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媒体竞争重构报业价值链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以来,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经历5年的调整后再次起飞,中国门户新闻网站渐趋成熟,利益架构趋于刚性;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Web2.0和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迅速抢占传统报业的利益基础——受众注意力。传统报业不得不和十年前一样再次面临痛苦抉择:是奋起迎接新媒体的挑战,抓住媒体变革的新机遇,还是再次坐失良机?
  和国内大多数传统媒体一样,《新民晚报》没能抓住十年前中国互联网起步时期的第一波机遇,面对此次的第二波机遇,我们做了周密的准备,2005年9月开始即进行战略规划,2006年3月开始投资启动新民网项目,全力推进面向全媒体环境下的报业改革实践。新民网于同年9月9日,在《新民晚报》77周年庆时正式上线,成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报系(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晚报海外版)的新媒体平台,承担新民报系1000万读者和报业资源整合任务。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新民晚报》成为首批理事单位,跻身中国传统报业集体创新、面向数字报业转型的先进队列。
  
  《新民晚报》数字报业战略的整体框架
  
  进入21世纪,媒体的传播形态正面临革命性的变化,受众通过越来越便捷的手段,如移动互联网(短信、彩信、WAP)和第一代互联网的成熟架构,捕获自身所需信息。作为新闻和资讯供应主体的传统报业,位居产业链的上游,却面临产业链下游的挤压和挟持:新浪等门户利用技术和资本整合了用户端,大大增加了和报业谈判的地位,门户网站每年付给报业集团的新闻转售费用连一辆奥迪A4都买不回,而报社为采集这些新闻付出的成本却数以计。面对困局和挑战,报业在寻找解决方案之前更紧迫的任务是检讨,为什么我们的地位在下降?我们的生意失去了哪些关键支持者?
  《新民晚报》对此的认识是:报业的价值链在延长、在变化,能直接掌握受众的优势通路将成为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所以,新媒体必须要上,尤其是主流大报,丢弃数字通路,将来可能被迫沦为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前端供应商。也就是说,未来报业竞争中立足的基础:竞争主体必须价值链完整。而在目前的体制下,主流大报的大多数资源都消耗在内部,探索新的运作体制,向互联网平台迁移是难以回避的任务。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制定了新媒体整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研发面向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报业解决方案,对媒体生产流程进行重组。传统报业所说的“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是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化所言,今天已经意义不大,传播价值链的变化要求报业必须暑快拥有面向新传播形势的解决方案,不仅包含CMS、ERP等核心模块,还应包含面向移动互联网和Web2.0应用的模块,而遗憾的是,这一领域,国内国外均没有成熟的系统方案供应商。
  为此,《新民晚报》以新民网为平台进行了小范围的前瞻性实验,首次提出面向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报业解决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研发,这一领域,我们选择了北大方正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利用双方已有软件知识识产权和报业运营经验进行价值重组。目前,面向报业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新民CMS系统(V1.0版)已经研发成功,并投入新民报系的实际运转。
  通过新民CMS系统(V1.0版),《新民晚报》、《新民周刊》等媒体记者可以实时接入新民网后台,进行在线发稿,发稿形式既可以是传统的文字相图片方式,亦可以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的混合模式,还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实现在线直播。编辑层面可以利用记者传回的稿件按照日报、杂志、新媒体等不同出版介质进行素材编辑,实现新闻素材的多向复用,有效地降低新闻采集的成本,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和传播利益最大化。新民网还将在下一版本中加入诸如在线评分等功能,可以根据各种介质的传播参数实时评估新闻采编的成效。
  面向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核心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储备。受众通过在线方式获取新闻和资讯的趋势决定了报业必须跟上形势,而传统报业并不掌握发展新媒体和数字报业所需的核心技术和人才,对于普遍实行国有国营的报业来说,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内部挖掘实现这方面的突破是不现实的。新民网创建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全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惜代价跟踪核心技术,进行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传统报业培养一名成熟的时政记者一般至少需要五年,培养一名财经记者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一个成熟的传统媒体记者并不能直接迁移到新媒体作业平台,他掌握的传播技能无法适应新媒体的作业需求。《新民晚报》目前采取的策略是一手抓新媒体队伍的组建,一手抓老采编队伍的训练,同时进行交叉作业的演练。2007年全国两会,我们推出的整合报道方案融合了新民网视频访谈、连线报道、新民晚报传统报道等多种形式,利用了两支队伍的各自优势取得很大成功,在线传播和影响力渗透效果远远大于往年。
  按照新民网目前的实际情况,训练一名基本能适应采、编、主持的全媒体记者大约在一年左右,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他的传统新闻采编的基础是合格的。对于报社缺乏新媒体作业技能的员工,将结合2007年的新闻练兵计划进行系统培训。通过三年左右的运作,新民报系500名编辑记者将全面得到系统训练,以适应全媒体传播需求。
  发展在线营销,提升整合营销传播的竞争实力。受众层面媒体接触规律的改变对报业来说并未构成直接威胁,来自广告主层面的变化显示,在线营销将大幅削弱报纸在客户品牌传播组合中的重要性,这才是致命性的问题,和国内其他兄弟大报一样,《新民晚报》积极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发展在线营销,提升整合营销传播的竞争实力。2007年开始,《新民晚报》已经能够初步提供包括日报、杂志、新媒体在内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给广告客户,下一步还将提供《新民晚报》数字报纸的在线广告位和传播机会。
  
