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技术倾向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弊端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由肖邦热的现象引起对纯技术倾向的思考,并对纯技术倾向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影响进行阐述。本文以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为例,从肖邦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力和思想内容三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纯技术倾向在表现肖邦钢琴作品时的不当之处。
  关键词:肖邦热;纯技术倾向;风格特点;音乐表现力;思想内容
  在当今社会有着一股肖邦热,很多学者一股脑的去弹肖邦,热衷于参加各种肖邦比赛,并有很多人及其自豪地认为已能用自己“辉煌的技术”将肖邦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倾向并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些人身上,历史上有许多国际比赛也都曾经摆脱不了片面追求技术的影响,甚至在美国举行过演奏肖邦练习曲的速度比赛。在这样一个以“演绎肖邦”为名实“竞技”的氛围推动下,致使很多人把“炫技”当做演奏肖邦钢琴作品的全部。纷纷涌现了一个个的出色的钢琴弹奏机器,活跃于跟中肖邦钢琴比赛中。盲目地在肖邦钢琴作品中追求纯技术已成为众多学琴者致力的方向!
  纯技术主要是指手指(包括指尖和各个关节)各项技能的训练,这种纯技术的观点谁都不会赞同,并会强烈反对它以任何形式出现。但这种纯技术倾向却是确实存在的,且奇怪的是,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将它运用到演奏中去,特别是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
  肖邦1810年出生于华沙,1849年猝于巴黎。这位19世纪波兰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和钢琴家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钢琴事业,他的作品几乎遍及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他那高贵优雅的旋律、美妙的伴奏织体、独创的曲式构思、具有民族特点的节奏以及无与伦比的音乐风格永远令大家深深迷恋!在肖邦众多的钢琴作品中,《降B小调奏鸣曲》无疑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它完成于1839年到1840年间,肖邦在这部奏鸣曲中表现了对祖国遭受苦难的悲愤心情,对祖国人民和美丽乡土的怀念。表现了对敌人斗争不屈的坚强意志以及对祖国而牺牲多的英雄的悼念。下面我就以肖邦的《降B小调奏鸣曲》为例,简单阐述纯技术观在演奏肖邦钢琴作品时存在的问题:
  1纯技术倾向片面了肖邦的风格特点
  肖邦的风格并不是用精湛的技术就能表现出来的。在这首《降B小调奏鸣曲》中,肖邦的浪漫、抒情的特点与他性格中的激烈一面是同时存在的。在历来被人们称为是整首奏鸣曲悲剧核心的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中,前两章里的各种技术手法(八度、和弦 、大跳、双音、激烈的伴奏声部)在这个乐章中都不再出现。整部作品的高潮和中心都是用极为简单的织体来表达。但是正是这样简单的织体在这里比任何手法都更能催人泪下,这是用任何辉煌技术都不能够达到的!有些人由于肖邦作品所表现炫技片段就误以为是肖邦风格的全部,并以纯技术手法来表现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创作《降B小调奏鸣曲》的开始,肖邦更多地刻画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例如第二乐章着重表现威严的力量的斗争情绪。演奏这一乐章应当快速而不匆忙,要立足于表现坚定,而不是对它进行一种快速八度和双音的炫耀。开始部分左手阴沉的半音阶式的八度进行带有威胁性的渐强,很容易把演奏者以及聽众吸引住,但应努力把右手的八度(包括带有和弦)演奏旋律化,以避免炫技的错误,正确地表现出肖邦的风格特点。
  2纯技术倾向削弱了肖邦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旋律是肖邦作品最主要、最有力的表现手段。即使是最富戏剧性、最撼人心的部分,激动人们的力量首先仍然来自旋律。因此,在演奏肖邦的作品时要视旋律的弹奏和表现,在《降B小调奏鸣曲》中有个特点,就是旋律中那些有快速、密集的音符或小音符组成的抒情的旋律。在演奏这样的旋律时,要选择正确的速度,不能倾向于用太快的速度来表现肖邦不间断的旋律。快速度排斥了表情,并且来不及做到演奏者、听众和作曲家之间的交流。例《降B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它的主题是由非常短促的动机构成的,它以Doppio movi mento(比前面快一倍的速度)表现旋律的激动、惊慌和不安,它忽高忽低、时起时落,就像风暴来临之前海面之下的暗涌,不断集聚着摧毁一切的力量。确定主题开始的速度是演奏者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首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它需要较为统一化的速度,有主题开始的速度将贯穿到乐章的终了,切不可为了炫技就用过快的速度来弹奏主题,这绝不是要表现辉煌的技术,而是要表现充满表情的音乐旋律。
