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提质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重庆的人文性格:“前行的坚韧性、开放的接收性、探求的创新性、务实的操作性……”,当时笔者不敢对此妄加评论,因为那时的重庆于笔者是一个如梦一样遥远的城市。
  然而,身临其境之后,这里的巴山渝水总会让人魂牵梦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必在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也应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性格吧。
  作为一个城市窗口的媒体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重庆商报》——一张有着类似于重庆火锅般火辣辣创新精神的报纸,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创刊于1997年的《重庆商报》走过十年,喜越十年:2006年3月,获中国传媒创新年会组委会颁发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2005年度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奖;2006年5月,百度举行“百度2006状元媒发布会”,在参加“状元媒”评选的300多家都市媒体中,《重庆商报》荣获“都市传媒影响力”之全国最具影响力财经“状元媒”;2007年获得首届中国金融新闻奖、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08年6月,获得中国广告价值贡献奖……
  《重庆商报》2007年的经营收入将近3个亿,创新带来的业绩和荣誉不一而足。《重庆商报》如何把创新落到实处?如何十年如一日地秉承着创新的理念?记者分别走访了它的采编、经营和网络等部门的负责人。
  
  财经,《重庆商报》的内容命脉
  
  《重庆商报》是重庆地区以财经新闻见长的一张都市报,总编辑张宪民以“上要着天”和“下要落地”两个关键词向记者介绍了《重庆商报》财经报道的特色。
  《重庆商报》编委、集团总裁助理冯建中进一步解释说:“上要着天”是要关注大财经,体现我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们要求国内的重大财经热点事件本报记者都必须在现场,用我们的视角去解读。今年国家发布禁塑令之后,河南作为全国最大的塑料制品基地有八成塑料企业破产,《重庆商报》全国首发这一消息。通过对重大财经事件的及时深度报道,《重庆商报》实践着“上要着天”的财经报道理念。
  谈起“下要落地”,冯建中更是侃侃而谈,他向记者解释说,“我们在做好‘大财经’的同时,还围绕民生推进财经报道”。针对重庆还有60%~70%的家庭资产尚未达到100万的现状,《重庆商报》2008年策划推出了“百万家财目标”活动,在全国包括重庆地区聘请了江南春、严介和、胡润等1 00名投资理财专家作为《重庆商报》的顾问团。活动推出后,读者积极参与,专家根据他们的家庭状况为其提供贴身的理财服务。
  冯建中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围绕百姓理财还开设了创富论坛,每周六请一些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免费给重庆市民做理财知识培训,包括风险意识的强化。创富百家讲坛在重庆40个区县都进行了巡回演讲。在股市非常低迷的3月20号左右,我们还请了上海的杨百万到重庆做创富百家讲坛的专场讲座,这些活动为我们成功举办中国(西部)资本市场投资高峰会暨首届重庆理财节铺好了道路。此外,我们还推出了为老百姓创业引路的策划,面向读者征集创业点子,并设立不同的奖项。根据这个策划,我们11月份要联合西南创业服务中心和重庆市中小企业共同举办大型创业论坛。”
  《重庆商报》“为希望续航”的爱心救助活动也值得关注,从2002年开始,该报每天出半个版,刊登重庆贫困地区需要救助的已经辍学或者由于家境贫困等待上学的学生,实际救助儿童有一万多名,让有爱心的人士义务去帮助他们,给他们做一些资助。张宪民说:“关注民生就要关注到点子上,要关注一些需要救助群体的实际需求,这样关注民生的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精准,《重庆商报》的发行价值
  
