英格拉姆小姐,逼得简·爱对他倾诉自己真正的情感。
  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我们两人穿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1]
  简·爱想从罗切斯特那里寻求尊重,同时,她教会罗切斯特学会如何尊重人。人格的独立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爱情,又恰恰是罗切斯特所期望寻得的感情。
  如果说简·爱对罗切斯特形象地推进与转变,是从内部出发的话,那么,这个强势的圆形人物形象,最剧烈的一次转变,自然是桑菲尔德府发生了火灾,罗切斯特先生变得残疾了之后。这个是一个故事情节上的外部推动。意外发生之后,罗切斯特瞎了眼睛,瘸了一条腿。与简·爱在一起的优越感早已不复存在,而是担心简·爱随时会离他而去。但是,二人最终达到了和谐幸福的状态,“他同我推心置腹,我同他无话不谈。我们的性格完全投投合,结果彼此心心相印”。
  在罗切斯特这一圆形人物的发展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了推进。故事的主题,也包含在了简爱的性格形成和人物发展饱满的过程当中。
  3结语
  在《简·爱》中,众多扁平人物的塑造,把隐藏在文本之中的社会时代背景交代地很清楚。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一个时代的风气和价值评判标准不言而喻。同时,扁平人物对简·爱这一个圆形人物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个促进的作用。简·爱的圆形人物形象是在与一个个扁平人物的接触中发展起来的。另一个圆形人物罗切斯特的成长是在与简·爱这一圆形人物的互动与接触中发生。扁平人物可以发展成为圆形,圆形人物也可以通过扁平和圆形形成。《简·爱》的情节,在人物形象发展中得到推进,故事的主题也得到了彰显。
  参考文献:
  [1] 夏洛蒂·勃朗特(英).简·爱[M].黄源深,译.江苏:译林出版社,1994: 30,99,325.
  [2] 爱·摩·福斯特(英).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摘要:沈周出身诗画世家,祖上收藏甚丰,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但他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览群学,以丹青自适,专心从事艺术,毕生勤於诗画创作,声誉卓著,德高望重。沈周的艺术质朴而有情致,画风纯化,刻苦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在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当表现在绘画方面。  关键词:沈周;庐山高图;山水画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
期刊
摘要:文章重点探讨了绘画艺术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绘画艺术市场发展方向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绘画艺术市场;未来;趋势  1绘画艺术品市场整体上呈现上升发展趋势  (1)绘画艺术品的消费持续扩大,消费品数量增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会的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开始强调高精神文化含量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渐渐向精神文化消费靠拢,对
期刊
摘要:油画创作过程中调色、用色没有固定的配方和方法,色彩运用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明了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油画创作过程中,色彩运用的几个原则,以期为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画创作;色彩;重要性;原则  油画主要是通过色彩进行形体塑造,作为油画的一个重要艺术语言,色彩是绘画的一种关键表现语言,色彩运用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价值。科学合理
期刊
摘要:在我国,荠菜之名起于唐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在此之前称为荠,它是最早返青的报春野菜。在日本,荠菜最早以“若菜”或“春菜”登场,后来被称为“春七菜”。荠菜以其翠绿、鲜嫩、味美深深扎根于民众,使中日文人墨客以诗词吟咏之不绝,这些诗歌或赞美春天美好、或陶醉田野风趣,或吟咏爱慕之情。  关键词:荠菜中日古典诗词  0引言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范晞文说:“景无情不发
期刊
摘要:我们常常在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人文主义”之类的词语,而现在教育教学中也强调以人为本。而我想这些“主义”、“概念”都很宽泛,在教育中则要落在细处,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去。而作为美术教师,我想从美术的角度对“人文性”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我也不想再美术理论的大海中找宽泛、模糊的词语来表达我对人文性方面的看法,我想从高中美术课本中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的解读来表达我的看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主题和思考意义相对浅显的戏剧风靡之后,《艺术》的亮相是令人振奋的。一部好的话剧,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应该有启发人们思考的能量,否则只会显得浅薄。《艺术》正是这样一部发人深省的戏剧,它不仅仅是话剧艺术的呈现,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与友情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艺术品;解构;友情;深层思考  《艺术》的故事是围绕一幅白画展开的。喜爱现代派艺术的外科医生塞尔吉花了20万法郎买来一幅白底子上有几条
期刊
摘要:艺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艺术接受。而在艺术接受中,艺术趣味则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将讨论艺术趣味与社会心理的互动关系,群体艺术趣味以及社会心理对群体趣味的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艺术接受;艺术趣味;群体艺术趣味;受众心理  0引言  艺术趣味不仅是关系到艺术接受的动力,且关系到艺术接受过程的审美效应,同时更关系到艺术接受的性质。换而言之,只有艺术兴趣才能够引导读者、观众进入到兴味盎然的艺术活
期刊
摘要:笔者由肖邦热的现象引起对纯技术倾向的思考,并对纯技术倾向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影响进行阐述。本文以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为例,从肖邦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力和思想内容三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纯技术倾向在表现肖邦钢琴作品时的不当之处。  关键词:肖邦热;纯技术倾向;风格特点;音乐表现力;思想内容  在当今社会有着一股肖邦热,很多学者一股脑的去弹肖邦,热衷于参加各种肖邦比赛,并有很多人及其自豪地
期刊
摘要:“梦”作为意象和描述对象在梦窗词中频繁出现,这体现了梦窗对追忆的执着,“梦”也已成为仪式性的符号。根据心理学对梦的解析,正是对梦境的描绘与梦幻手法的运用造成梦窗词破碎凌乱的特点。  关键词:梦窗词;梦;追忆;破碎  王观堂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梦窗之词,吾得其词中一语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1]此句自梦窗词中所摘,其中又含词人之号,似观堂先生不无戏谑的文字游戏。然而,看似随意撷
期刊
Abstract:It’s every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English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for speakingenglish countries. So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a combina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