  3纯技术将肖邦的深邃思想肤浅化
  虽然肖邦是音乐会独奏钢琴家,但不是气势凌人的戏剧性演奏家,很多人都在演奏时渲染了他音乐的英勇一面,想试图以自己高超的技术展现肖邦,这样就未免有些贬低了肖邦,将他的作品表面化。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几乎遍及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他使用精炼的音乐语言,深刻地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呈现出各种思想感情,描绘出不同的诗的意境。如要以出技术的手段来表现肖邦作品的深层内容与思想,那只会歪曲了肖邦的本意。仍以肖邦的《降B小调奏鸣曲》为例,它的末乐章通篇是两只手弹奏的八度三音进行,如果把这段乐章作为练习曲一样仅仅做到清楚、平均地演奏出来就毫无意义了。
  在乐章的开始注明“Sotto voce e legato”(弱音并连奏),这是肖邦对这一乐章所写的唯一的表情说明,因而更具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切不可随便演奏。要想准确地理解肖邦倾注其中的涵义,表现出作品的灵魂,就必须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形式、素材、表现手法以及在演奏中应当注意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并试图找到比较恰当的表现方法。尽可能地找到肖邦钢琴音乐的一些规律,在演奏中以最细致的处理准确地表现作品的灵魂所在,避免纯技术,使肖邦作品不至于于在我们手中被歪曲。
  当然,仅以《降B小调奏鸣曲》的几个片段并不能完整地阐述纯技术的倾向对于表现肖邦风格特点的弊端。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表现肖邦钢琴作品时,倾向于纯技术的演奏会大大掩盖肖邦的风格特点,降低肖邦的音乐表现力并将他的深邃思想肤浅化。
  要想准确地阐述纯技术倾向给肖邦音乐带来的种种弊端,无论从何角度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工作。这首先是因为肖邦是表现音乐的各方面范围极为广阔的一位作曲家。他的音乐中所流露的思想和心理活动都是非常复杂额,要想更好地演奏肖邦作品,表现肖邦音乐,就必须要走出纯技术的误区,避免纯技术倾向的错误。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肖邦的生活、思想和心理活动以及探索肖邦音乐作品的创作构思,这是帮助我们找到如何对肖邦作品进行再创作依据的关键。
  最后,我想用英国钢琴家阿瑟.赫德里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对于我们更好地演奏肖邦作品是有着启发意义的:“任何演奏家在演奏肖邦作品时,必须自始至终地运用音乐智慧,而不是单凭一点小聪明和灵活的手指头,采用一般的钢琴手法及什么不花力气的诀窍就能演奏成功。这种智慧包括理智和感情、恰如其分地处理肖邦那些大量完整无缺的作品。这样才能用真正地历史眼光来看待他的作品,以免把肖邦降低到略高于沙龙演奏家的水平。”
  作者简介:唐彩霞(1984— ),女,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起在淮安市青少年宫担任专职钢琴教师至今。
其他文献
摘要:在韩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中,家庭电影一直是韩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以独特的人文情怀契合了韩国悠久的传统儒家文化和普通大众的娱乐需要。当前风格多元的韩国家庭电影,已经成为韩国电影产业格局中颇具市场竞争力的电影类型。在以“家”为中心的故事框架中,韩国家庭电影在银幕上典型地呈现出“回归传统”和“迎合现代”的文化观念。  关键词:家庭电影;文化取向  1传统文化与韩国家庭  综观韩国历史,尽管随着社会的
期刊
摘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彩绘凤鸟双连杯作为工艺品所具有的象征性特征,并从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出发,分析了凤鸟纹在楚漆器中的产生的工艺美。将中国独有的古代漆器文化展示出来,去了解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辉煌成就,了解楚漆器中凤鸟文化强调的是主观意念的表达,那种率真的不受客观真实约束的精神,一切皆为我所用的气度。  关键词:战国;楚;漆器;凤鸟纹;凤鸟双连杯  0引言  彩绘凤鸟双连杯始于战国,1986年
期刊
摘要:张充仁是我国享誉海外的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水彩画家,少年时凭借水彩作品,获得了“中比庚子赔款”开启了通往欧洲艺术殿堂的道路,留学期间接受了欧洲传统的“写实主义”训练,深受法国水彩画家维涅儿的影响。回国后,他努力探索中国画和水彩画的异同,运用西洋技法,融汇中国画的“趣味性”等美学原理,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画的趣味表达,摸索出了一条“西洋画中国化”的道路。通过对张充仁水彩画的趣味