  《重庆商报》目前发行量38万份,在全国的商报中,这个数字并不罕见,但它投放的精准却凸现了该报的发行价值。
  记者在《重庆商报》采访期间,正值商报发行公司独创的“编码发行”获得全国创新大奖之际,发行公司副总经理贺家勇谦虚地说道:“我们不认为这是什么创新,这只是我们对报社负责,对广告客户负责的自我管理方式而已。”
  针对厚报时代,报纸的售价往往低于废报纸回收价的状况,《重庆商报》在零售方面推出了“零售发行”的方式,贺家勇对此解释道,“当报纸印张数超过了重庆市废报纸的相对价,形成了利差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所有出厂的报纸根据要发行的区域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编码,而且要加盖由发行公司自制的编码印章。同时,我们还会安排巡摊员,如果在废品收购站看到《重庆商报》的报纸,一份两份很正常,但是一旦发现比较多的未开封的报纸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条码和印章来查询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追究他的责任。我们实行了密码管理之后,基本上杜绝了无效发行的问题”。
  针对城市流动的“三高”读者群,商报在2003年即专门花巨资制作了8000多个商报展示栏,对一些知名的、流动性大、消费力较强的餐饮、酒店、茶楼甚至比较高档的一些美容美发机构进行上架免费赠阅。这部分群体所置留的场地本身即是公众消费区域。读者中有部分是商报的读者,有部分是其它报纸的拥趸。通过展示栏可以进一步扩大商报的传播率,从而有效地增大广告信息的反馈。
  商报在一些高档小区里的征订活动也颇值一提。贺家勇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隐私度越来越高,进入一些高档小区针对读者直接发行是个难题。鉴于居民往往对小区物业有一定的信任度,我们就跟小区签订了小区合作发行协议,由小区的物业公司来代我们征订,此举一来解决了发行人力成本的问题,二来由物业管理公司订报,既可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不被‘骚扰’,也保证了小区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我们每年也会主动策划一些营销事件来取得小区对我们的认可,比如每年‘3·15’和植树节的时候,我们的发行员都会跟物业公司联系好,定点给小区清洁卫生等等。”还有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发行公司开展的“我为读者洗报箱”活动也得到小区读者的广泛欢迎,拉近了报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报纸亲近于民,服务于民。这些举措,都为发行工作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障碍,增大发行量,增强读者对报纸的信任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行营销是最特殊的市场营销,因为报纸是产品也是党的宣传喉舌。怎样利用基层行政力量解决报纸的发行问题,就不仅仅是市场营销的问题了。
  数字和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在重庆的高新区有38%的报纸都是由居委会来帮助订阅。居委会订报有它特有的优势:一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对象;二是它在后期的发行服务工作中,有更好的服务解决渠道。这种发行模式不仅稳固了报纸的发行也让服务更贴近读者。规划建设的重庆大学城不允许报社进去单独征订,《重庆 商报》就和大学物业签订了发行协议,由大学物业负责该报的征订与发行,成为至今唯一可以在大学城全面发行的报纸。
  
  互动,《重庆商报》的突围意识
  
  在整个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重庆商报》与腾讯合作,于2006年推出了腾讯·大渝网,一度引起传媒界的关注。时隔两年之后,记者走进了腾讯·大渝网,该网执行董事曾奇向记者介绍道,“这种合作模式已经取得传媒界的普遍认可,不少地方报业集团也想复制这种模式”。
  腾讯·大渝网目前最高日流量达800万,2007年网站收入达1000万元。当记者问及这种模式是否会影响到《重庆商报》的发行和经营时,曾奇说,“大渝网的地产广告已经达到了将近700万,这不仅仅瓜分了我们商报的,还有晚报、晨报和时报的。这就等于我们商报瓜分了晚报、晨报、时报的一部分市场,因为我们和网站是一家”。
  腾讯·大渝网已经脱离了“网站是纸媒翻版”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报网互动,达到双赢。传统纸媒的报道方式是记者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而新闻背后的采访内幕也许读者更愿意知道。有了网络之后。读者可以在网上了解到商报记者怎样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等情况,并会对此留下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和跟帖又会出现在商报第二天的版面上。这不仅丰富了报纸的内容,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
  正像冯建中所言,“2008年是《重庆商报》的转型提质年。转型主要由财经新闻来打攻坚战,全面提质就要靠报网互动来攻坚带动了”。
  
