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朗读长句,回归语文本真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朗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长句朗读时,因为句子较长、成分较为复杂,学生容易出现读破句、读错字等现象,这成为一年级教学的一大难点。难题从朗读中来,也要回归到朗读中去解决。多元朗读是指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和多样手段进行朗读教学,相较于普通朗读更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能从多个维度摆脱长句朗读教学的困境。低段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读,只有运用最直抵儿童内心、最接近语言本身的教学方式,讲得少一点,读得多一点,才能品得深一点,走得远一点。
  【目标定位】
  基于“读好长句子”的单元学习重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彩虹》一文的文本特质,确定以下朗读学习目标:
  通过词组加小棒的方式,借助动作、标点、语气、想象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案例描述】
  在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基础并不好,一字一顿、丢字添字、读破句等现象非常常见。所以本课的朗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准确、读大声、读流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多元的朗读指导策略、评价策略、辅助策略,提升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能力。
  一、多种读法,暗含朗读技巧
  (一)小棒一闪,停顿不难
  长句子的断句问题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可先指名读,教师在学生的原生态断句中寻找亮点进行肯定:“我在你的朗读中还听出了之前学的魔法小棒呢——小棒一闪,停顿不难!”并在PPT上加以呈现,再让其他学生学着他的断句方式读一读。在小棒和标点的帮助下,学生读长句子就轻松多了。
  
  (设计意图:这几个长句子的断句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就目前的学情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断句有些急于求成,会让大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由教师进行强制断句,则使学生过于被动,也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在学生的朗读中发现问题,通过优秀学生的范读,再自然地出现小棒,更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二)语气一变,情感出现
  《彩虹》颇具特色的一点是它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由三个问句组成的,但问句的语气却大不相同。如在第二自然段中,“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是着急、疑惑的语气,“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是无疑而问的反问语气,“你高兴吗”则充满了对肯定回答的期待。在“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一句的教学中,我重点借助疑问语气,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感情色彩——语气一变,情感出现!利用“谁来问问看”“我听出你找得很著急”之类的评价语和组织语,在特别强调“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地感受焦急寻找的心情,语速自然地加快,最后一个“呢”字就会自然地上扬,学生也就越来越能读出那个找水壶的小女孩的形象了。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人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语音语调语速都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内而外自然发生的。所以,在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时,与其客观理性地指挥学生语音再高一点、语速再快一点、末尾要往上扬,不如顺势而为,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绪,以他们敏感的同理心,读出文中的细微情。)
  (三)动作一加,电影来啦
  在处理难点“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一句时,我采取了动作演绎的方法,板贴动作词,再让学生加上动作演一演——动作一加,电影来啦!课堂上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学生兴高采烈地做着动作,仿佛一个个都在彩虹桥上下雨呢!在动作的辅助下,朗读这么长的句子不再是需要换好几口气的难题,而是一件一气呵成的趣事了。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对世界的感知很多时候都是整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面对动词密集的文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也随之动起来。这是对文本的还原,文本内部的节奏感和丰富性在学生的动作中得到了演绎;这也是对儿童心理的还原,让孩子的心性随着四肢的舒展而舒展,童心四溢方能妙趣横生。)
  二、多元评价,暗藏朗读目标
  (一)教师评价,细化目标
  整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因此教师的点评也就成了引导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板块,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评价语的侧重点也随之不同。比如在整体感知的第一板块,对朗读的要求是读准确、读流利、读响亮,因此我的评价语也就紧紧围绕着“准确、流利、响亮”三个关键词。而在第二板块,对学生的要求上升到了读好长句子,读出感情来,我的评价维度也就转移到了是否恰当地断句、是否读出了对应的语气上来。在听中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再与目标相对照,肯定长处,提出改进方向,并巧妙地将教师范读融入点评中。虽然每一句评价语都不长,但因为要求突出了,目标细化了,学生很快就能随着教师的要求,在一次次朗读中一点点进步。
  (设计意图: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读对是基础,读好是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止步不前。所以教师的点评就是指挥棒,把握节奏,突出重点,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在一次次毫无保留的肯定和一个个细致入微的建议中慢慢进步。)
  (二) 学生互评,内化目标
  除了教师点评外,我也留了几个点评机会给学生,让小点评家们评价之前的朗读,既调动了学生倾听的积极性,也在点评的过程中内化了阶段目标。
  三、多层辅助,暗通朗读感悟
  (一)看图读文,朗读对应
  
  在整体感知的板块中,我设计了结合插图朗读对应自然段的环节。用朗读的方式而非学生总结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这既考验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也能提高课文朗读的比重,让所有人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文本,在一遍遍朗读中熟悉课文。
  (二)想象说话,丰富朗读
  在一个个朗读环节的起承转合处,我还增加了两个想象说话的机会。读完第一自然段,问:“你想在这座美丽的桥上干什么?”读完“爸爸,你高兴吗”,请学生采访爸爸,说说为什么高兴。这些想象说话都是与朗读紧密结合的,或激发学生读后的奇思妙想,或关注学生朗读情绪的来源。看似不是朗读,其实却促进朗读效果的生发,实现文本内容的回归。
  【教学反思】
  一、童心朗读,“读”占鳌头
  纵观整节课,除了识字写字教学,整个阅读教学都是在朗读中加以实现的,没有理性分析,没有客观总结,只有反复读,花样读,高高兴兴读。一遍遍的朗读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含英咀华的品味,是提升语感的熏陶,再加上这童心四溢的课文,学生学得很轻松,很自然,很自主。难怪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智慧朗读,读出增量