期刊
摘要:沈周出身诗画世家,祖上收藏甚丰,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但他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览群学,以丹青自适,专心从事艺术,毕生勤於诗画创作,声誉卓著,德高望重。沈周的艺术质朴而有情致,画风纯化,刻苦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在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当表现在绘画方面。  关键词:沈周;庐山高图;山水画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
期刊
摘要:文章重点探讨了绘画艺术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绘画艺术市场发展方向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绘画艺术市场;未来;趋势  1绘画艺术品市场整体上呈现上升发展趋势  (1)绘画艺术品的消费持续扩大,消费品数量增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会的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开始强调高精神文化含量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渐渐向精神文化消费靠拢,对
期刊
摘要:油画创作过程中调色、用色没有固定的配方和方法,色彩运用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明了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油画创作过程中,色彩运用的几个原则,以期为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画创作;色彩;重要性;原则  油画主要是通过色彩进行形体塑造,作为油画的一个重要艺术语言,色彩是绘画的一种关键表现语言,色彩运用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价值。科学合理
期刊
摘要:在我国,荠菜之名起于唐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在此之前称为荠,它是最早返青的报春野菜。在日本,荠菜最早以“若菜”或“春菜”登场,后来被称为“春七菜”。荠菜以其翠绿、鲜嫩、味美深深扎根于民众,使中日文人墨客以诗词吟咏之不绝,这些诗歌或赞美春天美好、或陶醉田野风趣,或吟咏爱慕之情。  关键词:荠菜中日古典诗词  0引言  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范晞文说:“景无情不发
期刊
摘要:我们常常在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人文主义”之类的词语,而现在教育教学中也强调以人为本。而我想这些“主义”、“概念”都很宽泛,在教育中则要落在细处,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去。而作为美术教师,我想从美术的角度对“人文性”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我也不想再美术理论的大海中找宽泛、模糊的词语来表达我对人文性方面的看法,我想从高中美术课本中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的解读来表达我的看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主题和思考意义相对浅显的戏剧风靡之后,《艺术》的亮相是令人振奋的。一部好的话剧,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应该有启发人们思考的能量,否则只会显得浅薄。《艺术》正是这样一部发人深省的戏剧,它不仅仅是话剧艺术的呈现,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与友情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艺术品;解构;友情;深层思考  《艺术》的故事是围绕一幅白画展开的。喜爱现代派艺术的外科医生塞尔吉花了20万法郎买来一幅白底子上有几条
期刊
摘要:艺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艺术接受。而在艺术接受中,艺术趣味则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将讨论艺术趣味与社会心理的互动关系,群体艺术趣味以及社会心理对群体趣味的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艺术接受;艺术趣味;群体艺术趣味;受众心理  0引言  艺术趣味不仅是关系到艺术接受的动力,且关系到艺术接受过程的审美效应,同时更关系到艺术接受的性质。换而言之,只有艺术兴趣才能够引导读者、观众进入到兴味盎然的艺术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