  数字报纸的现实思考和选择
  
  未来的报纸是什么样子的?大量印刷是不是还有必要?专家和报业内部均有很大分歧,报业的现实动作是根据各家自身情况,做各种方向的探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基于IREX(世界报业协会电子新闻联盟载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电子阅读器,《人民日报》和《广州日报》推出基于方正系统的数字报纸。报业在现实传播利益、数字资产保护、数据迁移成本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求平衡之道。
  《新民晚报》与北大方正于2007年4月19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个合作建立在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的架构下,《新民晚报》将和方正集团就面向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报业解决方案展开全面合作。作为初期项目,《新民晚报》数字报纸已于4月研发成功,并在19日正式上线。目前,《新民晚报》数字报纸提供了Web、PDF、多媒体版三种形式的供应,但在后台,数据库是唯一的,已经为移动媒体的开发预作数据接口。和其他兄弟报纸推出的数字报纸不同,在研发《新民晚报》数字报纸时,即考虑了后端传播的紧迫问题,为有利于搜索引擎和Blog、BBS等“微内容”应用,新民网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定制,增加技术开放性,大大提高了新民品牌和媒体影响力在此类“自媒体”上的传播。
  国内报纸的印前作业系统主要由方正提供,签样付印之前的电子文件如何快速提供给网络、手机等用户如何使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传统上是提供Web和PDF格式,后来一些厂商开发出针对方正的PS反解系统,打破了方正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同时关于数字报纸的表现形式,也引起了新的争议。我们的理解是,目前这种争议是可以理解的,但着眼未来传播技术的变化,目前的各种所谓数字报纸形式可能也只是一种过渡,这种方案只解决了媒体内容的数字分发问题,中国3G部署在即,移动互联网将大大推动报业变革的速度,如何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和移动媒体技术介入媒体全程作业,提升报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数字报业的关键命题。
  
  作者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副社长、 《新民晚报》主持工作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 杨春兰
其他文献
靠3万元起家的《知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总资产6.86亿元、净资产4.55亿元的知音传媒集团(以下简称知音)。下属7种期刊、2份报纸、5个子公司、1个网站和1所学院,产业涵盖刊报出版、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高等教育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品牌优势带来多元格局    知音的多元产业格局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即品牌产品《知
期刊
2008年5月16日,由时尚杂志社摄制出品的我国首部时尚电影《时尚先生》在京上映,并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6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与读者出版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读者龙卡”发行仪式。  跨行业多元化发展为相对沉寂的期刊业注入了一支兴奋剂,然而兴奋剂就像一把“双刃剑”,用量适当则可加速发展,反之则会“中毒身亡”。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把“双刃剑”,成为期刊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期“期刊透视”
期刊
好消息背后的隐忧    近期,慧聪媒体研究对国内报刊广告的监测数据表明,2008年1季度报纸广告刊例额164.3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长幅度远高于去年同期,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期增长速度。这打破了过去两个年度报刊广告增长幅度都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的固有局面。同时,据CTR预计。第二季度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态势。  报纸广告近几年来持续低迷。今年上半年的上述表现应该如何看呢?  
期刊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7月,细分服务类别中网页搜索服务月度覆盖人数最高,为1.64亿人,其次博客服务1.59亿人,电子邮箱服务1.51亿人。该数据代表中国家庭及工作单位(不含网吧等公共上网地点)网民的整体上网属性。
期刊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重庆的人文性格:“前行的坚韧性、开放的接收性、探求的创新性、务实的操作性……”,当时笔者不敢对此妄加评论,因为那时的重庆于笔者是一个如梦一样遥远的城市。  然而,身临其境之后,这里的巴山渝水总会让人魂牵梦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必在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也应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性格吧。  作为一个城市窗口的媒体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重庆商报》——一张有着类似于重庆
期刊
一个名叫Kim Gordon的英国资深电视人,曾“混迹”于英国电视界达16年之久,先后在伦敦新闻集团、LWT、Granda TV供职,既做过新闻与事实类节目,也做过娱乐类节目;曾当过名牌栏目“新闻之夜”(NEWSNIGHT)的制作人和青少年娱乐部节目研发高级制片人,还曾做过独立制片人。  2008年,Kim Gordon在湖南广电为他的又一届“英国电视节目创意与创新”培训课程圆满地画上句号之后。在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媒的发展。报业已经无法继续按以往的思路经营管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注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出奇制胜,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而专业报如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取得长足发展,是更为严峻的话题。笔者认为,一家专业报否能取得成功,报社的当家人至关重要。他(她)是旗帜。是指挥棒,是统览全局的“将将之才”。  新时期专业报的总编,基本上集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于
期刊
2008年抗震救灾报道,堪称前所未有之公开透明。因为公开透明。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因为公开透明,我们牢牢掌握了在世界面前的话语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高度的公共透明,预示着新闻宣传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机遇往往与挑战为伍。在越来越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中,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习惯于“等”、“看”的地方媒体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如何适应并有所作为?如何在同源同质的稿件处理中求新求异?如何在
期刊
《特别关注》这本杂志也许是中国这几年来发展最快的杂志,它排列在中国的第四位。作为一本文摘类的刊物, 《特别关注》可谓是在前有《读者》、 《青年文摘》的前辈高人,后有《意林》这样的天才在追赶,就是在这样一个异常惨烈的文摘类期刊市场上,《特别关注》凭着自己的一身肝胆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有人说,他是沾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光,仿佛是个衔着金匙降生的世家子弟,但是正如《特别关注》总编辑朱玉祥所说,当第一期他
期刊
何谓“数字报纸”?    数字媒体是这两年中国传媒界遭遇“寒冬”之后的一个热门话题。  何谓“数字报纸”?  概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先生下的定义,“数字报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报纸传统的生产方式,包括印前、印刷、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二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