  相磁链接
  《重庆商报》创新之举
  ——率先引动了重庆主流报媒专刊品牌化打造的序幕,实行行业划分、独家代理制及扁平化管理事业部制,行业经营区域优势尽显。
  ——率先在全国报媒推出“策划竞争代替自然竞争”的创新媒体经营模式,联手众多品牌打造最具影响力与行销力的大型品牌公关活动。
  ——率先在重庆推出“爱心1+1”大型助学活动,以主流传媒的责任姿态影响一个城市和一个时代的公益之心。
  ——坚持“主流、轻松、好看、实用”的办报理念,2006年重磅推出“再造新三峡”大型连续报道,开创重庆都市类媒体做大做强时政新闻的先河。
  ——首度推出头版广告拍卖创新经营举措。
  ——首度在重庆报业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成立由重庆商报社绝对控股的重庆汇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面颊覆重庆区域传统报业管理模式。
  ——率先引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全面实施品牌化系统管理工程,成功开启重庆传媒业品牌整合的先河。 ——跨媒体联盟,携手腾讯打造腾讯·大渝网,开创“平面+网络”立体传媒全新平台。
  ——与南非MIH集团合作,区域率先进入媒体资本运营时代。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26日上午,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刚刚发布完《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称“第一财经品牌的商业价值达到168.68亿元,未来提升空间非常大”,下午作为第一财经主舵手的高韵斐在快步走进接受专访的房间时,的确是春风满面。毕竟,这不仅是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就中国财经传媒的发展做深度调研报告,而且更公开称第一财经“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评价着实
期刊
因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历史注定在2008年留下精彩华章。  因为百年难得的历史机遇,传媒业注定在2008年群雄并起。  当媒体幸逢奥运时,我们看到了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一场场精彩演义。  央视独大、新媒体发力、报业拼力跟进、国际主流媒体北京逐鹿,8月传媒,盛宴不断,活色生香。好一场传媒拉据战,好一场注定改变传媒生态的大戏……  我们自始至终关注着这场演义,从搜狐成为北京奥运的独家网络赞助商,到新浪、
期刊
根据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已经达到131万个网站、1.62亿网民的庞大规模,网民总数居世界第二,7700万宽带用户数居于世界首位,手机上网用户也高达4430万人。网络媒体发展迎热潮,十七大网上直播摆盛宴,奥运战略整装待发;网络文化缤纷绽放,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网络广告等市场扩容;移动新媒体发力,
期刊
自电视媒体诞生以来,它以独有的视频优势后来居上,稳居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然而,在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电视的生存无疑也受到严峻挑战。于是,电视主动与手机结缘,又与网络联姻,后电视时代雄心勃勃地一路杀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电视传播形态开始全新的网络化生存,互动视频、融合视频和分众视频粉墨登场,演绎出视频传播的三部曲。    YouTube:互动视频    YouTube闪亮现身已有几年时间,它
期刊
《新周刊》2007中国娇子年度新锐榜  年度新锐人物 许三多  提名 李安/史玉柱/王朔/许三多/杨国强    年度新锐企业 阿里巴巴  提名阿里巴巴/航美传媒/红杉中国  巨人网络/ SOHO中国    年度品牌 联想  提名联想/时尚集团/淘宝  万科/招商银行    年度传媒(报纸) 《南都周刊·娱乐版》  提名 《法制晚报》/《广州日报》   《理财周报》/《南方手机报》   《南都周刊·
期刊
奥运赛场,记者的战场。借助媒体的“眼睛”,赛场上的细微变化都逃脱不了人们的视线,而奥运记者的艰辛却鲜为人知。本届奥运会,参加的运动员达10000多人,而记者方面,除21 600名注册记者外,非注册记者人数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4100人猛增到20000名,几乎是4个记者追1个运动员!奥运媒体大战之激烈,从这些数字中就可见分晓。  全世界都在祝福08奥运,这祝福应该给予拼搏的运动员,同样应该给予在
期刊
靠3万元起家的《知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总资产6.86亿元、净资产4.55亿元的知音传媒集团(以下简称知音)。下属7种期刊、2份报纸、5个子公司、1个网站和1所学院,产业涵盖刊报出版、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高等教育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品牌优势带来多元格局    知音的多元产业格局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即品牌产品《知
期刊
2008年5月16日,由时尚杂志社摄制出品的我国首部时尚电影《时尚先生》在京上映,并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6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与读者出版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读者龙卡”发行仪式。  跨行业多元化发展为相对沉寂的期刊业注入了一支兴奋剂,然而兴奋剂就像一把“双刃剑”,用量适当则可加速发展,反之则会“中毒身亡”。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把“双刃剑”,成为期刊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期“期刊透视”
期刊
好消息背后的隐忧    近期,慧聪媒体研究对国内报刊广告的监测数据表明,2008年1季度报纸广告刊例额164.3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长幅度远高于去年同期,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期增长速度。这打破了过去两个年度报刊广告增长幅度都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的固有局面。同时,据CTR预计。第二季度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态势。  报纸广告近几年来持续低迷。今年上半年的上述表现应该如何看呢?  
期刊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7月,细分服务类别中网页搜索服务月度覆盖人数最高,为1.64亿人,其次博客服务1.59亿人,电子邮箱服务1.51亿人。该数据代表中国家庭及工作单位(不含网吧等公共上网地点)网民的整体上网属性。
期刊