  反思整堂课,可以说读的意识是很强的,但读的效果如何,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是否也得到了提升呢?这其实是存疑的。因为指名朗读的方式运用得较多,所以在课堂上得到展示的更多的是那些表现欲和表现力强的学生,一部分学生可能一直处于观众的角色,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要让课堂参与度更高,可以在如何提高齐读的频率和效率,变化齐读花样,提升学生兴趣上下点功夫。另外,在反思中也发现,我的范读比重较小,在接下来的朗读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比较发现,模仿借鉴,品悟感知。
  如何让所有学生读出增量,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这将是我日后不断反思和前进的方向。
  正所谓:书声琅琅满室闻,童心童趣是首品。停顿语气读中练,且行且思教语文。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 310058)
其他文献
【教学设想】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讲述的是伯牙弹琴,钟子期必能听懂琴声描绘的内容,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摔破,再也不弹琴的故事。这是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学习这篇小古文,一是要读懂古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要受到知音文化熏陶,懂得良好的艺术修养、真诚的朋友情谊能够丰富人的心灵,成就人生的美好。教学此课,设计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知音、品心情,旨在通过充分的语文活动,
近阶段,笔者听了许多研讨课,发现很多教师都从“学为中心,关注文体,落实语用”去预设教学,践行课堂,但或多或少总会出现拔高目标或对学生兼顾不全的现象。究其原因,教师除了深入研究文路和教路之外,对于学路的基点没有很好地把握。而学路的基点正是需要教师融入生本教育体系方法论指出的“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组织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充分了解,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点上,课堂才会出现有效的基调,学生的课堂
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道亮丽的风景。然而纵观当前诸多的课堂练笔,抒写感受似乎霸占了练笔的全部领地。于是乎,缺乏语言技能的无感之叹中夹杂着太多的空话、套话、假话,随文练笔成了无味的“鸡肋”。我们不妨聚焦某教师在《嘱咐》一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片段:   师: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母亲说?请拿起笔写下来,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记叙文。   (数分钟过去,多数学生只写了寥寥数语)   生:母
《雾在哪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充满童趣,很受学生喜欢。基于教材以人文精神与语文素养双线编排,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特点,上好《雾在哪里》一课,要在“精准、扎实”两词上下功夫,从而落实课程目标。  一、围绕课标,精准定位教学要点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哪些,如何精准定位教学点?关键在于要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摘 要】《汉语拼音方案》错用汉字“喔”为o韵注音字,模糊混淆o韵与uo韵,否认普通话语音里“玻、坡、摸、佛”等汉字的对应基础音节是“buo、puo、muo、fuo”,几十年来造成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编写及教学错误。针对《汉语拼音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之关联的教材编写问题,学界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及时纠错。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 o韵母 问题分析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
【摘 要】要充分发挥古诗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立足单元目标,深入分析教材,巧妙组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古诗意象,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他们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学习,让古诗教学既能观照单元整体目标,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单元目标;意象  古诗文体特殊,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其在落实单元目标时固有的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古诗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执教统编教材三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需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而且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低年级阅读教学微型课,面对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两百字的文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领悟主旨,难度的确很大。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浸润文本、打开词语,通过对几个关
【摘 要】识字和阅读是水乳交融的关系。鉴于这种关系,识字教学可采取“缘文识字,因字施教”这一教学策略。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另一方面抓住汉字的构形特点和演变规律,联系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等手段记住字形。识字教学应课内外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低段;识字教学;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安排八个单元,其中最后一个单元都围绕“科学”这一主题编排,体裁有科学童话、科技小品文、科普说明文,让学生丰富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思维品质。科学相关内容的单元占据了语文课本八分之一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要有科学担当,注重启发、引导、涵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
【摘 要】“部编本”语文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增了部分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以识字为核心,同时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依托文本特点,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以在反复诵读中归类、在文化浸润中复现、在生活链接中巩固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蒙学 识字 传统文化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教材,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